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颗粒活性炭(GAC)微波再生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再生后GAC的孔径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腐植酸为吸附质,对比了GAC再生前后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再生影响因素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载气速率,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730,W,微波时间180,s,载气速率0.54,L/min;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碘值减小,亚甲基蓝值增加;以N2为载气,再生后GAC的碱性官能团数量增多.再生GAC对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炭(GAC)吸附-曝气生物滤池(BAF)降解联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对GAC吸附、再生,BAF降解,GAC—BAF联合工艺运行工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联合工艺能有效降解含酚废水;GAC吸附容量与进水流量无关,吸附效果在原水进水pH=3.0、温度20±2℃下达到最佳;反冲进水碱性条件下对GAC解吸再生有利,反冲流量对再生有一定影响;BAF对含酚废水的容忍浓度为1100mg/L,GAC再生废水进入BAF之前需稀释至微生物适宜的pH值和苯酚浓度;GAC—BAF联合工艺中GAC柱进水流量的选择应确保BAF床有足够时间对已吸附饱和的另一平行GAC柱完成再生。该联合工艺将GAC吸附和BAF生物降解结合成连续运行的方式,使得苯酚废水处理过程不受GAC再生的影响,解决了传统GAC吸附和生物降解不适宜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方法对活性炭(GAC)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BET,Boehm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Zn2+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经不同方法改性后,比表面积和表面各种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经过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其官能团总量上增加明显;在pH中性条件下,GAC对Zn2+的去除率为12%左右,10%N-GAC对Zn2+的去除率为37%左右,70%N-GAC对Zn2+的去除率为44%左右,改性后的活性炭对Zn2+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各种改性活性炭对Zn2+去除率都有较大的提高;pH值是影响Zn2+的吸附去除率的最大因素,随着pH的增大,3种吸附剂对Zn2+的去除率均增大.动力学研究表明:10%N-GAC吸附Zn2+反应在前30min属于Lagergren准一级(PFO)反应,吸附30min后的反应属于Lagergren准二级(PSO)反应.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了透气防毒服用石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BET测定对PSAC的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以苯和四氯化碳为吸附质研究了PSAC静态吸附性能,并与普通粒状活性炭(GAC)进行对比,比较了PSAC和GAC的二次吸、脱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SAC的孔径分布主要以微孔为主,PSAC的吸、脱附速度较快,再生性能优异,是一种高性能的炭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0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GAC)吸附不同种类水溶液中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全氟丁酸(PFBA),结果表明:平衡吸附符合BET多层等温吸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qPmFBS>qPmFBA;在PFBS和PFBA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超声波辐照下GAC吸附符合表观拟二级动力学关系,平衡吸附容量和起始吸附速率分别为qePFBS>qePFBA和hPFBS>hPFBA;20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吸附PFBS和PFBA效果明显,其吸附动力学常数增强因子为3.8~5.5和1.7~1.8;在去离子水(MQ)中的PFBS和PFBA最大单层吸附平衡容量qm和平衡吸附容量qe及起始吸附速率h和吸附动力学常数K均大于预处理或未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Pre-GW和GW)中对PFBS和PFBA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媒介红S-80染料的模拟染色废水在活性炭中的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吸附中0.1 g活性炭粒径为120目,废水pH为2,初始浓度为50 mg·L-1,常温下吸附240min染料的去除率为99%;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进料流速越快、浓度越大越容易穿透.  相似文献   

7.
模拟固定床脱除烟气中的单质汞吸附系统,基于颗粒内外的传质控制过程,建立了由固定床反应系统质量平衡、传质过程以及吸附剂表面反应过程等综合决定的吸附动力学数学模型,分别进行了试验数据模拟和吸附剂性质及运行参数等影响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对活性炭基本工况吸附过程的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模型分析预测了在一定运行条件下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曲线:随颗粒粒径增大,吸附量曲线上升幅度减缓,吸附效率降低,表明在传质因素控制下,较小的颗粒粒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促进吸附更有利;在吸附温度不变,保证一定m(C)∶m(Hg)的条件下,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大,单位吸附量相应增大,活性炭的利用率提高;增加含Hg气体与吸附层之间的接触时间,可有效延长达到100%的穿透时间,但单位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吸附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对水中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罗丹明B,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了描述,表明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用硫酸改性污泥活性炭考察硫酸浓度及改性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容量的影响,在最佳改性条件下研究了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对活性炭吸附Cr6+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污泥活性炭吸附Cr6+的等温吸附特性、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体积比为1∶5的硫酸,改性2 h,活性炭对Cr6+吸附容量达9.44 mg/g,较原污泥活性炭提高了53%;改性前后污泥活性炭对Cr6+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溴酸盐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活性炭去除水中溴酸盐离子的吸附机理,研究活性炭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饮用水中溴酸盐去除的影响.选取唐山炭、新华炭和默克炭3种活性炭作为实验用炭,重点考察3种活性炭表面孔径大小、官能团分布的异同对溴酸盐吸附的影响,测定了3种活性炭吸附溴酸盐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含有中孔数量最多的默克炭对溴酸盐的吸附能力最强.此外,由于默克炭表面含有的内酯基官能团最多,也对溴酸盐的吸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默克炭的对溴酸盐的吸附能力最强,而新华炭的吸附能力最弱,唐山炭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effects during discharge process for natural gas applications as vehicular fuel,the authors establish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methane storage tank system during discharge process and solved the equations by method of Newton-Raphson and iterative algorithm.