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新能源主要包括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生物能等,这些资源丰富、清洁、可再生性强。被视为最理想、最有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国有18000km的海岸线、300多万km2的管辖海域,海洋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其中,近海域波浪能的蕴藏量约为1.5亿kW.可开发利用量3000万~3500万kW,海洋风能约有7亿kW。我国又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符合我国国情.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风光互补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3.
在各主要工业化国家中,新能源是发展极为迅速的新兴产业。本文介绍了当前美国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模式,特别对世界上刚刚起步的潮汐发电作了详细的介绍。为此,希望中国国内尽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产业,以赶超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人类面临的严峻能源与环境问题必然催生新能源革命,新能源技术人才需求量将呈爆发式增长.就当前世界能耗而言,化石能源占据主导地位,其在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日益加深,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各国争先投入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解决能源短缺的危机.由于新能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新能源技术人才总量相比人才需...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本情况21世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能源在结构上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将会过渡到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结构的根本变化同时给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社会文明带来意想不到的深刻变化。这既是人类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向更高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1999年4月,科技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把“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与世界能源一致,呈多元化趋势,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逐步登上…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热利用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维德 《太阳能》1994,(1):10-11
太阳能热利用的现状和展望陆维德当今世界能源持续发展的战略从1081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会,到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十年内,人们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2007,(11):2-4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为提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新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是全球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的关键措施之一,在世界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正在受到广泛关注。日前,美国彭博新能源战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利布莱克应邀在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以"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趋势"为主题发表演讲,纵论新能源现状和前景,并与中国能源专家进行深度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积极寻找新能源。科学家认为,21世纪,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近年来,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8年,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可节省电…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 ,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 ,积极寻找新能源。科学家认为 ,2 1世纪 ,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波能 :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 ,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 9× 10 4 TW。近年来 ,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 ,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 ,需要进一步完善 ,但目前的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 8年 ,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 ,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 ,…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日益严峻的传统能源压力,世界各国普遍加快了新能源投资额度,同时拓宽了新能源的投资领域。据有关专家介绍,2008年全球新能源领域投资将超过1000亿关元,增长幅度接近30%。  相似文献   

12.
唐黎标 《太阳能》2005,(5):21-21
目前,石油价格节节上升,使得像美国、日本、中国等石油进口大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寻找替代品成了这些国家的一项国策。在美国,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垃圾发电、甚至利用火鸡的废料发电等一一上马,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后,五花八门的新能源研究齐头并进,光伏发电就是很受人们推崇的清洁能源。那么,“发电机”是怎么贴到墙上的呢?  相似文献   

13.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从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高度来审视,还是从为世界上 20多亿无电人口和一些特殊用途解决现实的能源供应出发,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 199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121. 56亿 tce,其消费构成为:石油占 39. 9%,天然气占 23. 2%,煤炭占 27%,核电占 7. 3%,水电 2. 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秋季,丹麦一些具有领先理念的能源专家在丹麦的能源营大会(the Energy Camp2006)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并提出建议,就是到2015年在丹麦创造一个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能源的城市。他们选择了丹麦北部城市腓特烈松市,她将承担向世界展示丹麦新能源技术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21日,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徐建中院士领衔的28名新能源顶尖专家组成了该委员会的第一届专家委员。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专家队伍的初步建  相似文献   

16.
世界首座潮汐发电站在英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科学家在德文郡北部距离海岸1.3km的海洋中,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潮汐发电站。这个永久性的潮汐发电装置所发的电力将于今年8月并入全国电网。这台潮汐发电机采用单转子发电系统,装有一个直径11m的叶轮,工作时可产生300kW的电力。发电机主体部分安装在一个活动支架上,发电时处于水下,需要维修时可浮出水面。这台潮汐发电机也是一台实验机,它将为今后大规模开发潮汐发电提供技术数据。这台潮汐发电机的样子与现代风力发电机很相像,工作原理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风力发电机以风为动力,而潮汐发电机以海洋水流为动力。潮汐发电的支持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20(4):244-244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水分子与甲烷分子组合而成的冰状固体物质,它在低温和高压下保持稳定状态,主要埋藏在永久冻土层F或是海底深处地层中,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资源。据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与的2倍。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人类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力 1.社会和环境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期待 近100年来,全球能源消耗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专家预测,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全世界能源消耗仍将以3%的速度增长.大量能源的消耗不仅大大加快了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同时排放出大量的SO2、CO2、NOx和烟尘,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使得整个地球遭受损失,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发展.因此,许多权威预测表明,发展可再生能源在21世纪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全球都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9.
“九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计划国家经贸委资源司七十年代初世界出现石油危机后,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投人和支持,近年来,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更加引起各国政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视1992年于...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新能源—氢能和受控核聚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全禄 《新能源》1996,18(2):32-39
本文简要评了新能源的概念,形式及世界能源的现状,研究探讨了能引起21世纪能源革命的两种新能源-氢能和受控核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