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鹏 《四川建筑》2012,32(5):23-26
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古镇如何建立并维持特色景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通过编制街子镇规划为例,对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进行分析,进而从空间格局、景观空间形态、滨水空间利用以及传统民俗节庆等四个方面入手,探求街子古镇特色景观要素保护与利用的路径,以期对广大规划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街子古镇地处成都市西57km的群山之麓,紧临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一的凤栖山及味江河,自五代建置至今一千多年历史,镇内现存街巷院落格局丰富,有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千年银杏、古井、字库塔等遗存,有陆游、唐求等历史人文印迹。境内有千亩原始森林和千年古楠掩映中的晋代古刹光严禅寺等古迹,依山傍水的环境使街子古镇在成都周边的众多古镇中资源独特。古镇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重建,成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青城山都江堰旅游体系的功能延续与重要组成部分。街子古镇有优良的旅游度假资源,但存在与周边传统小镇的同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从文化传承视角探讨总体城市设计对保护古镇、传承地方文脉、构建城镇特色的作用与方法.通过苏州角直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在古镇保护的前提下从建立水乡生态格局,构建水乡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功能,构建交通体系,营造特色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4.
邱盼  李为之 《安徽建筑》2009,16(6):22-23
传统的农耕文化促成了我国场镇发展,集市贸易使场镇成为地域内经济中心,集中了极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并因为经济条件较好而保留下来,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的“古镇”。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古镇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然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作者以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为例,分析古镇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特色,并在合理适度开发的同时做好古镇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探索当前历史古镇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对古镇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从场所的风貌与特色、民风民俗、古镇的功能与活力、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开展旅游业五方面入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理念措施,从而解决了古镇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政策环境-专家评分、居民满意度-居民评分、游客满意度-游客评分"三方面入手,以街子古镇为例,通过反复的对象访谈、实地调研、问卷发放、查阅文献、专家提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灾后重建古镇空间环境的评价体系。在子指标中选取决定游览时长和深度的住宿、游览环境,进一步细化指标,进行赋予权重和满意度均值统计,根据结果提出新一轮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现实情况的分析和对"拼贴城市"的思考,指出城厢镇具有"拼贴"的特色,针对城厢镇的"拼贴城市"的特色,提出适应古镇特色风貌的更新措施,主要是采取小规模、因时因地因人的更新改造,同时有步骤、分阶段进行,保护古镇,使得城厢的特色风貌和居住生活环境与模式得以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2004,(6):34-34
水乡古镇是我国具有重要文化地位的历史性城镇,其承接了千百年人类文明积淀,形成了清秀的水乡自然景观和人性化的聚落形态.在经历了数百上千年平缓悠然的自组织空间发展历程后,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水乡古镇的发展轨迹,加速了城镇结构与形态的变化,并构成了对古镇传统文化的冲击.为此,水乡古镇保护规划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一些知名的水乡古镇进行了保护规划并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然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依水而生的传统古聚落灿若繁星,诸多水乡古镇在现代文明的屏蔽下为人鲜知,对其的保护与规划也因地方工作重心取向、规划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难以进行.编者认为,特色保护应始终穿插于保护规划各项内容之中,成为水乡古镇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另外,在总体规划中加强水乡古镇保护专项规划,则可弥补这一不足,并可进而开展对水乡古镇的大范围规划保护工作.因而,对总体规划层面专项保护规划的深入,有利于加强古镇保护与城镇现代产业发展的协调,有利于避开城镇空间结构转型对古镇形态的破坏,亦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上弘扬水乡古镇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史古镇巴里坤的历史沿革进行追溯,分析了巴里坤古镇重新规划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改造和重新规划为基础,提出了初步规划设计方案,为重现巴里坤县古城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特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龙溪古镇是成都市的历史文化名镇,现有的街道空间格局仍保留着清代的样式,因此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古镇街道的整体格局、功能特征、节点建造等,研究保护古镇街道特色空间的设计手法。有助于寻求传统古镇空间的建造规律,更好地保护古镇的自然和谐空间。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下古镇发展热潮和现存古镇旅游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以道口古镇为例,尝试打破常规的城镇规划与更新思路,以"城镇文化IP"为切入点,进行多领域多学科跨界融合,提出"与传统文化IP相结合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并对其可行性及实操流程进行分析阐述,最后总结出该模式的特点,并为今后的古镇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少婕  洪杰 《华中建筑》2022,40(3):132-136
黎里古镇作为江南"四里"之一,在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其他同源古镇而言,黎里存在知名度低、发展缓慢等问题.该文以探索、寻找、获取为路线,首先从更新规模、特色挖掘等方面探索古镇更新历程;之后通过整理归纳黎里古镇实际情况,寻找问题之所在;最终在保证古镇原真性的前提下,从特色规划、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崖城历史文化特征,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下,分析崖城古镇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在保护崖城自然性特征的基础上,本着宜人、宜居的规划目标,挖掘崖城古镇文化特色,提出适宜崖城古镇发展、符合崖城古镇文化特色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特色古镇的历史风貌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到古镇活力的重现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文章以浙江瓶窑古镇为例,对古镇的历史与现状问题进行了基础梳理,归纳了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价值,进而探讨特色古镇的风貌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吕梁  何磊  刘勇 《四川建筑》2014,(4):36-37
古镇的"原真性"保护已作为保护理论的基础与核心概念被广泛接受,文章以"真实性"代替"原真性",以强调对历史进程中多个时期核心文化价值的叠加保护。文章对"真实性"的核心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以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保护规划为例对古镇的"真实性"保护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全国最大的茶马古镇——临沧茶马古镇规划为论述对象。该规划立足地域文化,在深度挖掘茶马古镇街文化、临沧多元民族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以及特色茶文化的同时,通过现代符号的转译手法,着重突出茶马古镇的地缘特色,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城市名片,营造具有旅游接待、商业服务、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以及适度居住功能的综合旅游文化开发区,再现茶马古道辉煌,促进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道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环境.作为四川小城镇建设试点城、成都市小镇建设特色镇、优先发展新市镇等独具发展特色的建设小镇,目前驻扎在该地区有很多小开发商,秩序比较混乱.我们通过了解国内外房地产开发模式及其适用特性,研究三道堰房地产开发现状、成功古镇开发案例,找出一套最适合三道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使三道堰能形成新的经济秩序,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古镇文明的传播,实现"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田园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胡娅竹  黄喆 《四川建筑》2013,33(1):10-12,15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代的进步,当代人对历史文化古迹的探求之心、保护之情亦与日俱增.古镇作为典型栽体,在原始底蕴积累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文章以四川上里古镇为例,通过对其风貌整治规划实践的回顾与解析,提出有关古镇风貌建设的方法,以期在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到平衡点,为古镇风貌整治规划提供实例参考,使传统的古镇风貌能得以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何建军  杨春  黄伟锋 《规划师》2009,25(7):39-43
宁波前童镇总体规划从规划策划,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公众参与,环境容量及城市设计等角度去解决小城镇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城镇特色等问题,规划方案力图达到全面谋划古镇发展、全力打造山水儒镇,统筹发展西部四镇、凸现优势错位发展,全覆盖综合评价、城乡一体化发展,整体把握古镇形象意境、分区控制风貌景观特色,公众参与贯穿规划始终、全民共商未来发展大计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后柳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后柳古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文化特色,提出了景区开发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并从功能结构规划、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人文景观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导出了后柳古镇整体开发策略,可为古镇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