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Wi—Fi和WiMAX究竟孰优孰劣? In-Stat公司网络互联研究主任诺姆·博根(Norm Bogen)认为,构建公共WiMAX网是对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因为Wi—Fi技术相当成熟,而且已经大量使用。“WiMAX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数以亿计的设备都在使用Wi—Fi技术,因此发展Wi—Fi网络很有实际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WiMAX:宽带无线接入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MAX作为继无线局域网之后出现的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带来了新的革命。本详细介绍了WiMAX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最后通过比较说明WiMAX与Wi—Fi、3G未来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WiMAX技术的基本情况,将WiMAX与Wi—Fi、3G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并展望了WiMAX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1系统架构及总体方案 为了提供移动性支持,实现用户在WiMAX和Wi—Fi之间的无缝切换,以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IPv4的松耦合结构——企业级WiMAX/Wi—Fi融合网络结构。该结构主要由WiMAX网关、WiMAX基站、Wi—Fi网关、Wi—Fi接入点、家庭网络服务提供者、二层交换设备以及移动终端等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电信交换》2006,(2):22-22
目前,融合GSM和Wi—Fi技术成为移动通信的一大技术热点。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针对家庭和小企业的融合固定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方面。Nokia和其他厂商推出多款能够连接3G、GSM和家庭Wi—Fi网络、利用宽带链路传送呼叫的新双模手机。回应了拥有无线和有线网络、急于提供双模手机,让顾客使用两种网络的电信公司的需求。到目前为止,英国电信是惟一一家在英国提供这种服务的运营商,这项叫作Fusin的服务用的是Motorola的V560RAZR V3B手机。能够连接大型办公室的企业3G/Wi—Fi解决方案仍处于测试阶段。Colubris和NetCentrex演示了一项能可靠地将来自Wi—Fi接人点的呼叫转接到另一个接入点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WiMAX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宇辉  郑伟  王匡 《电视技术》2005,(11):73-76
介绍了WiMAX协议的历史及优势,描述了其物理层和MAC层,把它与3G,Wi-Fi及MBWA进行了比较,阐述了WiMAX和Wi—Fi及MBWA的一种组网模式,叙述了WiMAX在未来无线宽带网络中的定位及在手机电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Al  Senia  张洪波 《通信世界》2007,(17A):28-29
经过数年的焦急等待,随着标准的固定,今年WiMAX技术终于要进入移动市场了销售商部署设备,全球的运营商投资了数亿美元准备初期的部署。尽管有这些正面消息,然而WiMAX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从频谱分配到技术的认可再到用户的接受度(在已有Wi—Fi和3G服务的情况下)。WiMAX正在蓬勃兴起。TeleGeography研究公司表示,今年全球将有200多个运营商计划部署WiMAX,  相似文献   

8.
张杰  柴峰 《现代电信科技》2003,(6):35-37,47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即Wi—Fi))技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但存在互操作、安全等应用隐患,覆盖范围也极其有限。因此,具有更好互操作性、更安全、无线接入点覆盖范围大大扩展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802.16技术恰逢其时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利用它可以提供更完美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为促进它的研究和应用,成立了WiMAX论坛。另外,802.16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随时随地与任何人和任何设备的互联互通,无线通信技术获得了蓬勃发展。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入多出(MIMO)等基础技术支持下,多种无线技术如蓝牙、Wi—Fi(无线兼容认证)、WiMAX、超宽带和无线局域网获得了长足发展。在移动电话上,从3G、3.5G和3.9G,正逐步向4G推进。此外,RFID(电子标签)、Big-Bee网、传感器网以至物联网都已提到日程上。  相似文献   

