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安全系数确定抗滑桩的最优加固位置,计算了抗滑桩承受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从而确定抗滑桩的最优加固部位。结果表明:低位抗滑桩加固效果最好,稳定安全系数提高了18%,此时抗滑桩承受的剪力和弯矩最大,边坡破坏时,滑裂面位于抗滑桩底部,抗滑桩保持完好。计算结果对类似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实践中涉水边坡抗滑桩设计技术规范欠缺、计算模型过于简化等问题,采用强度折减拉格朗日差分法模拟分析水位骤降速度、水深坡高比、抗滑桩桩位等因素对涉水边坡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水位骤降速度越大,抗滑桩加固后的边坡安全系数越小;与抗滑桩加固前相比,抗滑桩加固后水深坡高比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计算最大库水位骤降速度工况下不同水深坡高比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取其中最小的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判别依据;库水位骤降条件下,抗滑桩布设的位置对边坡加固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根据不同桩位条件下的水深坡高比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曲线确定合理桩位。  相似文献   

3.
边坡失稳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为研究抗滑桩对土质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抗滑桩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深增加,抗滑桩所承受的土体压力增大,在抗滑桩深度为5.80 m时达到最大应力。采用强度折减法,当折减系数为2.3时,边坡的坡脚处出现位移突变,当折减系数达到2.75时,边坡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对于土质边坡抗滑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常采用抗滑桩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基于专业有限元软件Plaxis,采用局部强度折减法对某岩质边坡的抗滑桩加固处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考虑了加固和不加固两种工况。计算结果表明:不加固时,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25,边坡稳定性较差,且塑性区和拉断点贯通软弱夹层;对边坡进行抗滑桩加固后,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80,塑性区和拉断点范围大大减小,边坡稳定性得到提升,且抗滑桩剪力和弯矩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算结果对于类似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应用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经常采用的工程措施,其加固效果一直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采用基于场 变量的强度折减法对抗滑桩加固的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进行三维弹塑性计算,分析设桩位置和桩间距 的变化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设在边坡的中下部可有效达到抗滑作用,设在中 上部可以阻止边坡上部的滑动;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边坡的 抗滑桩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抗滑桩加固边坡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ABAQUS数值计算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桩位、桩间距与桩径比、桩长等因素对边坡安全系数以及边坡失稳时滑裂面出现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系数随桩间距和S/B的增大而减小;最优加固位置L_x/L=0.2~0.4处,综合边坡加固效果最佳;抗滑桩长度在22~26 m较为合适,抗滑桩的锚固深度为4/11~5/13桩长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奉化市浒溪线边坡“灿鸿”台风水毁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种抗滑桩加固边坡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桩长、桩间距、桩截面等因素对边坡加固效果的影响;基于矢量和法推导了边坡安全系数的理论解析解,编写了求解矢量和法边坡安全系数的程序,研究了节理面性质对含节理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长越长,加固效果越好,但桩长增加到一定长度时,加固效果增强不明显;桩间距越大,边坡加固效果越差;桩截面对边坡加固效果最为明显,随着桩截面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明显提高;节理面黏聚力、内摩擦角参数越大,边坡安全系数越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抗滑桩加固临水岸坡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瑞典法和简化Bishop法分析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极限平衡法.通过试算,可以确定边坡达到稳定要求时,需要桩提供的最小抗滑力及边坡潜在滑动面的位置,进而对抗滑桩的桩位进行优化.结合某闸室岸坡工程的算例表明,抗滑桩能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抗滑桩设在通过边坡潜在危险滑动面最低点时效果最好;设抗滑桩会改变边坡潜在危险滑动面位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国内某大型渠堤工程,在简单介绍该渠堤抗滑加固措施后,着重分析了水泥搅拌桩作边坡加固措施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有限元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到在不同抗滑桩的桩长、桩径和桩距与土质渠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关系,文章在对大量试算方案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该渠坡水泥搅拌桩的最优设计方案。该方法可为大中型渠坡堤防抗滑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双排桩布桩形式下的阴影效应及抗滑桩-边坡体系的稳定性,考虑三种双排桩布桩形式,采用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开展了桩头自由和固定约束条件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三维数值计算,获得了抗滑桩-边坡体系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潜在滑动面以及桩身内力分布情况,并与单排抗滑桩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类双排桩在不同深度处的主压应力分布图,深入探讨了相邻抗滑桩间的土拱效应、后排桩与前排桩间的荷载传递机制。研究表明,当双排抗滑桩加固潜在滑移坡体时,不同深度、不同布桩型式下的土拱效应不同,桩间的土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排抗滑桩的作用机制和加固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坡顶超载环境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依据现行地基规范并结合地基承载力理论,取均布超载强度q计算抗滑桩-边坡体系的安全系数和桩身内力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坡顶超载外边缘线至坡顶不同水平距离Lq对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将边坡顶部均布超载视为埋深为零的条形基础,考察不同超载强度和超载作用位置条件下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及桩间土拱效应。研究表明:抗滑桩-边坡体系在特定的桩间距范围内形成土拱,坡顶不同超载强度和超载作用位置影响着桩间土拱的分布、发展及破坏规律,土拱效应集中反映了抗滑桩的作用机制和加固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边坡稳定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无法获得节理岩质边坡的滑动面与稳定安全系数,有限元法对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需要设置节理单元,而离散单元法能真实地表达节理岩体的几何特征,便于处理非线性变形和破坏都集中在节理面上的岩体破坏问题,因此可以更好地模拟边坡的稳定状况。将离散元法与强度折减法结合,分别对土质边坡和含结构面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在岩土体边坡稳定分析方面具有潜在的优越性,是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FLAC~(3D)软件对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拟定了边坡滑面的失稳判据。以此为重点探讨抗滑桩的布设位置、桩长、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边坡整体稳定系数、滑移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设桩位置受桩长的影响较大。总的来说,抗滑桩设置在边坡滑面的中上部可提升边坡滑面的安全稳定性。另外,抗滑桩的位移方向对桩身受力和形变也影响较大,可采取抗滑桩向边坡中上部偏移和取适当的嵌固深度的办法来综合提升边坡稳定系数,而对于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取值偏大虽能提高抗滑桩的抗挠度,但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且不能提高边坡滑面的稳定性。因此,需合理选取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 FLAC3D软件对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拟定了边坡滑面的失稳判据。以此为重点探讨抗滑桩的布设位置、桩长、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边坡整体稳定系数、滑移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最优设桩位置受桩长的影响较大。总的来说,抗滑桩设置在边坡滑面的中上部可提升边坡滑面的安全稳定性。另外,抗滑桩的位移方向对桩身受力和形变也影响较大,可采取抗滑桩向边坡中上部偏移和取适当的嵌固深度的办法来综合提升边坡稳定系数,而对于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取值偏大虽能提高抗滑桩的抗挠度,但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且不能提高边坡滑面的稳定性。因此,需合理选取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值。  相似文献   

