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建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与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成为限制城镇无序扩张的重要政策工具。以铜川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为例,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视角提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西部地区及资源型城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提供借鉴。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征,提出以下策略:(1)从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两大视角,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生态、服务、交通、产业4大导向原则;(2)基于西部城市环境脆弱和资源型城市特点,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增长模拟,并对比在蔓延趋势下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模拟的差异及问题;(3)基于多规融合统筹全域空间的各种控制线,并针对资源型城市独立工矿区的开发边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但其在概念界定、理论方法统一、服务规划编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型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厘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历程、概念内涵及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构建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辅助参考。结果表明:(1)承载力研究与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高度相关;(2)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应重点关注四个维度的内容:概念的时空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资源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主体、"人口及其活动规模+承载状态评价"的承载力表征结果;(3)以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区域要素流动性、评价指标的共性与个性,以及评价结果的丰富性与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4)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践应强化"资源环境本底表达""区域承载状态评价""要素跨区域流动评估"三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7)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深度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扩展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开展,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香港作为亚洲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典型区域,其依托发达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地铁站点周边开发了大量地下空间,这些地下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方式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文章以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规模、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功能星状、单功能树状、多功能树状和多功能网状四类空间组织模式,并结合外部环境特征探析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由于行政体制分割和部门利益争夺,空间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空间规划的缘起和空间干预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规划是各级政府进行空间治理和土地利用用途管制的核心手段,进而针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以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全域空间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20,(7)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国土空间及其管控问题。因此,国家致力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在此之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建设适宜性评价是相互独立的,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和作用有限,而当前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紧密结合,意在摸清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本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长沙市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工作之一,探索适合长沙市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从查找问题和短板、确定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定开发规模和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及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等方面探索了"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基于尺度重构视角分析我国建国后广东省规划体系的演变历程,揭示规划体系演变背后的空间治理逻辑,进而展望新时期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广东省规划体系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中央集权下的集中统领,即中央通过发展型计划统领空间型规划;(2)中央放权下的被动调整,即中央通过空间型规划放权,城市获得较大空间发展权限,省级空间规划被架空,被动通过区域规划收权;(3)中央收权下的主动调整,广东省主动推进区域规划中央授权,以响应中央先后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收权,控制地方扩张的节奏;(4)"多规合一"下的体系重构,即中央重构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体系,省和重点区域规划成为中央和地方的空间规划协调平台。基于以上研究,预计未来省级空间规划将面临管治尺度、编制体系和空间规划权力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其中的连接点;(2)自然资源监管可以区分为载体使用许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3个环节;国土空间首先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应资源载体使用许可,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3)空间规划服务并作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类型多,但内容、管理逻辑基本相同,产生的冲突是因土地发展权管理权力之争带来的;(4)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表明,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产生了更强的约束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容也将包括"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建多少"等;(5)未来两级土地发展权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求空间规划管理既要管好全域国土空间的重要控制边界,也得管住微观的用地、用海行为,这对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长远大计,承担起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的功能;结合"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管""用"前提,设想构建"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保护开发边界"落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以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为例,进行流域尺度的城镇空间扩展模拟,并为城镇开发边界划示、差异化制定城镇发展策略及城镇"双宜区"判定提供科学支撑。采用实证分析法、元胞自动机(CA)与Logistic回归模型算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A与Logistic回归模型算法结合进行城镇空间扩展多情景模拟,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科学支撑;(2)根据对比分析结果进行不同发展动力与限制要素驱动下的区县扩展特征与规律研究,为差异化制定流域发展对策提供科学支撑;(3)基于城镇开发边界划示方案,进行"双评价"结果的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双适宜区判定、基本农田调整建议,为科学统筹生态、农业与城镇空间提供支撑。结论显示,基于机器学习和CA模拟技术构建的多情景模型可为次区域向市县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传导和城镇开发边界划示提供科学支撑,有效指导流域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9.
凯文·林奇开创的城市空间意象分析体系应用广泛,但乡镇层面的空间意象研究尚需拓展。本文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以烟台市7个镇为例,采集了105份认知地图,尝试探析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研究表明:(1)小城镇空间的认知构成要素以道路和地标为主,区域、边界、节点不显著,道路、地标的频次差异与路网密度、地标功能相关;(2)城镇居民认知范围在村庄—镇区—镇域内混合,且受到镇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认知类型中"以路径为主导的序列型感知"的比例高,同时低等级认知类型占比更高;(4)居民认知"正向"以南北向为主,与方格路网和主街朝向有关。集体认知的分析显示,开发项目、新区建设等对小城镇居民的空间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归纳得到小城镇空间意象的三种类型:镇村融合型、镇村独立型和飞地开发型。希冀本文对小城镇空间意象的阐释,能为我国的小城镇风貌建设、空间规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是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行业的重大变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简称"双评价")作为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针对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现状,借助Arcgis软件对兰州市国土空间进行"双评价"分析,得出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红线管控、灾害防治和建设用选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研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使兰州市朝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村镇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原有的村镇居住模式消耗大量土地,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现有村镇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构建紧凑、集约的城市及村镇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成都平原地区为例,探索了村镇集约发展背景下空间规划的新思路与新  相似文献   

12.
