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敷设在广东省莱芜至南沃岛长山尾的海底电力电缆,全长共8700m,是迄今为止广东省最长的海底电缆线路。该电缆系1985年4月从意大利伯瑞利电缆公司进口。电缆电压等级35kV,导体截面3×150mm~2,乙丙橡胶绝缘厚10mm,导体绝缘分别用1.0和1.25mm 厚的半导电材料作屏蔽,各相用0.1mm 厚的铜带绕包,三相成缆后用聚丙烯绳作填充物和内衬,44根φ6mm 钢丝铠  相似文献   

2.
<正> 成缆用新型交联发泡聚乙烯填充条,已由上海电缆研究所和江苏张家港三兴电缆辅助材料厂联合开发成功。它有各种形状和规格,可用作圆形绝缘线芯组成的塑力缆、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它电缆的成缆填充,以代替网状撕裂聚丙烯绳。其主要优点如下: (1) 刚性好,能提高电缆的圆整度和结构稳定性。可克服采用网状撕裂聚丙烯绳时电缆圆整度差(特别是钢带铠装电缆易呈三角形)、电缆弯曲时易变形的缺点。 (2) 可保证交联电缆线芯铜带屏蔽的质量。它不会像网状撕裂聚丙烯绳那样,由于结构不稳定而造成线芯间互相摩擦,甚至导致屏蔽铜带纵向起皱。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的制造中,聚丙烯复合纤维纸(PPLP)绝缘的绕包质量直接影响到电缆的电气性能,而绕包张力是其中关键因素。通过试验对比木纤维的高压电缆纸和PPLP的绕包,指出选定合适的绕包张力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绕包张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主要采煤国之一的波兰,对于矿用6 kV 级电缆,煤矿井下大多采用油浸纸绝缘铅包钢带或钢丝铠装电缆,井筒使用不滴流纸绝缘铅包粗钢丝铠装电缆,它们的外护层均采用不燃性材料;综采工作面、高压开关和移动电站之间的6kV 电缆,则采用带监视线芯分相屏蔽 PVC 绝缘及护套电缆。千伏级矿用电缆按不同使用场合,分有4芯、5芯、7芯、10芯橡皮绝缘及护套电缆,橡皮护套分普通型和耐燃型,7芯及10芯电缆一般采用屏蔽结构。在介绍电缆结构的同时,还介绍了波兰对矿用电缆进行屏蔽电缆过渡电阻、机械冲击、机械挤压及弯曲扭转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厂市话电缆的缆芯铝箔屏蔽或塑料带的绕包,原采用偏心绕包头,对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前年自制三段  相似文献   

6.
在中压范围内,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已在许多场合代替了纸绝缘电缆,但在欧洲10 kV 或11 kV 电网中,正在使用一种极其有效而结构简单的非屏蔽三相带绝缘纸力缆。最近已研制出无屏蔽三相 XLPE 电缆,但该电缆线芯间的空隙会发生大量放电现象;然而通过在线芯上绕包纤维材料可以大大减少放电量,电缆寿命显著提高。文中描述了这一全新现象,并对空隙放电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 1975年,我们两个单位为了验证35千伏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设计合理性、摸索厚壁绝缘挤出工艺和探讨聚乙烯力缆击穿机理,设计制造了一根试验性35千伏铝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电缆的截面为单芯70毫米~2,聚乙烯绝缘厚9.5毫米,内屏蔽为0.8毫米厚的半导电聚乙烯,外屏蔽为0.23毫米厚的半导电布带。电缆初期性能基本良好,仅游离放电熄灭电压末达到  相似文献   

