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简介及对装备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井富  徐学峰  关业志 《物探装备》2010,20(2):106-109,116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方法对仪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配合高效采集技术,要求采集仪器具有更大的带道能力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方便施工、系统稳定、操作便利等性能;震源要求故障率低、震源本身技术性能稳定、行进通过能力强;同时对采集设计、测量方法、资料处理等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滑动扫描、ISS、DSSS、高保真高效的基本原理及施工方法,同时提出了这几种方法对装备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2.
428XL地震仪器系统成功实践了一种新的可控震源施工技术和方法——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技术(HFVS)。本质上,HFVS技术是以采集到的每台震源实际运动的信号来进行数据反演,替代了传统的以参考信号进行的互相关处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谐波畸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时,HFVS技术采用多台震源以不同初始扫描相位同时激发,再将采集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分离处理得到每台震源的大地脉冲响应,实现了高效采集条件下的可控震源单点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HFVS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的施工特点及其对仪器采集设备的要求,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428XL仪器先进的技术性能实现高保真可控震源三维地震采集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多套仪器同步采集可使地震采集道数成倍增加,能解决单套仪器道容量不够的问题,而且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本文通过"跨长江荆江段施工"一例,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在特殊地表条件下使用多套地震仪器同步采集的优势,即:在长江两岸各停放一套仪器采用两套仪器同步采集方武,比直接使用一套仪器具有的优势.并分析了一例不同步的故障,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VE464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功能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464可控震源控制系统的推出,有效地解决了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施工瓶颈,提高了可控震源的施工效率和地震资料的品质。本文分析了VE464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VE464可控震源控制系统支持超大组滑动扫描和高效震源采集、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单台震源独立扫描以及同步采集的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向宽方位、大道数、高覆盖的方向发展,随着可控震源施工范围的增加,通讯问题已成为制约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G3i与Vib Pro系统在滑动扫描时所采用启动时刻的同步方式的测试分析,确认其采用了同步码同步方式,并通过试验确认了中继站仍然可以直接应用于滑动扫描,从而使得在远距离、复杂地形条件下保持生产的持续高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LabVIEW编程环境的振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是一输入为16信道、8路LVDT输入通道,可生成多种类型信号的采集分析系统.它可用于振动信号和振动结构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该系统在美国NI公司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上研制和开发,利用LabVIEW可视化技术,创建、开发多种不同功能的仪器组合,人机界面友好,实现了对多通道振动信号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技术设想.  相似文献   

7.
张宏乐 《物探装备》2002,12(1):15-17
为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使用可控震源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施工作业时,本文作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开工前对仪器、可控震源的性能进行检测,事先拟订好施工计划和野外生产管理系统文件并将其装入能进行实施监控的仪器记录系统;采用能与仪器记录系统实现同步联系的能正确定位震源点位置的实时定位系统,野外质量控制与简单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8.
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震源同步滑动扫描方法是将滑动扫描技术、同步扫描技术和交替扫描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和采集施工效率为目的的一种高效地震采集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2013年在我国西部HS地区开展了观测系统设计、高效采集方法试验、高效采集特征噪声压制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国内最高日产、最高时效、最高平均日产3项记录。将该方法应用于HS地区复杂山前带三维地震勘探,有效提高了该地区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目前国内外成熟的交替扫描激发、滑动扫描激发、滑动扫描同步激发和独立同步扫描激发这4种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方法以及国外应用进展,深入分析了我国陆上可控震源常规采集现状;针对目前国内陆上地震采集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难点,从采集效率、采集成本、地震资料效果等方面对已经实施的交替扫描、滑动扫描等高效采集技术应用进行了剖析,对今后我国陆上不同地表、不同地下地质条件区域如何应用高效采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法炜  张娜 《物探装备》2014,(1):68-71,61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对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数据质量和地震成像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高效采集技术常采用万道采集,且监控震源数量多,对仪器与震源的通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广泛应用的VE464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了Tracs TDMA数据通讯电台,可较好地实现实时监控多组震源,配合Tracs TDMA转发器,可有效地拓展通讯距离,以提高施工效率。本文就Tracs TDMA转发器的应用及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选择最优参数设置及架设转发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旨在充分发挥Tracs TDMA转发器的作用,拓展通讯距离,保证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惠州地区中新统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勘探面临的三维地震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在该地区进行了中浅层高分辨率二维地震采集试验,采用了短电缆、小容量气枪,枪、缆小埋深以及提高采样率的采集技术,通过高保真的处理手段,在中浅层获得了较为可靠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辨出常规三维地震所不能分辨出来的薄层砂体,并且大大降低了采集成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双船拖缆地震采集可以布设灵活的观测系统,如形成大炮检距、增加覆盖次数、中间激发提供两个方向照明等,进而改善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效果。同时,宽频地震技术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大容量宽频震源激发,变深度拖缆接收,并进行数据去鬼波处理,达到拓宽频带的效果。