县城空间扩展与生态约束博弈下的"点群式"矛盾已逐步成为制约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良性发展的关键,具体表现在:县城空间周围的景观生态格局遭受破坏,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加剧;县城空间陷入"轴向式"扩展与"高地侵蚀式"扩展的两难问题;县城空间扩展过程呈现出高度的"自发性"与"无序性"。从川西北特殊的地域环境入手,将县城空间扩展类型划分为高原平坝型、山地宽谷型和山地峡谷型,并从规模、形态、布局等维度定量测度其空间扩展特征,揭示了上述核心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规律。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路径,在双评价、用地指标分配、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等方面提出优化思考,有助于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适应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空间资源管治的直接手段,空间规划关注的一大重点即央地事权的平衡与共治,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地区则成为平衡央地事权、集中体现央地"管控与发展"诉求的焦点。由于政治体制、社会发展阶段、空间规划体系的巨大差异,不同国家央地平衡与共治的前提、重点和举措各有不同。本文选取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荷兰兰斯塔德、英国大伦敦地区为研究对象,探求在"地方主导""央地协商共赢""中央强控"这三种类型的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地区管控的主要做法。笔者认为,不管在中央强控还是地方主导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央地双方都致力于通过"区域统筹"和"弹性机制"等方式,在土地发展和规划事权上不断博弈,在中央强控与地方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生态地区保护,以及如何在保护中谋求地方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2020,(5):35-43
乡村"农业去中心化"背景下,重塑农业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维护农业和乡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双重意义。研究在分析"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人口、生活互动关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剖析长三角地区乡村农业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关系重构路径。研究表明:(1)农业与乡村社会人口、生活耦合互动关系强,但协调性不足;(2)协调关系发展类型可分为优化型协调、稳定型协调和脱钩型协调;(3)社会生活改善对协调关系优化具有引领作用,而农业发展是根本动力;(4)乡村"农业去中心化"需要避免农业发展"去乡村化";(5)提出从区域视角重构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关系的空间规划路径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和发展导致资源压覆,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空间资源权属分割、政府监管难以到位、空间规划难以衔接、城市选址和矿业权出让“先天不足”等因素,分析了导致城市建设和资源压覆矛盾突冲的根源.从推动空间规划协调,统筹“地下”、“地上”建设时序,完善政府职能和采取经济手段等角度,对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国西部城镇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全球化、资源、环境、人口等诸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中西部城镇与沿海城镇的差距仍然很大,需要不断调整空间规划促进城镇间协调.本文以西部城市中的昆明城镇体系研究为例,分析昆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城镇网络的构建和空间管制,探索促进昆明城镇体系结构调整、城乡统筹以及空间资源整合的空间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21,37(9)
文章以"社会经济类型与国家治理导向—主要规划类型发展—主要规划理论方法演进"为分析框架,以分析国家治理导向与主要规划类型发展为背景和线索,运用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分析了主要空间规划理论方法在我国国土空间治理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和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的社会经济类型与国家治理导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的基本建设模式,向改革开放后市场体制逐步建立的经济建设中心模式和21世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经济社会调节模式,再向新时代社会经济生态调控模式转化;新中国成立后的空间规划演进历程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萌芽初创期、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探索期、21世纪快速城市化的"多规"繁荣期、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整合重塑期4个时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发展经历了以借鉴国外经验为主、"工具理性"、快速繁荣和交叉融合大发展4个阶段。文章认为,不同历史阶段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呈现不同的利益格局和主要矛盾,形成主要的国家战略导向和治理模式,使得空间规划体系在此框架下不断演进与发展;未来海量涌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将赋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实施管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重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由携程网爬取的经济型酒店POI数据,依托Arc GIS空间统计工具,分析厦门岛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发现:(1)厦门岛经济型酒店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形成西部与南部两大集聚区域;(2)经济型连锁酒店存在两种空间布局模式,一种是以"七天"和"汉庭"为代表的内聚型空间布局模式,另一种是以"如家"为代表的均质外向型空间布局模式;(3)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与商业的繁荣程度、交通的便利程度和品牌发展的差异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兆函  王霓 《规划师》2023,(10):133-138
城市边缘型乡镇不断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冲击,其产业发展、空间形态、设施建设与一般乡镇区别明显,因此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分析城市边缘型乡镇的特征,探究该类乡镇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的编制重点,并以福建省莆田市华亭镇为实例展开研究,以期满足城市边缘型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新诉求和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为同类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在特定环境背景下的一项战略选择。经过近30年的发展,开发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将会推进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步伐,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该文在深入解析"一带一路"对西部沿边规划发展机遇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一带一路"下西部沿边开发区空间规划注意问题,进而以"一带一路"下典型沿边城市大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研究为例提出开发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