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代有 《福建电脑》2008,24(5):47-48
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日益普遍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犯罪分子利用电子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络、PDA、手机)实施经济犯罪行为已愈来愈普遍,如何将犯罪分子在实施经济犯罪过程中遗留下的电子证据固定并转化使之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先介绍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接着分析电子证据的取证方法,最后探讨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以保证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2.
提取电子证据应当按照案发后及时保护好计算机犯罪现场、保存涉案计算机和各种资料、收集相关资料、询问当事人、现场勘查文档记录等步骤开展工作。电子证据的存储介质不同,对其检验与固定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取证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犯罪证据的固定是计算机取证的第一步.通过技术手段固定证据和保证证据的有效性是当前计算机取证研究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主要包括静态取证,动态取证和网络取证.系统应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制定了一套规范的取证流程为电子证据成为诉讼证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的电子数据存证类应用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而其认定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解决"证据链"成为"伪证链"的问题迫在眉睫.区块链电子证据目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上链前证据的二次固定真实性存疑、线上传证、第三方存证存在不符合证据的证明力要求的可能和上链后电子证据安全性无法完全保证等隐患.针对以上漏洞,建议采取前端用户实名制,第三...  相似文献   

5.
如何合法获取攻击或入侵源的有关信息和固定相关证据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文章简要阐述了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通过陷阱技术捕获入侵者的活动轨迹,并实施反入侵技术,获取入侵者真实信息,固定相关电子证据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具体分析电子证据在刑法证据中的定位问题和公安机关在实际电子证据的提取中面临的障碍,从规范电子证据的取证和收集工作、做好电子证据的保护、做好电子证据的转化三方面对解决电子证据提取和鉴定中的实际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子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规范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具有可变性、复合性、无形性、分散性等特性,其收集固定与审查运用区别于传统证据种类,而目前国内刑事立法对其法律地位及证据能力均无明确规定,等待立法机关出台法律规范尚需时日,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务实的做法,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不突破现有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建立区域性证据规范,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围剿网络黄潮的专项斗争中,广大司法人员面对电子证据取证艰难的巨大挑战,创造了有效的“权宜之计”——将电子证据转化为其他证据使用。例如,侦查人员通过网络监控或群众举报获得色情网站线索后,不能将网络监控或网络勘查收集到的电子证据直接用于司法证明,通常要实施传统的现场勘查,同步制作勘验、检查笔录;或者讯问犯罪嫌疑人,力求突破口供;或者通过做网站技术人员和网站会员等知情人员的思想工作,获得证人证辞……这些“转化型”证据虽然能够用于定案,但毕竟属于派生或辗转得来的材料,证据效果显然逊色得多。那么,司法人员为什么不直接将收集、固定所得的色情数码资料、淫秽网页数据、电子聊天记录、电子公告牌记录与电子邮件记录等作为控诉证据呢?除了观念因素,主要原因是我国电子证据立法(或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古语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将以信息技术发达、立法相对先进的美国为例,遴选及评述其打击网络色情犯罪的三个著名案例以飨读者,并初步探讨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安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和电子证据取证及证据固定的困难,根据公安执法场景中电子证据的功能需求,创建了一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安执法电子证据模型的原型系统。该系统具备分布式、不可篡改、可溯源和安全性高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公安执法电子证据在取证和诉讼中证据的易变性、逻辑混乱和时间不一致等核心问题。该系统将执法过程中涉及举证的数据上链,通过改进实用拜占庭将军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PBFT)共识算法来监测试图篡改执法数据的行为,利用层级监管特性启动备用共识节点以提高整体效率,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 IPFS)对超大文件上链进行数据存储,有利于公安系统在处理大型数据信息时做到及时、安全与高效。最后通过公安局办案大厅执法场景的测试与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的应用可赋能公安执法电子证据举证效力的提升和司法领域反腐倡廉,并为案件侦破的串并案智能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电子证据勘查取证水平,有效打击网站入侵案件,笔者通过模拟网络环境对常见网站入侵方式进行研究,同时也对近两年侦办的网站入侵案件进行了分析.文章阐述了在网站入侵案件中电子证据现场勘查需要重点勘查服务器日志、网站日志、木马文件、特殊目录下的特殊文件等日志和文件,需要提取、固定IP地址、用户名、计算机名称、虚拟身份、入...  相似文献   

11.
该文指出电子证据勘查实践应当遵循及时性、完整性、循序性、规范性、监督性原则.电子证据勘验工作划分为场所勘验、物品勘验及电子数据勘验三个工作阶段或类别.电子证据勘查应在规范、步骤以及技术层面遵循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并尽快完善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的立法,制定统一或互为认可的电子证据勘验的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电子证据其自身的显著特征,探讨应将电子证据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且着重就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探讨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以及提取方法,所谓取证规则的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行政主体及其相对人和其它利害关系人收集、调取证据所应遵循的程序、方法和应满足的条件。而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就是电子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程序、注意事项。所谓电子证据提取方法就是进入计算机犯罪现场以后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而采取的相应措施。该文介绍一些从开机状态下如何收集电子证据简单方法,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电子证据容易灭失、被篡改,并与科学技术密切关联的特性,认为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提出在电子证据审查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电子证据的特性和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同时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证据规定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李萌    刘文奇    米允龙 《智能系统学报》2019,14(6):1127-1137
针对公共部门提供电子证据时,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同时要尽量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他人利益,而从公共数据库中提取电子数据并形成有效电子证据,既是法律难题也是技术难题这一问题,本文在电子证据可信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自动生成中国公共数据库电子证据系统的区块链模型的取证技术体系,并从司法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共数据治理的电子证据生命周期、内容关联、载体关联和智能串并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司法、公证和公共事务中电子证据的可信性,并实现了从公共数据库中自动生成证据知识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6.
电子数据作为我国新型的证据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探讨了电子数据证据的不稳定性,研究了在法律和技术交织背景下电子数据在适用时容易产生的冲突,分析了在当前法律、法规对若干定义尚未明确的条件下,电子数据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对电子数据取证技术的概念、特点、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电子数据取证中的证据获取、证据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硬盘取证为例,详细讲解了电子物证采集中的硬件克隆技术和软件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18.
该文章针对一起利用USB设备(U盘)盗窃文件案的证据分析与鉴定工作,给出了分析鉴定过程和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该案件电子取证的鉴定思路、鉴定过程以及鉴定的启示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并介绍了USB设备描述符的确定、USBStor注册表键的分析、USB设备接入系统时盘符的分析和USB设备接入操作系统最初时间的确定等研究方法。文章对于当前的USB设备的电子证据鉴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