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复合土工膜在月亮湾开发区路堤防渗中的应用王滨生,刘忠杰,李述喆,赵福成(松花江地区水利设计院)(哈尔滨市水利局)(富锦市水利局)[关键词]复合土工膜,月亮湾,裂缝1工程概况哈尔滨市8亮湾开发区位于松花江公路大桥北端东侧。西靠哈黑公路,北、东邻金河,与...  相似文献   

2.
单亚芳  李亚利 《吉林水利》2010,(12):49-50,54
金珠大桥位于吉林市龙潭区金珠乡,是跨越松花江的一座特大桥,文中通过建立二维数学模型计算,重点针对公路大桥对河势稳定、行洪安全、河道通航等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分析和严谨论证。  相似文献   

3.
袁飞 《西北水电》2011,(6):9-10,13
随着超大型荷载工程项目增多,利用基岩作为深基础或浅基础持力层,且混凝土强度增大,对基岩承载力准确性判断要求更高,准确提供基岩承载力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握好从钻探、取样、试验、成果统计等多方面是岩土工程师具备的基本素质.结合哈尔滨市三环路西线跨松花江大桥工程风化基岩,研究了哈尔滨地区松花江漫滩场地基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冻融循环过程中软土的冻胀融沉规律、力学性质及力学参数特性等,对松花江避暑城战备路工程软土试样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通过改变冻融循环次数测定试件体积膨胀与收缩率,并通过室内三轴试验,测得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及不同围压条件下的软土抗剪强度。宏观试验数据及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在冻胀融沉过程中体积变化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6次冻融循环后,土体冻胀率、收缩率基本保持不变,冻胀融沉现象趋于稳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软土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在第6次冻融循环作用下达到最小值,在后续6~1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抗剪强度逐渐增大,且接近冻融循环作用之前的抗剪强度值;冻融循环作用对软土黏聚力c有显著影响,而与内摩擦角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 1 982~ 2 0 0 1年对哈尔滨市松花江公路大桥浅滩演变过程的测验 ,对其演变与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花江方通公路大桥地基泥岩三轴试验工作,分析了大桥地基的第四纪松散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并着重了解有无软弱夹层及分布规律,确定泥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给出了泥岩的性质、产状及风化程度,对泥岩进行了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松花江公路大桥航道整治模型试验的主要成果。并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整治后的航道工程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植被混凝土基材在高寒地区应用效果较差且研究成果不多,为此开展了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植被混凝土基材三大类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对冻融循环频次的响应,并对冻融循环后的基材进行淋溶试验,探究了冻融循环对基材养分固持能力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4种速效养分的淋失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冻融循环后的基材养分淋失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养分含量及流失情况影响较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基材全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逐渐上升,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冻融循环作用提高了3种营养元素的淋出率,增加了基材养分淋溶流失的风险,降低了基材对速效养分的固持能力,这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对龙华松花江大桥桥位河段各频率洪水进行观测分析论证,推荐了桥位位置、桥孔布置、整治工程布置,给出建桥跨河建筑物对河床演变、通航、泄洪及两岸防洪设施的影响和采取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寒区饱和含黏粒粉砂的动力学特性,对松花江河漫滩饱和含黏粒粉砂土进行循环三轴试验,分析冻融循环、动应力幅值、有效围压、荷载频率等环境因素对饱和粉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饱和粉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影响显著,表现为在不同冻融次数区间内两者不单一变化;未冻融饱和粉砂土动剪切模量随动应力幅值、有效围压、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阻尼比随动应力幅值、有效围压、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并进一步提出了可预测该种土不同工况下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经验公式。研究成果可以为粉砂土在路基工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佳木斯市对松花江柳树岛的开发方案,利用MIKE21软件对柳树岛河段进行了防洪分析计算。通过对柳树岛开发前的洪水计算,率定了数学模型的参数,并分析了在不采取任何工程措施条件下柳树岛的开发对松花江和佳木斯市防洪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北汊河道的疏浚方案,包括疏浚范围、深度以及总方量。通过不同频率条件下的洪水验算,得出在采取疏浚的工程措施下,柳树岛的开发不会对松花江和佳木斯市的防洪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开发与防洪安全可得以兼顾。  相似文献   

12.
位于大项子山航电枢纽上游松花江北岸的低、高漫滩区上的腰堡灌区,具有地形狭长临江、岩层透水性良好、地下水埋深浅、与江水位和高阶地水力联系密切等特点,使得由江水位升高引起的两岸地下水位壅高浸没现象备受关注,随之而来的次生盐渍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在梳理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根据该区舍水层结构特征及地下水位、地...  相似文献   