8.
《电世界》2015,(11)
<正>1问题的提出35 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大都采用三芯结构,金属铠装两端接地方式。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35 k 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因供电半径较大,故大都为单芯电缆。为了更直观地描述单芯电缆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把线芯视作变压器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正> 耐热100℃的铜芯聚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三芯平型电线是一种专用测试仪器用线。它的导电线志为0.12毫米~2的铜绞线;聚丙烯绝缘厚0.25毫米,三(?)分色;护套采用105℃聚氯乙烯,其厚为0.25毫米左右。成品电线外形尺寸为1.1×2.5毫米。因为这种电线的线芯细,绝缘及护套的厚度薄,使用通常的挤塑机挤制显然是很困难的。例如用φ45毫米挤塑机进行生产,7/0.05毫米铜绞合线芯的穿线特别不便,而且挤塑时机头压力过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φ25毫米拼塑机及相应的模具。绝缘和护套均是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贯彻“以铝代铜”的方针,我厂曾在1970年和1972年试制了电焊机用铝芯电缆;为较全面地掌握电焊机用铝芯电缆的制造和运行情况,我厂在1973年又进行了小批试制,数量为1.5公里,规格为70毫米~2即999/0.3),导线外面绕包一层聚酯薄膜带,采取绝缘护层一次挤出的结构形式。现将试制情况简介如下: 1.0.3毫米铝线的拉制, 首先由BL-8模拉铝机将9.0毫米的铝杆拉制为3.53毫米的硬铝线,再经BL-10模拉铝机将3.53毫米的硬铝线拉制为1.33毫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尹成群 《电测与仪表》2016,53(14):74-78
为了利用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测量的光纤应变反映三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缆体应变,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建模、求解和分析。通过合并导体屏蔽、绝缘屏蔽、半导体阻水层、填充层,忽略黄铜带、铠装垫层、外被层,对模型进行了简化;选用SOLID164单元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施加匀速载荷对海缆进行了拉伸仿真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铜导体、XLPE、铅护套、钢丝铠装与光单元的应变进行了拟合,获得了它们的函数关系式。模型求解结果满足弹塑性材料特性,可为研究海底电缆的力学性能、判断海底电缆工作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千伏级及以下矿用橡套电缆动力线芯的绝缘屏蔽,若用半导电橡皮挤包层代替绕包的半导电胶布带,可以简化矿缆的生产工艺,方便电缆头的制作。研制的可剥离半导电橡皮配方,可与绝缘双层一次挤出,两者间的粘合力远低于20N/cm,半导电橡皮的直流体积电阻率远小于100Ω·cm,成品电缆的过渡电阻在1.3kΩ以下,而且胶料具有良好的贮存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判断题(认为对者打“√”、错者打“×”)1、电缆的保护层是保护电缆缆芯导体的。()2、电缆在搬动中,电缆线盘应平放在汽车上,以便固定。()3、纸绝缘电缆中,绕包型电缆较分相铅包型电缆的工作电压为高。()  相似文献   

14.
<正> 匈亚利对水冷却聚乙烯绝缘高压电缆的研制工作,已有十年之久。作者亦曾试制了一根240毫米~2 120千伏强迫冷却聚乙烯绝缘电缆。该电缆的设计,与一般实际应用的高压电缆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其一是,聚乙烯绝缘高压电缆的导电线芯,采用实芯铝导体,从而省去了通常采用的导体屏蔽。这是基于一份会议文献所述的机械和热现象,应用所谓收缩配合的数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正> 运行经验表明,铅包附近的纸绝缘最易受潮,而且含有的水分较多。根据电渗现象,电缆绝缘中的水分在电场作用下带正电,当电缆芯加正极性试验电压时,水分被电缆芯排斥,渗向铅包;绝缘中的水分相对减少,从而导致泄漏电流减小。当电缆芯加负极性试验电压时,水分会被电缆芯吸引,渗过绝缘向电缆芯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使绝缘中高场强区的水分相对增加,导致泄漏电流增大。本文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天津地区实际,对近年大量使用的10kv环网柜电缆T型连接头绝缘护套选型、电缆屏蔽断口应力处理方法作了论述,提出了小型环网柜使用三芯大截面电缆时T型连接头安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35kV交联电力电缆的常见故障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祥 《高电压技术》2004,30(Z1):12-13
分析了数起涉及线芯、主绝缘层、外半导电层、终端应力锥、屏蔽层外护套及绕包工艺中间模塑接头等位置的35kV电缆故障 ,发现故障原因系进水、屏蔽层腐蚀、主绝缘材料纯度不够、结构偏心、屏蔽层截面太小、外屏蔽料机械划痕、点压工艺不合理 ,绕包疏松及交联不充分所致。经采取技术革新、修订企业内部 35kV电缆订货要求、引进冷缩接头工艺等措施后 ,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涂料是为了配合我厂的新产品——屏蔽型油矿电缆而研制的。现在油田采用了新的测井方法——组合测井,电缆下井一次,同时可以取得一组数据,以代替从前下井一次只能获得一个数据的测试方法。测井电缆同时有七芯绝缘,为防止各个信号之间的干扰,在聚丙烯绝缘外需加一层屏蔽层,而且耐热性要好,因为测井时油温可达150℃。国外的作法是在绝缘外挤出一层半导电胶做为屏蔽层,而我们的设备条件满足不了挤出要求(聚丙烯融化温度为160℃,硫化管内的温度为180℃左右)。所以,我们用涂敷涂料的方法以代替挤出工艺。  相似文献   

19.
《电线电缆》2016,(5):19-21
响水海上风电场是我国第一个使用三芯22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出线电缆的工程。介绍了该项目所用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设计、制造与检验。  相似文献   

20.
<正> 220千伏珠江虎门海底电缆,已于去年12月8日敷设完成.它是我国目前最长的220千伏海缆线路,全长2.7公里,由两个回路六根单芯自容式充油电缆组成,分别作为沙角-中山线和沙角-顺德线的跨江段.电缆结构:油道内径14毫米,六分割紧压梯形导体1000毫米~2,绝缘最小厚度18.3毫米,铝套厚3.6毫米,回流导体为480毫米~2铜带,聚氯乙烯护套厚4毫米,ф8毫米镀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