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碳纤维叶片是风电叶片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通过PAM-RTM工艺仿真软件对碳纤维叶片大梁结构进行了工艺仿真分析。测得玻璃纤维双轴布的三维渗透率,开展了5 m碳纤维大梁结构真空灌注工艺仿真研究,并进行了工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注胶总时间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18%,树脂流动前沿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最大为+18%,灌注大梁成型后未发现缺陷。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应用领域现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流加工工艺,重点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风电、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了该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乔宁 《粘接》2023,(2):61-64+82
为了提升室内设计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提出一种锻造成型的新工艺。研究了模压压力、加压温度、固化温度、保温时间等参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压压力、加压温度、固化温度、保温时间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标准化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参数为:模压压力为10 MPa、加压温度110℃、固化温度140℃、保温时间30 min;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过程中主要有3种破坏形式:纤维拔出、树脂断裂和内聚破坏,最佳工艺参数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为内聚破坏。  相似文献   

4.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结构上的应用,设计了适合HP-RTM工艺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结构,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的力学性能,研究了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成型模具,虚拟验证了HP-RTM成型工艺性,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HP-RTM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合格样件,填补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量产工艺在车身结构上应用的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5.
李娟 《塑料助剂》2021,(2):42-44
为了解决传统冷压烧结工艺损害碳纤维结构的问题,提出了高温冲压烧结工艺,通过该工艺对碳纤维/钛粉混合物实施高温加压烧结处理,获得碳纤维/钛基复合材料,深入分析不同烧结工艺下两种碳纤维/钛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断口形貌差异.经对比分析发现,高温冲压烧结工艺下的碳纤维/钛基复合材料密度更大,碳纤维与钛粉之间的结合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工艺、产需动态、用途、开发应用,并就发展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涂装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极星汽车厂第一代碳纤维跑车的实际涂装过程,完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整体涂装工艺,相比传统涂装,碳纤维表面涂装应更加关注基材的来件质量、涂料低温烘烤工艺以及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打磨灰控制。  相似文献   

8.
建材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建材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进展,主要介绍了碳纤维的发展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建材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先进工艺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主要论述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先进工艺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采用CIVA仿真模拟软件,模拟不同检测电压、检测电流和焦点尺寸下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内部分层缺陷的X射线成像检测结果,得到最佳射线源工艺参数;将最佳射线源工艺参数应用于X射线锥束CT成像仿真模拟,与含分层缺陷的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的X射线锥束CT成像检测结果相比,仿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相吻合;同时,通过实际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的X射线锥束CT成像检测结果验证了该最佳射线源工艺参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出炭纤维 /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炭纤维对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纤维的加入能提高橡胶的硬度、耐热性及耐油性,但橡胶的扯断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嵩  姚广春 《化工学报》2005,56(6):1130-1133
通过化学镀再电镀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镀上Cu镀层,制备C/Cu复合丝,并在硼酸的保护下,利用非真空条件下的液态机械搅拌法制备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程度,铜镀层存在状态及C/Al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硼酸存在下,大大降低了铜的氧化程度,碳纤维分散均匀且没有损伤,少量硼酸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抗拉强度较基体材料提高50%以上,但塑性指标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胶原蛋白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0.05%~0.25%的碳纳米管,通过湿法纺丝制得PVA/胶原蛋白/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研究了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PVA和胶原蛋白有较好的相容性,在复合纤维中分散比较均匀。添加质量分数为0.25%碳纳米管时,复合纤维结晶度提高了37.62%,水中软化点提高了5℃,回潮率从11.50%下降到10.83%;加入质量分数为0.05%的碳纳米管时,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提高57.07%。  相似文献   

15.
以环氧树脂(EP)、双马来酰亚胺(BMI)、4,4’-二氨基二苯砜(DDS)和短切碳纤维(SCF)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EP/BMI/DDS/SCF复合材料,并研究了SCF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CF添加量为0.25 %(质量分数,下同)时,EP/BMI/DDS/S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最大,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比未添加SCF时的EP/BMI/DDS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48.52 %、32.15 %、25.77 %以及150.91 %;此外,SCF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6.
HDPE基芳纶增强复合带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芳纶增强复合带的制备,并对制备的纤维复合带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运用韦伯(Weibull)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芳纶复合带的统计应力和形状参数是合适的;当处理温度为260℃,砝码压力为16.3 MPa,走丝速度为6 mm/s时,制备的复合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两种不同树脂体系黏度与环境温度、凝胶化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确定了用于拉挤工艺的树脂体系.采用该树脂体系制备了架空导线用碳纤维复合芯,分析了环境温度对碳纤维复合芯制品成型工艺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碳纤维复合芯的拉伸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碳纤维复合芯的拉伸强度及表现性能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备了EWR600玻纤织物、高强2号玻璃纤维、高强4号玻璃纤维、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复合材料为爆炸反应装甲的面、背板材料,考察了爆炸反应装甲对破甲弹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对200型破甲弹的防护系数可达到19,对破甲弹射流的损耗达到90%以上;与合金钢作为爆炸反应装甲的面、背板相比,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实现30%以上减重的同时,可彻底消除爆炸反应装甲的二次杀伤效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EP/CF/纳米SiO2复合材料激光作用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环氧树脂(EP)中添加纳米SiO2空心微球,制备添加不同比例纳米SiO2的EP浇注体和EP/碳纤维(CF)复合材料.经热重(TG)分析仪测试,发现添加纳米SiO2后EP的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其中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10%时其耐热性能最好;对有、无纳米SiO2的EP浇注体和EP/CF复合材料层板进行强功率激光辐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2空心微球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在激光作用下的抗烧蚀和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原位合成与溶液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短切碳纤维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的含量和长度对HA/PMMA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碳纤维在HA/PMMA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碳纤维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均达到最大值;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碳纤维含量一定时,随其长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加,但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