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高背压供热具有大幅减少冷源损失及扩大机组供热能力的优势,而针对高背压供热机组供热温度特性及?分析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热力系统集成优化软件,搭建热力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供热期高背压机组供热温度特性。为了避免低供热负荷对机组供电负荷的限制,提出了高背压凝汽器供热-新风加热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高背压凝汽器供热-新风加热方法,解决了低供热负荷对机组供电负荷的限制,实现了供热初末期热电解耦;相同主蒸汽流量工况,热电厂总?效率大小顺序为严寒期>寒冷期>次寒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热电联产运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背压供热具有大幅减少冷源损失及扩大机组供热能力的优势,而针对高背压供热机组供热温度特性及?分析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热力系统集成优化软件,搭建热力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供热期高背压机组供热温度特性。为了避免低供热负荷对机组供电负荷的限制,提出了高背压凝汽器供热-新风加热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高背压凝汽器供热-新风加热方法,解决了低供热负荷对机组供电负荷的限制,实现了供热初末期热电解耦;相同主蒸汽流量工况,热电厂总?效率大小顺序为严寒期寒冷期次寒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热电联产运行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600 MW空冷供热机组主蒸汽压力寻优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晋权  李俊  吕宏凯 《电力技术》2014,(4):48-51,69
通过对600 MW空冷供热机组不同供热抽汽量、排汽压力的试验,研究了供热抽汽量及排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主蒸汽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定量计算了不同试验工况下汽轮机热耗率的变化.提出了空冷机组全年高效定滑压运行模型,修正了机组原有的滑压运行控制逻辑.运行结果表明:按修正后定滑压运行曲线运行在450 MW、供热抽汽量300 t/h时,可降低供电煤耗1.1 g/(kW·h).  相似文献   

4.
鉴于供热机组常在非额定工况下运行,建立了供热改造机组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国能泉州电厂300 MW凝汽式供热改造机组为例,分析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运行的热力特性,并从能量品位的角度定量计算了变工况条件下供热机组的?效率和局部?损失率。结果表明:在特定热用户条件下,随着主蒸汽流量的增加,热电厂的总热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发电热效率和?效率均提高;主蒸汽流量不变时,随着第1级回热抽汽(一抽)流量的增加,热电厂的?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最佳的一抽供热抽汽量,使得机组热力性能最优。汽轮机组实际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热用户需求和机组热力特性,选择合适的主蒸汽流量和抽汽供热流量,以确保热电厂保持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余耀 《中国电力》2016,49(9):104-108
直接空冷机组可采用高背压供热和低背压抽汽供热两种方式,为了比较两种方式的热经济性,构建了热经济性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定主蒸汽流量和定功率条件下,某330 MW机组不同供水温度和热负荷时,高背压供热(背压为34 kPa)与低背压抽汽供热(背压为10 kPa)的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供水温度不高于70 ℃,供热负荷越高,高背压供热相比低背压抽汽供热的节能优势越明显。供水温度升高,高背压供热需抽取中压缸排汽,导致经济性减弱;供水温度越高,高背压供热方案相比低背压抽汽供热的节能优势减小。如果供热负荷较低时,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高背压供热机组的部分电负荷转移到临机上。  相似文献   

6.
抽凝供热机组抽汽参数往往高于热网所需,热损失大。高背压供热机组利用排汽余热供热,增加供热能力,减少供热抽汽量。单转子运行和双转子互换是大型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改造的2种主流方式,为研究不同方式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某350 MW机组为例,采用Ebsilon仿真软件建立高背压供热汽轮机变工况计算模型。结合单耗理论进行不同改造方式下供热季与非供热季经济性及能耗对比。结果表明:和单转子方式相比,双转子互换方式在供热季发电量多200万 kW·h,平均发电煤耗低0.24 g/( kW·h),最大供热量少6.48 MW,非供热季其火用效率高于单转子方式。但考虑到双转子互换方式供热季优势并不明显,且每年需要2次更换转子,因此对于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首选单转子方式,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徐君诏 《中国电力》2017,50(1):181-184
近些年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城市周边的供热机组锅炉都安装了烟气脱硝装置,而烟气脱硝装置的运行对高背压供热系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高背压供热系统热力特性分析,得出锅炉最低脱硝负荷是制约高背压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提出高背压供热机组实现脱硝装置全负荷运行改造方案,以某电厂135 MW高背压供热机组分析,实施改造后将降低供电煤耗8.67 g/(kW·h),进一步挖掘了高背压供热机组的节能降耗潜力。  相似文献   

