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泛、涉及人群多等特点。而主持人则是传媒中最为常见的文化传播载体,要重视主持人的文化传播作用,并进行准确定位。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不仅把控节目的进度,对节目内容进行最后的把关,还代表了节目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是节目进行文化传播的桥梁,所以,对主持人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定要慎之又慎,也是业内经常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主持人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主持人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定位,强调和说明了主持人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以给主持行业从业者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开始以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方式来实现对国际地位的提高。要知道,文化是深入人心的,因此国家文化的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效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传统文化纪录片具有着非常独特的人文性质,其不但可以还原我国真实的历史,还能够充分表现我国的民族传统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是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在传播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国民文化自信心,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刘佳 《科普研究》2016,11(5):17-22,53
科技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传播是理解科技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功能层面来看, 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双翼”。科学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存在着极强的关联性, 即科学传播的内容体现了文化软实力中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科学传播活动有助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科学传播向 文化软实力转化需借以一定的形式和途径来实现,而科技软实力正是促成科学传播向文化软实力转化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赋权倒逼传播渠道更新拓展,甲骨文文化有了全新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围绕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甲骨文文化传播现状与传播优势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融媒体时代甲骨文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策略,以期实现甲骨文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文化传播变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特征和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出发,探讨了新媒体在助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策略。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旨在挖掘新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全新的机遇,传统文化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图片、短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与传播路径。但是,现代化技术同样使传统文化传播面临新的困境,需要积极运用新时代的科学技术优势来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路径,增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意义,并对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发展现状和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尧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传播好尧文化对于临汾经济发展、城市品牌塑造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有积极作用.本文梳理了临汾尧文化的传播价值,以新媒体时代为基调,提出尧文化可通过打造新媒体矩阵、创新传播方式、培养传播人才、升级文化产业链四方面着手进行传播,以此提升临汾尧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李文 《中国有线电视》2023,(11):141-143
作为主流媒体,山东卫视敢于打破常规,从题目、赛制体现着新时代媒体人的文化内涵,彰显主流媒体文化传播的责任与担当。《黄河文化大会》持续深挖黄河文化的历史底蕴,以“文化”为明线,探索媒体文化传播的新战法,有力弘扬了主流价值观与红色文化,实现了对节目创作和传播效果的新跨越。从文化为桥,讲好山东“黄河故事”;组合叙事,激发黄河文化张力;沉浸秀演,表现虚拟黄河视觉文化;定制内容,整合黄河文化资源等4个维度详细阐释新时代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更多与时俱进的传播途径,随着数字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短视频已逐渐成为客家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拓宽了客家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形式。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客家文化短视频传播现状,其次分析其中不足之处,再次从结合短视频创作技术展现文化特色、打造新媒体客家文化品牌、加强与新媒体合作三个方面,探析利用短视频传播客家文化的策略,以期为客家文化在短视频蓬勃发展时代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各种各样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其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手段出发,浅论新媒体发展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战略的转变,《国风美少年》《唐宫夜宴》等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将传统文化和商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意义出发,从科技赋能、全媒体宣传、提高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探讨其传播策略、未来走向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途径,以期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民族特色优秀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广泛。民族文化作为我国的精髓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受到更多的冲击和挑战,但是这些挑战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它的传播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加强民族文化传播还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增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性.电视作为新闻宣传工具、信息交流渠道和文化传播载体,在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前,我国已建成庞大的电视网络,电视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承担着宣传党的主张、确保政令畅通、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传播先进文化等重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中越边境民族艺术、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中越边境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趋同案例,并针对这种现状探究边境文化保护与建设,建立边境民族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均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和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告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其不仅扮演了消费文化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实现了对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还见证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广告因对主流文化符号化的传播倾向,又可能导致权贵意识,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的盛行,无益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受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同时加快步伐推进广告批评理论的建立,在多管齐下的合力作用下,发展广告学才能与消费文化和社会文化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正大踏步迈进,乡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城乡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而复杂.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文化处于霸权地位,大众传媒的偏向性加重了这种文化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本文将对城乡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传播现状进行梳理,重点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去阐释这种城乡跨文化传播的现状.揭示当下城乡跨文化传播的断裂和失衡的现状,及其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个体文化适应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王尔博 《电子测试》2013,(9X):94-95
赤峰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当前网络传播给赤峰市旅游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临着网站质量与数量均落后于平均水平,网站传播内容缺乏特色等问题,只有发挥网络传播赤峰旅游文化积极效应的对策,与传统媒体、现有网络资源合理结合,才能形成民族气息浓厚独具特色的赤峰市旅游文化网络传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探究融媒体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创新作用,包括多媒体表达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互动传播促进文化参与及全球化传播推动文化交流;然后提出传统节日文化融媒体传播的创新策略,包括利用社交媒体设计互动活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构建传统文化传播产业链、建设社区化传播平台及把握受众需求等,以期能够扩大传统节日文化传播范围,为其他优秀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介技术的兴起,使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引,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传播的优势,运用新媒介技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在新的传播工作当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它在传统文化资料收集、节目策划、播出效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特点的分析,总结其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工作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现状探析今后的提升方向,以期为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给予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