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胡乔帆  李毅  华二 《采矿技术》2011,11(1):81-83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金矿资源在全区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金矿点较多,但由于该区成矿后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内分别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隆升剥蚀,后期构造作用复杂,使之找矿潜力大受影响。迄今为止,区内已发现的中、小型金矿床(点)有150多处,但大型金矿床很少。通过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结合新的认识,总结分析了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力争为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亚彬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9):165-168,171
详细论述了佐家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阐明了金矿成矿条件,认为佐家庄金矿床为同韧-脆性剪切断裂带型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并根据矿床特点结合物化探成果指出了区内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金矿的产出规律,依据金矿床、矿点地质特征,根据该区多年来获取的成功找矿信息,并结合成矿条件,初步概括了八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志留系黑色岩系是近年来发现的南秦岭系金成矿中重要的岩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域上以汉阴黄龙金矿、旬阳县烂木沟金矿为代表,研究区即位于烂木沟金矿床的东段,已往的地质找矿工作表明,在该区具有与烂木沟金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为了深化对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本次工作以分析区内土壤化探信息为主,类比烂木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研究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金矿大家族中的重要类型,国内外已在韧性剪切带中发现了大量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在对广东省塔岗金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并讨论了矿区的找矿前景,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邻区资料,从区内地质特征出发,探讨丰木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明确其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丹东市炮守营子地区位于全球性金成矿带中的中西太平洋金环外二环东亚段;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地段,东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区隔江相望。通过对该区成矿规律的研究,为该区找矿指出了方向。为确定找矿有利部位,通过辽宁省本级地质普查项目,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对区内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区内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物源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成矿温度为中—高温。该区与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地质背景,具有形成大型金矿的地质潜力。  相似文献   

8.
排山楼金矿是绿岩带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总结排山楼金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分析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和化学成分变化关系,建立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型,加强了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与研究,对成矿理论研究以及同类型金矿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南秦岭镇安地区金矿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利用区域化探方法并结合岩石蚀变特征,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可进一步综合地物化遥找矿方法在该区开展金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独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典型矿床特征的研究,总结了区内的典型矿床成矿要素、成矿模式、区域成矿要素及区域成矿模式,旨在对实现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大坪金矿床为哀牢山金矿带的典型矿床之一,被视为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金多金属矿床。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区域成矿背景,以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床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深入分析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并对成矿物质基础研究成果和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①矿床主要受左行走滑剪切作用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张扭性-压扭性空间过渡部位。②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多样,受多期次构造成矿作用、多成因热流体综合作用叠加改造,属中温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床。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区内找矿工作应在富碱斑岩发育和构造活动叠加的地区进行,重点找矿部位为煌斑岩和花岗斑岩出露地带,另外应注意多金属硫化物的富集部位。上述研究成果对于矿区深部找矿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焕霞  景明  赵桂军  宛克勇 《金属矿山》2015,44(12):107-110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然后结合相关地质勘探资料,讨论了仙人岩矿田硅化角砾岩与金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后对区内找矿方向以及仙人岩-杨家岭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仙人岩金矿深部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金矿及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姜冰 《现代矿业》2018,34(9):27-32
山东西岭西金矿区位于威海-文登成矿带内,该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受米山断裂带控制的近SN向成矿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金矿床(点)分布众多。研究区内主要的矿化蚀变带位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通过对西岭西金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讨论了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米山断裂的次级断裂内,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激电异常、岩石剖面与矿化体对应良好,槽探、钻探工程可有效揭露矿化体;区内金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处于昆阳裂谷武定—易门—元江裂陷槽中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以铜厂矿区铅箐厂、栗粟、大尖山、新庄、铜厂等五个矿段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以及铜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指导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龙山金锑矿床位于湘中金锑成矿带中部,地处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穹隆状隆起区东部。尽管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深部找矿尚未有重大突破。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构造型式、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区域上矿床分布受正向构造控制;矿区成矿构造型式为“米”字型;成矿具有明显的NWW、NNE 2组优势方位;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表现出贫矿段与富矿段相间出现的规律。根据上述分析,对矿区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认为该区重点找矿区域为:1#脉组101#~105#勘探线,垂向标高为-440~-610 m;2#矿脉210#~214#勘探线,垂向标高为200~50 m,该类区域为矿区下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大湖山岩体北缘发现了一些新的找矿线索,岩体周围分布着斯门坳钨矿、梯冲锌矿、羊角埚金矿、周家坪金矿等矿床(点)。为探讨该区域多金属矿成矿规律,通过对4个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简述,从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控矿因素以及矿床成因等3个方面总结了其成矿规律。认为大湖山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区内矿床点的展布随着离岩体越远,表现出了从高温元素钨→中温元素锌→低温元素金的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内蒙古地区主要金矿床的最新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内蒙古金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将全区划分为6个金矿成矿远景区;运用成矿系统理论,结合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在该区提出了9个金矿成矿系统;另外分析和总结其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内蒙古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的特点,大部分金矿床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及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金矿床成矿带中;矿床成矿时代为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4个时期,主要集中在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成矿。根据金矿床成矿特点及其控矿因素,进一步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指导云南省香格里拉子尼铜矿床深部找矿工作,首先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相邻矿区成矿规律;然后通过已施工的156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矿区地质填图,总结了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蚀变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子尼铜矿床矿体形态主要受断层破碎带控制,成矿物质由深部沿构造破碎带上升至浅部并在破碎带拐弯、变缓处成矿。②由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至中咱陆块下产生的挤压断层既为控矿构造又为破矿构造,表明子尼铜矿的形成与义敦岛弧印支期-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贯穿整个破碎带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特征表明矿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性质。 ③综合蚀变特征及构造特征认为,矿区深部上三叠统哈工组三段(T3ha3)与上三叠统哈工组二段(T3ha3)的岩性接触面、与断层有关的拐弯及断坪-断坡等位置成矿潜力巨大,是最有利于进一步勘探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深部三维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辉  田九玲 《金属矿山》2016,45(6):113-116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8个钻孔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城门山矿区三维地质成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区内资源潜力和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矿区深部及边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矿体整体呈柱状展布,受岩体就位空间控制,略向NW倾,向深部仍有较大延深,最大见矿厚度达269.10 m(仍未揭穿),预测结果与实地勘查资料基本一致,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