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ccurs in the center of tank with temperature drop of 49. 14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drop of system is 42. 78 ℃,and the discharge amount is 2. 733 kg,with a performance loss approaching 24. 5% at the discharge rate of 1. 315 g/s. The inner temperature and discharge amounts can be changed by heating the wall of tank and increas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of adsorbents. Average temperature drop of system is about 20. 1 ℃ and discharge amount is up to 3. 2065 kg,corresponding to discharge efficiency loss of 11. 47% by chang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0. 2 to 0. 5 and the wall temperature from 20 ℃ to 50 ℃. The research on discharge dynamic performance at different discharge rates indicates that the heat supplied by tank wall is larger than natural convection does.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吸附过程的热效应严重影响天然气的吸附量,是吸附储存天然气汽车走向应用的一大障碍.为减小热效应的影响,建立车用天然气储罐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SIMPLER算法进行求解,以充气60s和180s为条件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论:60s和180s充气对应的充气质量分别为2.1389kg和2.1723kg;充气效率分别比等温充气减少45.15%和44.29%;吸附剂平均温度分别升高74.76K和72.72K.可见,吸附放热对充气效率有很大影响,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热效应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修饰法合成酚羟基修饰吸附树脂LM-6,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LM-6对2-萘酚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LM-6对2-萘酚的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自由能变G<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过程;S<0,表明吸附过程中熵增加。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4.
硝基苯在两种不同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硝基苯在HZ-816树脂和H-103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硝基苯在两种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时间都很短(4 h),吸附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影响较小,初始浓度影响较明显.静态脱附实验表明,甲醇是理想的脱附剂.  相似文献   

15.
为回收工业废气中的PH3并资源化,通过容积法对比了2种活性炭在25℃下对PH3的饱和吸附容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AC1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利用Boehm滴定法测试了2种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基团。结果表明,含酸性基团较多的AC1更有利于PH3的吸附,在实验条件范围内25℃、40℃、55℃、70℃下PH3在AC1上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247 mg/g,2.750 mg/g,2.088 mg/g和1.527 mg/g。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而得的等量吸附热很好地预测了各实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PH3气体在AC1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AC1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在实验条件下,PH3的等量吸附热小于30 kJ/mol,过程为物理吸附,便于PH3气体的解吸。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HP2MG、DM130、AB-8和LS-100树脂对糠醛的吸附能力。详细研究了LS-100树脂对糠醛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和pH值对LS-100树脂吸附糠醛的能力有较大影响。LS-100树脂静态吸附糠醛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LS-100树脂对糠醛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流量为8.5mL/min时,流出液体积为380mL时,开始泄漏,泄漏点吸附量为60.8mg/g,糠醛去除率为99.6%.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证实了CO_2向谷物内扩散在粮食吸附CO_2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应用费克扩散定律和固体吸附理论,确定了CO_2向谷物内扩散和吸附的数学模型,求出了实验条件下的CO_2吸附作用常数K、扩散系数D.参数表明:粮食吸附CO_2后,对O_2向谷物内扩散有阻碍作用.导出了生产上求吸附平衡后容器中保留CO_2浓度的计算式.找出胶实包装的CO_2浓度范围为35—45%,指导实践中散装粮CO_2用量从5kg/万斤减少到3kg/万斤.实验表明:CO_2分压在1atm内,谷物吸附CO_2等温线呈直线型,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据此,在气调生产中可确定CO_2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吸附制冷研究中广为采用的吸附速度方程是Sakoda-Suzuki方程,对于确定的工质对,该方程中的吸附速度常数一直被认为只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改进的静态重量法进行活性炭甲醇系统吸附速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速度常数还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据此,对Sakoda-Suzuki方程进行修正,提出新的吸附速度常数表达形式,并利用微孔吸附机理分析系统压力对吸附速度常数产生影响的原因.修正后的吸附速度方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对煤吸附甲烷的Lang muir方程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吸附甲烷量一般用Langmuir方程来表示 .Langmuir方程是用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 ;在理论上 ,煤吸附甲烷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由于煤吸附甲烷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Ⅰ类吸附等温线 ,所以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表示煤吸附甲烷量 ;同时 ,Langmuir方程使用方便 ,两个吸附常数a和b的物理意义明确 ,因而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0.
煤对钙离子的吸附及其表面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Ca~(2+)在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并用Freundlich吸附分形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动力学曲线表明Ca~(2+)在煤表面的吸附量先逐步增加,吸附50 min后吸附量趋于平衡;相关热力学函数(△G,△H,△S)计算结果表明煤对Ca~(2+)的吸附是一个熵增吸热过程;Ca~(2+)在煤表面的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但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线性相关性更好;在温度为298,308和315 K下,运用Freundlich吸附分形模型计算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640,2.841和2.8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