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8):256-257
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模因论和模因的复制传播类型,并以2018年网络流行语为例阐释了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和表现型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其中基因型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传播方式包括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的信息异形传递,而表现型的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传播方式则包括同构异义传播、同形联想传播和同音异义传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对网络流行语"很X很XX"进行模因论解读,分析其复制和传播过程,探讨其流行原因,期望为模因论分析网络流行语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所用词汇一般都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某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被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社会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变化。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得到传播。散播并继续携带模因的个人成为模因宿主,这种传播可以理解为复制,这种不断扩展到整个群体的自我复制过程,正是模因与基因相似的进化现象。本文联系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从模因论的视角讲述了2017十大网络流行语的由来、发展、广为流传的过程,即模因过程,通过对不同英译版本进行辨析比较,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模因论(memetics)建立在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基础上,能够对当代各种流行语进行解码与分析。本文就在模因论的理论框架下,对2012年流行语"萌"字的流行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流行原因,希望藉此为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敏  常中华 《建造师》2010,(6):176-178
模因论提出语言的模仿、复制与联想是语言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探讨流行语词汇和语句两大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在日常教学中增添英语流行语的模因教学,选择强势模因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弥补现有大学英语教材选材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
随着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上映,致青春成为时下最火的网络词。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从新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分析蹿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2)
本文试以赵本山小品的代表作之一《不差钱》着手,从模因论的角度浅析小品中的语言,揭示其小品中一些流行语的模因现象及对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28-30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和模仿提供了条件。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128-129
著名的语言学家Blackmore认为文化的发展是模因进化的结果。本文通过详述Blackmore的模因论,分析其产生变异和传播的过程,得出结论,即要打造更多的强势模因来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与渗透力,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文好题一半",好的新闻评论标题能够在众多的新闻评论中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因此,现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评论的标题中会通过大量使用流行语来提升点击率。本文从模因视角出发,以新京报评论为例,对微信公众号新闻评论标题中借用流行语的模因进行解析,并指出使用流行语时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评论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合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