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塔楼房屋高度149.6m,属B级高度超限高层建筑,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基于抗震性能设计的要求,本工程采用SAUSAGE软件对塔楼进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了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的分布规律及各构件损伤分布情况。同时对大震下的特殊构件,如开大洞的楼板、跃层柱等进行了补充计算与分析。根据大震分析的结果,对结构薄弱部位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抗震加强措施,结构整体上能够满足预期性能目标D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洲中心二期工程结构由相距120m的2个高86.5m的主塔楼和上下2个连廊组成,高空连廊跨度为120m,低空连廊跨度为90m。主塔楼采用带粘滞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高空连廊采用带粘滞阻尼器的钢桁架结构,低空连廊采用纯钢桁架结构。该结构体形特殊、存在大跨度连体、刚度不连续等多项超限,结构的地震响应复杂。在小震和中震弹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基于纤维模型理论的PERFORM-3D软件对塔楼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对整体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参考美国基于性能抗震规程ASCE-41制定构件变形性能指标,对构件的变形响应进行评估。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结构弹性分析表明,结构与构件均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要求。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与整体结构大震弹性算得的基底剪力作对比,结果表明塔楼结构具有很好的抗侧性能。弹性分析以及弹塑性分析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分析结果合理,设置了粘滞阻尼器以后,构件非线性损伤减小,整体结构及构件满足既定的变形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3.
珠海保税港区办公楼建筑高度约150m,为超A级高度建筑。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检验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在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并给出定量评价,包括结构变形特征,楼层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墙损伤等。结果表明,此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整体结构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佛山集成金融广场建筑高度199.88m,为超A级建筑高度建筑。结构设计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检验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在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并给出定量评价,包括结构变形特征、楼层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墙损伤等。结果表明,此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整体结构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梁中  刘平湘  李广地 《江西建材》2022,(3):89-90,95
某塔楼房屋高度199.5m,采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文中选取YJK和SATWE对结构分别进行小震弹性对比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和中震分析,选取sausage对结构进行了大震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均满足既定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6.
深圳中航城项目D1地块包括1栋189.6m高的办公塔楼和41.6m高的商业裙房。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塔楼底部加强区核心筒剪力墙外墙角部及外围框架柱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论文介绍了塔楼地基基础及上部超高层结构体系特点;采用基于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反应谱分析为基础,结合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分析和大震Pushover分析结果对关键构件进行了性能化设计,结果表明,结构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7.
庄莉  冷斌 《江苏建筑》2020,(2):46-48,57
汕头苏宁电器广场结构总高99.5 m,是大底盘双塔高层结构体系,2个塔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PKPM软件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分析,选择了和规范反应谱吻合良好的地震波,探讨了结构最大位移、层间位移、基底剪力、塑性铰分布等抗震性能指标,为结构设计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徽商银行总部基地主塔楼结构高度为179.1m,采用了局部高位斜撑转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介绍工程的特点与结构体系的选择,针对结构的超限情况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以确保整体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采用SATWE和MIDAS Building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反应谱比较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以及中震作用下主要竖向构件的验算;此外,在大震作用下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均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鲁甸县人民医院建筑高度为84.2m,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检验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对此分别采用ETABS和SAP2000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楼层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等数据。结果表明,此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该减震结构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以增强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小震作用下,通过对钢框架和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进行弹性对比分析,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更有效提高结构的平动、抗扭刚度;采用SAUSAGE对设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进行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结构在大震下塑性发展过程、滞回曲线、最大层间位移角及能量消耗分布情况,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耗能占比较大,能有效保护主体结构;用ABAQUS对典型支撑连接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保证节点在大震下保持弹性,表明整体结构和节点满足大震下的变形和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1.
某高层住宅采用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对工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等综合指标,通过对结构整体性能的研究,得到结构系统在地震下的反应,以证明结构可以达到预定的性能目标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2.
恒明湾创汇中心A座塔楼为36层超限高层结构,结构总高度149.6m。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采用YJK和ETABS软件进行了小震和中震的弹性计算,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基于塑性区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是保证大震不倒的比较有效和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分别按小震弹性计算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弹性计算、大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重点对中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和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中震作用下框架和核心筒基于弹性反应谱与弹塑性计算的内力和配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采取相应计算方法和加强措施,并对中震弹性计算配筋进行适当调整后,结构可满足中震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作用下房屋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和减少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本文在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5.
深业上城高塔为一大型酒店和办公的超高层建筑,地上80层,结构高度388m。塔楼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巨型外框架由巨柱、带状桁架组成、双层环梁及型钢混凝土连接梁组成。采用型钢混凝土连接梁联系外框架和核心筒而不设伸臂是本塔楼结构的一个创新点。通过7组罕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结构抗侧刚度沿竖向均匀,楼层剪力传递简单合理;最大弹塑性位移角大于1 100规范限值要求;连梁和型钢混凝土连接的梁大部分出现了混凝土的受压塑性损伤,很好地起到了耗能作用;剪力墙混凝土的受压损伤因子较小,巨柱及带状桁架保持弹性,结构可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成都某框架-剪力墙超限项目的大震安全性,采用SAUSAGE和ABAQUS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SAUSAGE计算,结构顶部X向和Y向最大位移分别为0.248m和0.183m,X向和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71和1/237,X向与Y向最大基底剪力与小震CQC法基底剪力的比值分别为3.6和3.9,构件损伤情况均满足大震下性能目标D的相关要求。同时,通过ABAQUS与SAUSAGE分析结果对比,总质量、特征周期、位移曲线、层间位移角曲线、基底剪力时程曲线以及构件损伤基本相同,验证了SAUSAGE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通过ABAQUS计算,剪力墙部分在6s时开始进行耗能,框架部分在13s时开始进行耗能,说明框剪结构中剪力墙起到了第一道抗震防线作用,框架部分起到了第二道抗震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高层办公塔楼总建筑高度为163. 55m,采用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在第二层处有局部大开洞以及穿层柱,为找到结构薄弱部位并予以优化,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前期对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为判断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存在薄弱层及评价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大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分析;最后对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优化设计及采取了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方正金融中心主塔楼结构高度为230.80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存在多个不规则项的超限高层建筑。外框架由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实腹钢梁组成,核心筒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结构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找出了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为类似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州林和村改造项目B5塔楼结构高度144.2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高度超B级且平面不规则,属于复杂超限结构。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进行小震、中震弹性计算及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各项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及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达到预期目标,在满足建筑功能及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某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原设计按规范要求设置了四根内柱,影响了建筑使用功能。对该方案进行了内柱优化设计,采用PKPM和Midas Gen两种有限元软件,对优化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反应谱分析,使用satwe对结构进行了中震分析,使用EPDA&PUSH对结构进行了大震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去掉4根内柱后,在小震作用下结构的基底剪力减小,层间位移角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轴压比,剪重比等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在中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满足性能目标要求;在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未超过1/100的限值,耗能情况符合抗震设计理念,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