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色生态的概念已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绿色植物、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绿色家装、绿色房产。绿色代表着健康,绿色代表着活力,人们都希望生活、工作在健康怡人的环境里,希望周围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最大的绿地面积,以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立体绿化以其对空间的高效率利用,将原本没有生气的空间变得生机勃勃,极大地改变了城市风貌,同时带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于未来城市我们提出了一种生态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患者比例持续增长,城市公共健康面临严峻挑战。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卫生资源,具有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功能,其健康效益被各学科领域广泛认可,但鲜有探究公共健康目标下的城市绿色空间构建。本文从健康的视角出发,回顾城市绿色空间的起源,梳理工业化以来城市绿色空间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析绿色空间对于公共健康的影响机制;最后以公共健康效益为导向,探索从城市—街区—场所的多尺度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健康导向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绿色公共空间是拥有活动参与的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非建筑覆盖的空间集合。以北外滩CBD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分析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绿色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并做出研究策略及期望中的理想模式,为使用者和受众打造一片健康舒适、绿色生态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服 务的重要载体。既往人—境交互视角下的 大量研究基本证实了绿色空间的健康效 益,但对影响二者间效益转化的调节因素 缺乏深入研究。根据社会生态理论与相关 研究,从社会人口和物质环境两方面定性 分析了调节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即社会生态 调节因素通过影响使用动机、使用机会或 易用性来影响绿色空间使用并由此调节健 康效益。进一步,基于城市游园研究案例对 此予以实证。结果显示,游园使用具有一定 的情绪健康改善作用,但此过程受到使用 者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以 及游园使用距离等因素的调节。面对不断 凸显的公共健康问题和愈发紧缺的绿色空 间,未来相关研究的焦点有必要从“绿色空 间是否影响健康”的基础研究转向包括调 节过程在内的“绿色空间如何影响健康”的 应用研究,以有效提升应用实践效率。  相似文献   

5.
紧凑城市形态下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明增长"的核心是城市的紧凑集约发展,作为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紧凑城市理论的内涵之一,在关于城市形态和功能的争论的过程中,尽管忽略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但是国内外实践表明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城市的紧凑形态,必须要充分分析城市上下部在功能、空间、效益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区域功能相协调的原则,区域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立体化、人性化相协调的原则,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的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在生态功能效益等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影响,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绿色与蓝色空间各成体系,制约了蓝绿空间的生态效益发挥。在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蓝绿融合发展”成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课题。在厘清城市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与蓝绿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1年三者中英文献的发文量变化、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迁移进行了定量分析、定性归纳与比较,梳理了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的发展脉络,并针对雨洪管理、降温效应、碳汇效益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城市绿色、蓝色空间相关的研究为其提供了一定基础。近年的研究已由单一城市绿色、蓝色空间逐步转向蓝绿空间整体生态效益。日后可围绕蓝绿空间生态效益协同机制、耦合评价体系构建、生态绩效评估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在蓝绿空间规划方法、定量化分析评价技术、蓝绿空间融合模式等方面结合实践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是城市发展的永恒目标之一。在说明价值导向对城市空间构成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健康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剖析,提出健康价值观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即保障健康生活的环境系统和引导健康行为的生活单元.目的是通过提供有利于健康的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健康的城市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开放空间和绿色空间的不足,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当前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空中花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补充形式之一,其健康促进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值得中国高密度城市,尤其是气候适宜的亚热带城市研究与借鉴。立足于广州高密度居住现状及空中花园相关实践,探索空中花园空间类型、空间界面和绿视率的恢复性效益差异。以广州典型高层住宅小区为原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15组场景作为空中花园对照实验场景,并对被试者进行DSB测试的压力诱导干预,通过分析被试者生理恢复(皮肤电导反应,SCR)和心理恢复(情绪唤醒,STAI-S;主观恢复性评价,RCS)的综合效益,探讨空中花园各影响因素与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类型的空中花园均具备恢复性效益,且兼容性特征最为显著;2)当空中花园空间尺度受限时,界面通透性对环境恢复性效益具有重要影响;3)相同量级绿视率在不同类型空中花园中的恢复性效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前建设项目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降低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提高其生态效益。构建了全寿命周期生态足迹测算模型体系,基于建设项目提供容纳人数和活动空间两方面功能价值的考虑,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生态足迹人年均效益和空间效益指标,用于测算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生态效益,以反映实现以上两方面功能价值所消耗的生态足迹是否满足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并研究了武汉展馆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项目相比,该展馆项目绿色设计方案的生态效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潮流,但对城市地下空间效益的评估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方法.作者从地下空间和地面建筑的对比出发,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效益评估中所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整个生命周期中各种直接效益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在环境、防灾和社会效益上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Green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lex urban ecosystems and provides significant ecosystem services. It benefits urban communities environmentally, esthetically, recreationally and economically. Beijing Province is in north of China, and has a total area of 16,807.8 km2 and a population of about 13.8 million.