综合双船拖缆与宽频采集的优势所开展的实验表明,成像剖面的浅层分辨率得到提高,中深目标层揭示效果有了改善,该技术在构造成像难点区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地震勘探仪器受到外界电磁感应的干扰而在地震记录中产生所谓的"串感应"现象,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质量的老问题,这个问题在SN388仪器上尤为突出、严重。几年来,已有不少技术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这一问题。"串感应"的产生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另辟蹊径,对"串感应"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地震排列感生LC回路满足谐振条件而同时发生谐振。通过分析SN388采集系统数传电缆的结构及检波器串所构成的LC振荡回路的特点来论述SN388采集系统为何容易出现感应,以及感应与检波器串的灵敏度、检波器漏磁量之间的关系:检波器串的灵敏度和漏磁量越高,越容易产生"串感应"。最后文章通过实际试验,证明了本文的观点,并针对SN388采集系统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规避感应的几种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中生界具有地震反射频率低、反射能量弱的特点,其主要频率在8~35 Hz. 目前常规地震采集方法较难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重新设计了6 400 in3新型低频震源,以提高震源低频端能量,同时将电缆沉放深度加大到18 m,以降低接收电缆的环境噪声。采用新型低频震源与大深度电缆的采集方法获得的中生界反射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介绍了试验的各种主要参数,并从最终偏移剖面、速度谱和振幅谱等方面展示了这一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廖声刚  朱忠安 《石油仪器》2005,19(1):55-57,i006
介绍了现行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与非实时采集、采集周期与等待时间等概念,以408U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为例,分析了影响实时采集道容量的因素,提出了确定实时采集道容量的原则,为合理配置、合理设计利用现行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富油凹陷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针对复杂断块、地层岩性圈闭、低幅度构造、薄储层等油气藏的勘探已进入了精细勘探阶段,因而,对新采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可控震源勘探均采用多台组合的形式施工,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来说对地震采集的资料是有一定影响的,组合产生的时差问题会影响地质体的成像精度。通过模型正演及实际的野外地震采集资料分析发现,可控震源组合方向对静校正及地质体成像精度有较大影响,若多台震源组合,采用平行排列组合的方式所产生的误差变化相对简单,规律性较强,是一种相对较好的组合方式。可控震源组合也影响静校正量的精度,一般来说组合基距越小静校正量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Food Control》2014,35(2):386-392
A consumer segmentation approa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consumer interest in using social media to obtai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risks of pesticide residues on vegetables. A total of 497 Flemish consumers participated in an online survey in March 2012 to assess interest in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like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forums and blogs, and Wikipedia as channels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pesticide residues from official bodies. The participants were segmented in four clusters depending on their level of information sufficiency and level of interest in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very satisfied; interested” (24%), “not satisfied; very interested” (28%), “not satisfied; some interest” (25%) and “satisfied; little interest” (23%). The segmen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displayed higher trust in oneself and in public bodies to deal with the risks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also contained relatively more males. Di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sufficiency between the segm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e. by purposeful information seeking or by incident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he segments with higher interest in social media displayed higher familiarity and higher appreciation for the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These segments also contained relatively younger participants. Popular channels like Facebook and Twitter scored low in terms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even among high users. Wikipedia on the other hand was perceived by all segments as the most useful and credible online source when it comes to information about risks of pesticide residues. Speed and accessibility were the main motives for using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as an information channel while lack of trustworthiness was the main barrier.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空气枪阵列及子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高分辨率采集对空气枪子波和频谱的要求,分析了气枪子波的气泡脉冲对频谱的影响。指出对中、深层高分辨率采集,除采用相干枪、放浅气枪外,还要加大能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需要海量地震采集设备;在地震采集设备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或者地震接收成本较高而激发成本相对较低情况下,适于采用“以炮代道”地震采集方式对原设计地震采集排列片做观测系统变换。观测系统变换的前提条件是两种观测系统构建的十字子集相同,以保证面元属性一致,从而达到预期的勘探目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推拉式观测系统和大十字观测系统均可方便地完成等效子集的构建,实现以炮代道的精确变换,研究这两种观测系统是分析和设计复杂的以炮代道观测系统变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夏伟 《物探装备》2004,14(2):142-145
System Four^TM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美国I/O公司推出的全新多分量数字遥测地震采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和I/O VectorSeis多分量数字检波器配合使用.真正实现全波地震资料的采集,而且可以通过改变采集站和传统的模拟检波器配合进行常规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该系统有线方式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