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南藏族自治州属于多民族文化融合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承并发扬,形成了这里特有的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藏族文化对于当地传统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传统民居历经时间的洗礼流传至今,使甘南地区的历史脉络及文化特征得以延续,传统民居是保护甘南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城镇及村庄改建实践,将其中需要整治的大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民族与地域文化元素在传统民居整治中的保留与传承,以期为传承地域与民族历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傣族民居建筑,不仅反映了当地建筑文化特征,而且体现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审美文化,是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表达。本文以云南地区傣族传统民居为实例,通过对比其所在不同地域的建筑空间形态构成,进而分析这些传统民居所展示的地域民族审美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试图从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九寨沟地区藏族村寨,试图从中发现九寨沟地区藏族民居独特的布局、取材、空间、结构形态,并将九寨沟地区藏寨的变迁与此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九寨沟地区传统藏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旻昊 《古建园林技术》2014,(125):62-64转2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创造出了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试图从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九寨沟地区藏族村寨,试图从中发现九寨沟地区藏族民居独特的布局、取材、空间、结构形态,并将九寨沟地区藏寨的变迁与此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九寨沟地区传统藏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处藏彝走廊的滇西北地区是我国民居建筑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井干式建筑则是其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的类型之一。本文以该地区怒、傈僳、普米、独龙、藏、白、纳西(及摩梭)、彝等民族的井干式民居建筑为对象,从空间布局、建造体系、文化象征3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多民族之间的比较分析。这3个维度以各自不同的形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滇西北井干式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形式,也体现出了不同民族的居住文化和人居智慧。  相似文献   

6.
长吉图地区作为中国图们江区域的开发开放先导区,该地区里规模最大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浩 《四川建筑》2014,(4):90-91
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是我国典型的高原环境地区。西藏少数民族众多,佛教文化根深蒂固,地域特点显著,因此其建筑特色非常明显,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造就了特色鲜明的西藏民居建筑文化。无论是建筑的形式、结构与构造,还是建筑符号、装饰元素等,都弥漫着浓厚的本土气息。随着西藏地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关于其低海拔地区的建筑形式研究已形成体系。但是,在高海拔地区(4 000 m以上)的一些传统建筑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都少有涉及。因此,文章基于在藏区的一些调研成果和对传统藏居的论文研究,提出有利于西藏民居改善室内热环境状况的一些意见,以期对西藏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居作为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传统建筑类型之一,不仅分布地区最广、建造数量最多,且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居通过与当地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建筑形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庭院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人文价值,对当代建筑设计和空间营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通过行为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其空间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族民居的构成要素和特征、民居形象的表达、建筑艺术形式美的体现,指出在新建民居时保持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和元素,是寻求未来白族民居发展的主要途径,使其逐步达到尊重历史,修旧如旧,保持地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居中,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可谓别具风格,自成一体。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散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各民族民居异彩纷呈,人数最多的汉族在不同的地区居住形态也千差万别。这些民居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内涵精深。它不仅是中华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居住文化的典型代表。 民居在它的漫长发展历史中,繁衍出各色各样的建筑类型,一切建筑追根溯源都会在住居中寻找到它的基因。同时,民居的形成也孕育并深刻  相似文献   

11.
张文英 《中国园林》2007,23(9):73-78
处于主流文化边缘的南非园林,以其独特而不被关注的方式发展,体现了原始与文明的融合。南非设计师对大自然谦卑、敬畏的态度,成就了倾听式的设计手法,从而产生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南非园林。通过解读南非园林,阐释设计者对自然的态度、设计观和价值取向对园林乃至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开展景观建筑学研究,有利于更多的发挥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生态交流特性、增进景观建筑学的多元化和异质化发展,文章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历史特征及人文关怀等四个角度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建筑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海洋文化这一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出发,探讨了海洋文化对青岛现代建筑的影响,以青岛大剧院为例,从设计理念、平面规划、建筑造型、室内空间以及景观方面阐述了现代建筑在海洋文化影响下的表达,并提出了青岛现代建筑继承海洋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倪丽丽 《山西建筑》2014,(13):222-223
以"打造本土文化、创建地域景观"为设计理念,在满足绿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植物的种植来创造不同的空间,同时用特色景观轴线和乡土树种的运用来体现地域文化,以建立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纪念性公园。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富有民族韵味的建筑尝试申,作者试图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式,通过引入“另类”的民族文化元素来表达其对于地域性民族文化建筑的理解。采用建筑与空间“对话”的方式来表达草原文化中最为源远流长的家乡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6.
徽州园林常被形容为中国乡土园林景观的杰作,区别于徽派建筑直观的外形,植物造景却以抽象、隐晦的方式反映徽州地域特征、诉说徽州历史文脉。造景手法多体现"师法自然"的特点,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又受到地理山水条件的制约。通过查阅古徽州地区典型古村落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文献资料,结合徽州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以宏村为例,从宏村的公共园林与私园两个角度探究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与人文气质。试图从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角度来理解徽州古村落树种选择、造景手法以及植物配置方式等内容,而这个讨论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相关的思考,希望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树种选择、植物造景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建构与传承,对提升校园环境的空间品质、文化价值、审美功能,促进大学生文化精神的养成,激发大学校园丰富的户外空间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对校园景观空间地域性文化的建构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决定因素进行了探析,该文通过新老校区建筑风格的传承、乡土植物的运用、新乡土演绎、景观雕塑的类型选择等四个方面对校园景观空间的地域性文化建构与传承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并结合福州市大学城相关高校的景观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巴别塔是西方宗教中的一个建筑假想体,因为宗教思想的传播和几个世纪以来画家的描绘,巴别塔逐渐被众多建筑师和民众所接受,也试图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实体。现今城市中呈现的“巴别塔”景象与中国城市景观特质诸多不合。文章试图从《圣经》中巴别塔的神话人手,探讨其从绘画到建筑的演变形式,并着重深入的解析城市景观中“巴别塔”与城市传统景观特质之间该如何协调统一,以避免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破坏和流逝。  相似文献   

19.
伍国正 《华中建筑》2014,(5):155-159
该文简述了地域文化景观和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现状,突出了古城形态的区域性综合研究意义。指出古城形态研究应转变研究范式,加强多学科交叉,拓展文化区系研究视角,既突出个体研究,又深化区域古城"面"的研究,以利于建构区域城市形态历史发展的宏观框架,建立可持续性区域城市未来发展的理论框架,在研究中突出地域文化景观的"意义之源"与地域特色。最后重点论述了永州古城景观形态演变区域性综合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潮"、"客"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面临着典型文化缺失、城镇地域建筑风貌缺乏特色的困境。该文通过对阝留隍镇建筑风貌现状分析和典型"潮"、"客"元素的文化解读,强调对具有地域建筑特色的小城镇风貌的重塑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文化传承应坚守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与街景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