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按照无功补偿原则,结合运城市农网负荷的特点,应在35kV变电站进行母线补偿,尽量减少系统无功穿越,在负荷大,供电半径长的农村10kV配电线路上装集中补偿,减少系统输送无功,重点在农村配电低压侧和电动机上装随机随器补偿装置,降低无功消耗,在大用户装就地补偿装置,做到各电压等级无功基本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农网无功消耗大,线损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功补偿是节能降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最方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农村用电负荷的迅速增长,部分供电半径大、负荷重的10 kV配电线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将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到10 kV农网线路中,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手段。首先介绍了无功补偿的配置原则,然后介绍了10 kV线路无功补偿安装容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最后介绍了10 kV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在德阳农网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网线路供电半径较长、负荷分散、线路损耗较大的特点,探讨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对提高农网长线路的电压及功率因数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典型的农网长线路进行现状分析,确定无功补偿的方式及补偿容量,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比补偿前后线路功率因数及末端电压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农网线路并联电容器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能有效提升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及功率因数,对改善10 kV农网线路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网线路无功补偿和用电管理对降低线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网线路上装设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计算补偿电容器容量,作出经济上的比较合理分配;调节农用网配电变压器分节开关的挡位,保证供电地区电能质量和无功补偿与电压关系。采用完善 网用电管理、计量管理措施,降低线损,减少供电成本,提高农网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5.
邱惠  郭俊 《湖北电力》2012,36(6):27-28
文章介绍了无功补偿技术在10kV电网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提出应以低压变配电台区为单位,对整个变压器的终端电力负荷、容量与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电网配电的结构特性,以随机补偿和低压变压器随器补偿为主要方式,以高压集中补偿和线路集中补偿为辅助方式,进而完善电网的无功补偿管理体系,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洛南边远山区低压配电台区线路过长、末端电压低、用户电动机难以启动等问题,探索出了根据日负荷变化进行低压台区无功补偿的方法,实现线路补偿和大用户的随机补偿,克服一般无功补偿产品存在的不足,有效地提高线路末端电压,改善电压质量,降低配电台区损耗.  相似文献   

7.
玉福保 《电气开关》2013,50(1):89-91,95
我国的农村中压电网中,输电线路长、配电变压器多、负荷季节性和时变性较强,线路无功损耗非常明显.在农村电网中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对提高电压质量和降低线路损耗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农网中无功补偿的必要性,无功补偿可以有效解决电压损耗与网损较大的问题;介绍了三种农网中无功补偿容量选取与无功优化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农网中几种无功补偿的装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老旧农网台区配电系统的运行现状,结合某老旧农网台区,提出了一种无功补偿装置的升级改造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混合补偿控制器控制原无功补偿装置内的电容单元,实现智能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同时修复原无功补偿装置内的接触器,确保农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低压配电网无功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中低压配电网的无功消耗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对配电变压器配变无功补偿容量与配变容量、配变负载率、低压侧自然功率因数关系以及农网地区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确定在不同负荷性质,不同功耗情况下的最佳无功补偿配置。  相似文献   

10.
农村配电网及部分城市配电网的末端。常因为供电半径超标而存在供电电压过低的问题。传统的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平衡三相负荷以及进行线路和台区配电变压器改造。但事实证明。仅仅采取这些措施难以经济有效地解决配电网末端供电电压较低的问题,尤其难以解决库区和山区等偏远地区农网末端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问题。为此,在分析农村配电网用户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就现有技术下各种补偿方案的经济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散户入线端安装低压线路自动补偿装置的方案相对于其他解决方案更经济更实用。适合在各大电力公司推广应用。最后详细讨论分析了应用串联电压自动补偿装置须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评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出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案,评估补偿方案的效益,协助电网运行管理人员选择经济适用的无功补偿方案,采用Acces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Basic 6.0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了一个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评估系统。该系统具有直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多种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和无功补偿优化配置计算方法,以及对不同补偿方案进行成本和效益的评估计算。系统还提供了直观的图形接口由电网运行人员输入新规划建设的低压配电网台区信息,并计算出该台区的无功分散补偿优化配置方案。应用该系统于广州市南沙区实际低压配电网台区,表明了系统使用方便,能够可靠获得台区的实用无功分散补偿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迅速发展,不同的装置也相继出现,有集中变电所补偿方式,也有分散补偿方式,但分散补偿如何沿线路分配,以往基本是按变压器补偿。本文针对具体线路无功需求进行计算和技术探讨,为配电线路分散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工厂配电系统中以感性负载—电动机为主,消耗无功功率较大,系统功率因数较低,对电网不利,需要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介绍了以负荷统计方式来计算配电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粗略计算方法及无功补偿设备的选用。  相似文献   

14.
工厂配电系统中以感性负载—电动机为主,消耗无功功率较大,系统功率因数较低,对电网不利,需要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介绍了以负荷统计方式来计算配电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粗略计算方法及无功补偿设备的选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配电网及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配电变压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单元的一体化无功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配电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动态补偿变压器及其负载的无功消耗;通过灵活的接入电压选择,扩展了补偿单元电力电子器件的选型范围;紧凑的一体化结构也有效降低了补偿装置的体积和成本,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效率。介绍了该技术的结构形式,并针对其结构特殊性,提出了2种跨端口瞬时无功功率(电流)的检测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配电网无功动态补偿和综合电能质量控制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0kV配电网络无功补偿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0KV配电网络辐射型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潮流计算和无功精确矩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法.考虑了三种负荷方式:最大、最小、一般运行方式.为防止无功倒送,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以降低网损为目的,通过常规潮流算法和无功二次精确矩二者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初始补偿点及其补偿容量.然后根据电压合格率情况,对初步补偿方案进行调整,提高总体运行时的电压合格率.算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简便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城乡电网是一个结构化的整体。鉴于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繁杂性,提出了配电网规划的层次化规则,它既考虑了约束限制作用,又对配电网起到了方向性引导的作用。介绍了在本系统中采用的适用于配网的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方法和基于最小路径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本系统中采用的综合模糊评判技术。该系统已被用于我国南方某省的多个地区的配电网规划中,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0kV配电线路的集中无功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输送的无功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线路的损耗。根据配电线路负荷分布的特点,把负荷分布简化为均匀分布、递增分布、递减分布等几类。通过求线路损耗最小值的方法,得出最佳的补偿容量、补偿位置和线损的降低程度,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说明线路无功补偿装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谭建军 《湖北电力》2007,31(2):15-16,27
随着农村电网的进一步完善,工农业生产用电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采用无功补偿不仅能改善农网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而且可以使无功负荷就地平衡,提高农网的经济运行水平。文中针对不同的无功补偿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