15.
让压型抗滑桩是针对顺层岩质边坡研发的预加固结构,为了探究其预加固性能,首先分析了让压型抗滑桩预加固机理,其次以变形和应力作为参考指标,采用了物理模型试验结合数值仿真的方式对让压型抗滑桩与传统抗滑桩进行对比,最后探究了让压层厚度、锚固段长度、让压层弹性模量对让压桩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边坡预加固结构让压型抗滑桩是通过让压层的设置诱发潜在滑体产生微弱变形,发挥岩层层面间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改善桩身位移和应力状态;(2)让压型抗滑桩支护时岩层下滑的位移明显增大,而作用在桩身的侧向压力相较于普通抗滑桩有所降低,较好地提升抗滑桩的抗滑效果;(3)让压桩预加固效果随锚固段长度的增大呈现逐渐变优的趋势,而随让压层厚度、让压层弹性模量的增大呈现先变优后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结合饱和-非饱和渗流和固结理论,构建了伊洛瓦底江干流某土质边坡三维渗流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水位降幅和降速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评价了微型木桩对边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河道水位降速越快、汛期水位越高时,水位下降过程中坡面附近的渗透坡降越大,安全系数越低。布设微型木桩群,当木桩群高度为2、4、6 m时,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相较无加固情况分别提高了4.50%、9.00%、39.60%,说明微型木桩群的加固效果较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岩质边坡内存在多组锚索群且缺乏预应力锚索周围注浆体参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岩 质边坡加固效果的评价方法,即:在用摩尔一库伦本构模型模拟岩质边坡的基础上,利用ABAQUS 有限元软件中的TRUSS单元模拟预应力锚索,并结合强度折减法,通过数值计算对岩质边坡的群锚 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进行群锚加固相比,群锚加固可显著提高岩质边坡稳定安全 系数,并且减缓边坡塑性区的发展和破坏过程。为此,该评价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中对各类群锚加固 方案进行比较优选。  相似文献   

18.
抗滑桩作为一种常见的边坡加固方法,广泛用于水利工程边坡支护设计中。为了研究不同组合形式条件抗滑桩支护效果,文章以泵站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边坡位移及安全系数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抗滑桩位移变化,可以得出采用在边坡中部加设一排抗滑桩对边坡进行支护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以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抗滑桩支护参数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强度折减法,分别计算不同抗滑桩的长度、间距和截面尺寸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同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以长度、间距、截面尺寸为分析因素设计16组不同组合的支护方案,计算不同支护方案下的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抗滑桩的支护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强弱不同,桩间距对边坡稳定敏感性最高,其次是桩截面尺寸,最后是桩的长度;同时,正交设计试验较单因素分析更加可靠,能够实现不同组合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为边坡治理提供更合理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差分的强度折减法,探讨坡面浅层土体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并针对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和采用岩石地基2种工况,综合分析边坡加固区宽度和土体黏聚力、加固区进入地基土深度和边坡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稳定性和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时,不同加固宽度下边坡安全系数随加固区土体黏聚力增加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当土体黏聚力达到临界值时安全系数趋于稳定;随着加固区土体黏聚力的增大,边坡由浅层滑动变成深层滑动并最终完全不通过加固区,通过将加固区适当深入地基土可以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当采用岩石地基时,随加固区土体黏聚力增加,安全系数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近似线性增加,相同几何尺寸和土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比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时整体上提高了0.5~1倍,加固区土体黏聚力越大即抗剪强度越高时,边坡安全系数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