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居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双修"作为今天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方向,对城市公共绿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着重探讨"城市双修"视角下公共绿地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以期为今后的相关项目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海绵体、水处理系统、水储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海绵网络理论,总结城市新区海绵网络构建途径。要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海绵体、水处理系统、水储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海绵网络理论,总结城市新区海绵网络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解决城市内涝看海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应立足流域片区,突出连片效应,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思路达到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的内涝积水,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建设目标。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内涝最为严重的万龙湾片区为例,从流域尺度采用海绵城市系统治理思路,通过源头低影响开发改造、过程管网提标建设、河湖水系系统调度相配合实现了片区内涝有效消除,水体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该工程为类似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国家探索海绵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具有优良的雨水综合管控的水力特性,是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展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契合本地特征,因地制宜。对深圳市历史内涝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内涝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深圳市内涝特点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和策略,以缓解城市的内涝风险,为类似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及内涝解决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突降性暴雨使得中国城市地表径流和雨水循环出现问题,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引发了水资源浪费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推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日本城市"雨庭"为例,在运作机理、特征等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与剖析城市"细部"的雨水浸透绿化措施,突显海绵城市的显微力量,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提出"建设体系、调整思路、高效利用、细化设计、多方参与"5项海绵城市建设建议,期望能够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无法避免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巨大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回归自然,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从源头上解决内涝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思考,并分析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出,雨水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重大。海绵城市建设在改善我国城市逢雨必涝的同时又能利用雨水资源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建设途径、建设框架、雨水利用和建设措施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6,(3):275-27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排水理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传统的"快排、直排"方式逐渐向"渗、蓄、净、用、排"的方式转变,应用综合性工程避免自然灾害。在洪涝治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平衡问题,提高城市排水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表现出排水的弹性特点,是当今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本文就海绵城市和建设现状,以S市为例,提出了城市内涝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于2016年4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滨海临江的平原河网城市,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宁波城市品质提升的重大问题。重点讨论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适应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整体性、系统性的"源-汇"系统概念模型,以期能对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和实施方案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入汛以来,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北京、河北、湖北、河南等诸多省市遭遇了暴雨内涝的困扰。城市防洪与内涝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看海""泽乡""市里划船"等照片和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再次对我国城市内涝的治理水平画上大大的问号。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亦遭遇洪灾,使海绵城市建设不幸"躺枪",不少人质疑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路面硬化、管道铺设等措施导致的雨水排灌不畅、市内洪涝灾害多发等问题,阐述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同时考虑沿海城市常受暴雨与涨潮双重影响的特殊性,以厦门马銮湾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提出在充分发挥"渗"和"滞"作用的同时,还要着重点发挥雨水"蓄"和"用"的作用。总结了沿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策,以期有效降低沿海湾区城市内涝的风险,为沿海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中关于"雨洪内涝"问题,我国提出了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通过有关城市排水设计研究机构的研究证明,"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对城市发展内涵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从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排水设计的不足出发,阐述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对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城市建设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谈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从气候变化、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节约等角度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对提高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它对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入汛期暴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更说明当前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蓄水和吸纳水的空间积重难返,已成为全国性问题。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主持人: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李迪华: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雨季频频经受暴雨的考验,城市内涝时有发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近年来,致力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在各地迅速推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在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时至今日,海绵城市已初见成效.2017年《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海绵城市被写入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截至2017年4月,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迁安、白城、武汉和西咸新区等16个城市纳入了海绵城市的试点.2016年,北京、天津、大连、三亚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目前全国已有约400座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的理念发展为城市管理者增强城市雨洪管理能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引.深圳市福田中心区通过下沉式绿化带、透水铺装及环保型雨水口三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龙舟水"强降雨期间对工程范围进行观察记录,证明海绵设施可轻松应对常规暴雨事件,与其他城市相比突显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优越性,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水问题,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为导向,以雨水综合管理为核心,涉及到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1]。文章以西充县为例,简要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中的应用,旨在为川东北缺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章针对排水系统不健全及海绵功能缺失等问题,主张以解决水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为主线,构建源头减排系统、雨水排放系统和内涝系统;主张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工程和常规灰色基础设施共同来抵御和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管理,形成"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内涝防治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武汉市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雨洪控制效果未得到验证。笔者以武汉市青山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SWMM建立海绵城市小区模型,针对汇水区的划分、海绵设施的定义、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设计降雨的选择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小区,海绵城市小区能够有效削减雨水年径流总量和典型场降雨的峰值流量、径流总量,但对洪峰迟滞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是利用低影响开发理念LID来缓解或排除城市内涝、缺水和水生态污染等问题,成为提升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论文通过国内外城市建设规划的相关报道,着重分析了利用LID技术建设海绵城市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价值及实际重大意义,为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