10.
尽管3G是这几年移动通信技术最热门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以Wi—Fi、WiMAX、UWB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取得的进步丝毫不比3G差。在国外.这几项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许多事实证明.它们都是可以共存的.只不过其定位不同.适用群体不同而已。而在国内.实施这些技术的条件有诸多不足,甚至可以说.运营商的相对保守使得这些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相对落后于日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通信》2009,(17):79-79
日前,AT&T在欧洲和中同新增近2.5万个Wi—Fi热点,为商旅人士、远程工作者和移动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全球Wi—Fi网络访问途径。这些新增的热点使AT&T供全球用户使用的热点总数达到12.5万个,这也意味着该公司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自今年年初增长了近30%。  相似文献   

12.
邹庆  文武 《测控与通信》2006,30(4):50-54
主要介绍了Wi—Fi和WiMAX这两种技术标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WiMAX的优势,最后展望了WiMAX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通信》2009,(4):23-24
无线城市,作为U(泛在)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一个新词。然而全球数年来,仅仅依靠Wi—Fi技术实现的数个无线城市计划纷纷以失败告终。如何发展无线城市?成为针对老问题的新思考,而中国这一次站在了潮头。伴随着中国3G牌照的发放,中国无线城市的实现有了与众不同的思路:以3G网络为基础而融合Wi—Fi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运营商为主体构建商业模式,以移动融合类应用提供城市级的信息化服务。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无线城市在中国拥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而未来则更加令人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4.
《新潮电子》2010,(8):205-205
Wi—Fi技术和高端手机的日益普及正引领那些希望轻松获得高性能多媒体体验的人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皆因Wi—Fi手机的覆盖范围优势:增加的带宽和广泛的可用性纷纷对其表示欢迎。ABI Research的最新数据表明,在2009年出货的约5.8亿部Wi—Fi设备中,1.411乙部为手机。  相似文献   

15.
Wi—Fi漫游作为一种有效的Wi—Fi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技术,能够实现Wi—Fi网络与移动网络之间的自动切换,改进运营商对wi—Fi网络的认证、管理和计费,提供有效的移动网络数据分流解决办法,进而提升用户体验。wi—Fi漫游现已得到产业界的认可,将会在今后的移动数据分流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电信快报》2009,(4):46-48
无线LAN技术的全球认证机构Wi—FiAlliance日前宣布.该机构将在2009年9月2—3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无线技术大会上再次举办wi.Fi世界大会。随着Wi—Fi技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2008年Wi—Fi芯片组全球销售量达3.87亿块,增长26%,Wi—Fi已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监管机构、消费者以及IT经理等最为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网络的无线城市组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有利于网络发展和充分利用现网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种技术进行分析,认为接入侧应该采用2G/3G和Wi—Fi技术进行混合组网,其中以2G/3G移动网络为主实现广域覆盖,以Wi—Fi网络为补充对带宽需求较强的热点地区进行补充覆盖,并对核心网采用SIM、Web和WAPI等多种认证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1 LTE Category O概况 机器对机器(M2M)或物联网(IoT)连接是由日渐增多的各种有线和无线技术提供支持的。其中包括蜂窝技术(2G,3G,LTE)、Wi—Fi、个人区域网如蓝牙智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应用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从现网的实践来看,大量的多媒体应用给现有移动网络资源造成巨大消耗,如何解决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传输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重要问题。Wi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凭借其特有的接入速率高、覆盖范围大以及支持移动性等一系列优点,已经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热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随着WiMAX产业链的逐步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进行WiMAX的技术试验。就3G来说,WiMAX可谓是后起之秀。北电网络亚洲区副总裁黄节博士所撰的《WiMAX—超级连接世界的真正无线宽带》一文介绍了WiMAX的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归纳了北电网络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这些信息对于运营商和业内人士全面了解WiMAx技术和相关产品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昨天在赛迪网做访谈.讨论"无线城市"的问题。又提到如果Wi—Fi流行了.大家都可以打网络电话,根本不再需要手机。语音会成为免费的附加业务。主持人提了阚老师3G是"屠龙术"的问题,问有了Wi—Fi会不会不再需要3G。我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非常冷静地想清楚,以现在的技术和市场情况,Wi—Fi电话成不了3G杀手,未来的3~5年.Wi—Fi也不可能流行起来,取代我们今天的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