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rban greening of Beijing Province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principles. It attempts to answer how to establish an urban greening plan at the regional, city and neighborhood levels to achiev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At the regional level, a big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forest area in the northwest and an ecological buffer belt in the southeast are plann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Beijing and provide habitats for wildlife. At the city level, a green network system of green wedges, parks and green corridors has been proposed. This green network helps to limit future urban expansion, improve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erve as habitats and migration routes for wildlife. At the neighborhood level, green extensions and connections of riverside greenway, road greenway, parks and vertical greening permeate into the built-up areas. They provide open space close to residential areas and offer places for recreation. This three-level green system constitutes an integrated ecological network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urban parks, forestry, agriculture, water and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planned and designed in an integrated way. After this greenspace plan is legislated and completely realized, Beijing will develop an interconnected and integrated network of urban greenspaces. It has the prospect of achieving the aim of “Green Olympic City 2008” and the long-term goal of developing Beijing towards an “Eco-City”.  相似文献   

14.
杨鑫  黄智鹏  马健  李莎  傅凡 《中国园林》2022,38(7):109-114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战是 《中国园林》2012,28(7):63-66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部分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居民实际的使用需求和绿地的使用效率等情况却不甚关心。有些对绿地需求较强的城市中心区因用地紧张等现实原因绿地面积反而很少,而有些花费巨资建成后的绿地却少人问津。因此,如何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有效地增加城市绿地,如何提高城市绿地的使用效率等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虽然美国在土地利用方面有诸多的弊端和不足,但其在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方面还是涌现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建设实践和范例,值得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市井生活与公共形象的重要组成与场所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在展现城市环境发展理念、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精神享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绿地更新要满足当下城市发展与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成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共享场所空间。意图通过城市绿地更新中场所精神的思考,通过构建空间场所的“可达性、自然性、文化性、艺术性、融界性”五性所组成的设计网络体系,赋予城市绿地基于场所出发的内涵与精神,以营造“花园式”场所精神的带入,带动城市绿地效应的多样拓展。结合上海北外滩滨江绿地更新实际案例分析,从人、自然、花园、场地、生活、文化、行为、艺术等场景要素方面探索,在知行合一中进行实践总结,为当前城市绿地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 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 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 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 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 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 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 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 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 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 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 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 功能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绿色空间生态概念规划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绿色空间是由园林绿地、城市森林、立体空间绿化、都市农田和绿色廊道等构成的绿色网络系统.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色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在分析了北京市绿色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北京市绿色空间的发展战略.提出以绿色容积率作为生态控制指标,从区域和北京湾两个层次进行绿色空间规划建设.在北京湾内应将城市森林、都市农业、城市园林和绿色廊道统一规划.最后提出了北京市绿色空间发展的分区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汪辉  任静  赵康兵 《中国园林》2020,36(2):48-52
随着十九大会议的召开,绿色发展理念趋于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也引入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绿地建设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模式必然要从高速化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化发展。融合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绿色绿地"的概念,即在绿地建设与维护的全寿命周期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节约型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及低碳要求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动态适应性及韧性为发展愿景,在绿色管控的方式下保护、营造、修复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使用空间,打造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绿地。从人、生态系统、生境、地域、城市韧性5个维度阐述了"绿色绿地"的内涵,通过"绿色绿地"与"生态绿地""低碳绿地""节约型绿地"等相关绿地概念的辨析,总结了"绿色绿地"的生态性、节约性、适应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初步提出了"绿色绿地"评估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绿色绿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