13.
对松花江源头的科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松花江源头至今尚未明确,这给松花江流域的规划、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困难.本文根据世界统用确定河源的理论与方法,对松花江源头进行了论证,认为嫩江应为松花江主流,其源头就是松花江的源头,松花江长度为2309km,应为我国第三大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松花江流域拦河建筑物现状,采用阻隔系数法,评价主要干支流的纵向连通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和嫩江纵向连通性指数分别为0.21和0.27,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第二松花江连通性指数为0.62,连通性评价等级为中等。嫩江支流中连通性最好的是嫩江,成为冷水性鱼与嫩江尼尔基以下河段交流的唯一通道;而甘河、雅鲁河、绰尔河和讷谟儿河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洮儿河、霍林河和乌裕尔河连通性评价等级为劣。第二松花江支流中伊通河和饮马河拦河坝众多,鱼类洄游受阻,连通性等级为劣。松花江干流支流牡丹江、拉林河受梯级水电站开发影响,其评价指数为劣;倭肯河、汤旺河受河流沿岸灌区渠首闸坝、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影响,评价等级为差,这些支流目前濒危珍稀鱼类已绝迹,也极少见到冷水性鱼类。整个流域内未建设过鱼设施,对鱼类洄游和种群交流产生阻隔,提出了补建和新建过鱼设施,必要时开展增殖放流的措施。建议对没有预留生态流量的拦河建筑物进行改造或者利用现有设施泄放生态流量,对预留生态流量的调整水库调度方案保证其下泄流量满足不同时间、空间鱼类生存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基于寒区水-热-氮素循环模型(the?water?and?energy?transfer?processes and?nitrogen?cycle?processes?model?in?cold?regions,WEP-N)和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径流发生突变的 1998 年前后(即 1999—2018 年和 1956—1998 年)进行比较,松花江流域年水资源总量减少 217.0 亿 m3,减幅达到 22.2%。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是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组分,占水资源总量减少的比例为 96.9%,不重复地下水资源减少量 占 3.1%。基于多因子归因分析方法分析可知,气候变化是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松花江流域全年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 81.6%、74.9%、286.6%,取用水的贡献率 分别为 18.4%、25.1%、-86.6%。从年内不同时期分析可知,非冻融期是全年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时期,占全年水 资源总量减少的 82.6%,冻融期占 17.4%。和北方的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相比,水资源减少幅度和主要影响因素各 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幅度的不同。与位于华北和西北的两大流域海河流域和黄河 流域对比,气候变化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衰减的影响与海河流域相当,明显大于黄河流域,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 流域水资源衰减的影响明显小于两大流域。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干流名称的历史演变和源头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流域内少数民族部落国的兴衰,松花江干流的名称随之发生演变.在历史的长河中,嫩江和第二松花江都曾经做过松花江的干流,其源头都曾经当过松花江的源头.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松花江干流名称的演变和对源头认定的变革,并得出结论:仅从河流名称的历史演变是不能确定松花江源头的,松花江源头只能根据现代河流理论确定.  相似文献   

17.
MIKE BASIN模型在松花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松花江流域实际情况和水资源管理需求,提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框架.对项目区域和模型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下一阶段进行参数率定、未来相关规划方案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以期更好地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松花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变化特征,基于2000—2020年MODIS MOD17A3HGF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检验、地理探测器和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年均NPP值为407.45g/m2(以C计,下同),以年均4.82g/m2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极端降水事件对植被NPP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强于极端气温事件,极端气候指数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大于单一极端气候指数的影响,流域及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NPP主要受总降水量(PRCPTOT)与年平均最低气温(TMIN)交互作用的影响,森林、湿地和聚落生态系统NPP分别受中雨日数(R10mm)与年平均最高气温(TMAX)交互作用、强降水量(R95P)与TMIN交互作用和 R10mm与暖夜日数(TN90P)交互作用的影响;时间尺度上PRCPTOT、TMAX和TMIN是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尺度上PRCPTOT和TMIN是多年平均NP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流域冷水鱼潜在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通过2013~2015年间松花江流域冷水鱼野外调查数据,对冷水鱼的资源现状和生存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冷水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用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冷水鱼潜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经度、纬度、海拔、气温对冷水鱼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冷水鱼主要分布在各级河流的源头区和上游区域、支流水域、溪流和山区河流中;用所构建模型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的潜在分布河段做出预测,预测河段与文献记载相符,说明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物种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涝渍灾害成因及治理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松花江、鸟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及土壤等因素.涝渍曾一度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灾害。通过分析谊地区涝渍成因。总结多年来的治理经验和教训。并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有效治理涝渍灾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为类似地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