8.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率高19.59百分点、热指数高2.61百分点、供电煤耗低76.23 g/(kW·h);基于(火用)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火用)效率高3.61百分点、(火用)指数高0.60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21.62 g/(kW·h)、供热煤耗降低0.09 kg/GJ;基于(火用)分析法得到的抽汽供热的供电煤耗反而比纯凝工况的供电煤耗高;通过对抽汽供热的抽汽工况对比得到全厂最大供电量工况。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供热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抽汽供热机组滑压运行的压力,利用回热系统汽水矩阵方程,分析了供热抽汽流量、电负荷、背压变化时机组热力系统变工况特性;基于火电机组在纯凝工况时的定滑压运行性能试验数据、调门流量特性曲线以及背压修正曲线,提出了汽轮机在供热期间运行的滑压压力优化计算方法;以某350 MW机组为例,采用本文计算方法,对该机组纯凝工况的定滑压曲线及试验数据进行变工况计算,获得了不同电负荷、背压、供热抽汽流量下该机组的滑压压力值。结果表明:本文优化计算方法简捷、有效,具备较好的实际工程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在冬季气源紧张情况下会出现机组供热出力不足,严重影响供暖质量。为此,本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行节气保供热灵活性供热技术研究,设计了适应不同天然气量和供热负荷的6种供热模式,分别为高背压供热模式、抽汽高背压供热模式、低压缸空载供热模式、单台余热锅炉耦合高背压供热模式、单台余热锅炉耦合空载供热模式和2台余热锅炉供热模式。同时研发了全供热工况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供热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及供热在线优化策略。对山西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行6种供热模式控制策略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灵活性供热控制策略能够实时准确地根据系统状态自动选择模式切换或运行参数优化,使供热负荷与供热需求间误差不超过1%。某860 MW燃气-蒸汽联合热电机组在300万m3/d的定气量条件下,每日最高可供热量5.2万GJ,热调峰能力提高约45%,机组灵活供热调峰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优化运行、降低能耗为研究目标,考虑到大型燃煤机组热电联产变工况供汽运行模式的复杂性,建立了供热机组能耗分析模型.以某1 GW双抽机组为例,对9种供汽方案进行了能耗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电负荷较低时,最优的供汽方式为冷再供中压、冷再供低压运行方式;电负荷较高时,最优的供汽方式为冷再供中压、中排供低压运行方式.在典型工况(...  相似文献   

12.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汽轮机初、终参数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汽轮机初、终参数,提高其变工况运行的效率,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功率背压特性的通用计算方法确定排汽压力对汽轮机功率的修正曲线,从而得到各负荷工况下循环水泵相邻运行方式的等效益点,进而获得等效益曲线.在循环水泵运行优化的基础上,结合逆序法变工况理论,建立了机组初压和背压的优化模型,以某厂C300-16.7/0.43/537/537机组为例,运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寻优得到了各运行工况的最优初压和背压.结果表明:当机组定负荷运行时,通过调整配汽方式,可得到使供电效率最大所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和排汽压力,为火电机组的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300 MW直接空冷供热机组在冬季运行的安全防冻,提高空冷供热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分别在冬季相同电、热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和不同电、热负荷,相同环境温度下对某电厂2×300 MW直接空冷供热机组风机不同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试验。分析了各工况下风机群冬季运行频率、电流、耗功关系,电、热负荷与排汽背压、风机耗功关系,低背压下机组电、热负荷与排汽量、热耗的关系等。对不同负荷下机组运行的防冻回暖提出了控制机组进汽量和供热抽汽量范围、保持较多排风机投入和频率相同且低频运行、投入逆流风机回暖等建议。机组经冬季优化运行后,排汽背压下降了3 kPa,供电煤耗平均下降了3 g/kWh,年经济效益增加192.7万元。  相似文献   

16.
联合循环中采用抽汽回热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压蒸汽循环,多压再热蒸汽循环为对象,研究了抽汽回热对余热锅炉联合循环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抽汽回热可提高联合循环蒸汽系统的总效率,并且存在最佳的凝 回热温升。研究结果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660 MW梯级供热机组耦合电锅炉运行特性分析,提出一种确定机组实时运行最佳经济背压的方法.试验表明控制机组主蒸汽流量和外界热负荷工况,参考最佳经济背压运行能有效增加机组的输出功率,可提高机组运行热经济性.机组梯级供热改造后,供热能力提升约440 GJ.在保证对外供热负荷不变时,梯级供热可降低发电机功率86 MW...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许多燃气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空载供热改造以保障冬季供热。为分析在有限天然气量、不同背压下低压缸空载的供热性能,以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直接空冷机组为例,通过计算不同背压下低压缸的最小进汽量,确定空载供热的安全调节范围;并建立包含供热量、低压缸功量、冷源损失及辅助设备耗电量的能量系统㶲分析模型,评价低压缸空载工况的供热经济性。结果表明,降低背压有利于增加燃气机组的最大供热出力、低电负荷下的热调峰能力及低压缸能量系统的㶲效率。  相似文献   

19.
周国强  孙显明 《中国电力》2019,52(11):134-137,184
传统的热电联产抽汽供热方式供热能力低、电量损失大、机组综合能耗高、(火用)效率低。采用湿冷机组低位能分级加热供暖技术对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进行节能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主蒸汽量条件下,改造后供热能力增加35%、发电功率增加8%以上;在年供暖量增加188.65万GJ的同时,供热期发电量增加83.9 GW·h,供热期效益年增长约9 341.6万元。改造后社会节煤12.69万t,CO2减排33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