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是有机物中最易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支持异养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评价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北京市3座再生水厂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AOC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后AOC升高了12%~233%,导致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经微滤(MF)后出水AOC变化率为-7%~5%,对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不大;曝气生物滤池和反渗透出水AOC分别降低了18%~86%和54%~83%,可有效提高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国家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对残余铝浓度的限制十分严格,特别是在低温时期出厂水水质难于达标,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十分棘手的新问题。分别采用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处理低温和常温自配水,得出两种混凝剂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0和40 mg/L;使用壳聚糖作为助凝剂分别与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联合使用,发现投加壳聚糖后,对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提高了2.5%~10%。由于使用铝盐作为混凝剂易造成水中残余危害人体健康的溶解铝,因而进一步比较了不投加和投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后出水中残余的溶解铝浓度,研究壳聚糖的投加与水中溶解铝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与聚合氯化铝联用还是与硫酸铝联用,壳聚糖助凝剂的投加都能够有效地减少混凝出水中的残余溶解铝浓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水库原水对水厂现状处理工艺的适应性问题开展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水处理过程应投加助凝剂以强化沉淀去除效果,混凝剂选择聚合氯化铝,与助凝剂活化硅酸钠比例为5∶1时的水处理效果为最佳;以控制沉淀出水浊度1 NTU以下为目标,当原水浊度分别5,5~10和10~20 NTU时,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大于10,15和30mg/L;在试验平均水质参数条件下,现状水厂可优先选择常规处理工艺;采用上向流活性炭处理工艺可增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投入应用前,必须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而生物毒性是其中一项主要评估指标。污水处理厂经由一系列处理后,促使再生水生物毒性有所降低,但经过氯酸钠与臭氧等消毒剂处理后会产生毒性副产物,增加水生物的毒性作用。论文从发光细菌、细胞毒性等方面探究再生水水质生物毒性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的地区,生物造粒流化床作为一种短流程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应用。经过对中试生物造粒流化床出水水质的长期监测,结果显示其出水水质良好,对SS、COD、TP、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89%、88%、63%、44%。生物造粒流化床在绿地世纪城居住小区和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被成功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后续工艺的再生水可用于补充景观湖水、浇洒道路和草坪,其总运行成本分别为0.89和1.01元/m3。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随着再生水补给型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公园景观水池等水体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再生水河湖回用的现实问题日益显著,找到适宜的再生水补给型河湖水质保障工艺技术势在必行。在对北京地区实际工程建设和运行效果进行重点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力循环、循环过滤、生物调控、人工湿地、化学除磷等单项和组合技术可考虑作为再生水回用型河湖水体水质改善与净化的主要途径。对于经济状况较好且水质标准较高的区域,可考虑辅以膜生物反应器、生物活性炭滤池等生化-物化法高效组合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北江夏季高浊度原水为试验水样,观察了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单独混凝工艺以及聚合氯化铝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协同混凝工艺的效能,同时找出了在相同聚合氯化铝投药量条件下聚丙烯酰胺最佳投加时间和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对于北江夏季高浊度水,可通过固定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调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来控制待滤水浊度.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中,不同用水途径有不同的水质要求,而水质要求的不同往往意味着处理工艺选择及复杂程度的不同。因此,有必要明确再生水生产的功能性要求和卫生学要求,并根据水质要求、再生处理工艺和用水管理进行再生水基本等级的划分。功能性要求在城市污水作为水源的再生水生产系统中,二级生物处理或二级强化生物处理是再生水净化处理的基础性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50(\261\352)][(\327\274\272\315)-50(B)-50(\261\352\327\274\241\243)]三级标准实际上是过渡性标准,主要针对经济欠发达地…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核心的单元式再生水处理装置(处理能力为30m3/d)在设置成A/O型MBR和A2/O型MBR两种工艺组合和不同运行条件下(如安装BS填料、投加PAC、改变原水条件和增减膜组件数量等)对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元式再生水处理装置具有较高的污泥浓度(MLSS=10000~12000mg/L)和较强的抗冲击负荷(温度、水质变化等)能力。在不同工况下CODcr、BOD5、NH3-N、TN、SS、浊度、色度和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优化的A2/O型MBR工艺的各项出水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BS填料可明显提高生物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0.
1 目的意义 针对南水北调到京后城市供水水质发生变化和排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工艺研究,为北京市华新源再生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提高再生水水质确定再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为再生水厂的下一步运行、新建、改造提供数据;摸索出最佳运行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