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汽油辛烷值 实现汽油升级换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经 《兰化科技》1997,15(4):211-213
  相似文献   

2.
浅析提高汽油辛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介绍了围绕呼和浩特炼油厂的现状如何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 ,特别是如何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志茹 《沈阳化工》1999,28(1):33-35
对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的途径作了探讨,调整催化裂化原料和操作条件及缩短反应时间等因素,均可提高其辛烷值。  相似文献   

4.
对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的途径作了探讨,调整催化裂化原料和操作条件及缩短反应时间等因素,均可提高其辛烷值。  相似文献   

5.
6.
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正在应用或开发的一些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技术进展,包括改变汽油基础组分和开发非铅抗爆剂代用品以及调整催化裂化原料和工艺操作参数来提高汽油辛烷值。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车用汽油的辛烷值,大力发展高辛烷值汽油的生产,已经是我国能源工业迫在眉睫的、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了,其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近十年来进口相当多汽车,这些汽车一般都是使用高辛烷值汽油,比如90号以上的汽油。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普通汽油的辛烷傎一般是91号(RON),优质汽油是98号。在美国市售普通汽油是辛烷值为88.5号,优质汽油是93号。我国成品汽油辛烷值一般70~80号,90号以上的汽油  相似文献   

8.
用 SP-340 0专用色谱仪及汽油辛烷值处理软件 ,测定了呼炼催化汽油的辛烷值 ,给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 ,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 ,并对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辛烷值提高对于炼油企业降本增效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理论与实际调整探讨了汽油辛烷值提高、S-Zorb辛烷值损失控制与成品汽油的辛烷值富余量控制,并对优化控制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入下个世纪之前,实现汽油无铅化已刻不容缓,许多炼厂将面临挑战,鉴于此种状况,本文从调合汽油和催化剂及工艺两方面出发,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改进措施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当前车用汽油辛烷值促进剂的种类、使用情况和应用现状,认为相对金属类抗爆剂而言,有机无灰类抗爆剂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对发动机无磨损,是今后车用汽油辛烷值促进剂发展的主要方向。SHD-T是一种新型高效汽油辛烷值促进剂,不仅添加剂量小,辛烷值提升幅度大,而且绿色无污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爆剂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乌石化公司炼油厂800kt/a馏分油催化裂化装置提高柴汽比和汽油辛烷值工业试验情况,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汽、柴油切割点,使用增产柴油、提高汽油辛烷值的(CC-200D)催化剂,有效提高了装置柴汽比,柴油收率提高7.419个百分点,轻质油收率提高1.395个百分点,产品分布得到改善,稳定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提高一个单位左右。  相似文献   

13.
加工大庆类原料的催化裂化装置产品收率中汽油辛烷值普遍较低,中国石油吉林分公司炼油厂三催化装置加工原料为大庆常渣,催化装置通过MIP改造,催化稳定汽油辛烷值提高至约91.5,使用新配方CGP-C催化剂,稳定汽油辛烷值又提高1.6个单位,装置年增加经济效益超过9 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成品汽油调和配方建模中加氢汽油组分辛烷值难以实时获取,考虑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串行混合粒子群遗传算法(serial hybrid PSO-GA,SHPSO-GA)优化BP网络,并用于辛烷值的预测建模。该方法首先将PSO算法的输出依据适应度值分为优劣2个种群,弃劣留优;然后对留优种群再进行GA的交叉变异操作,进一步优化种群,经过每一代PSO和GA的交替优化,并将最优种群用于BP网络参数优化;最后基于该方法和工业历史数据,建立了加氢汽油组分辛烷值的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较传统BP,以及改进的GA-BP、PSO-BP、PSO-GA-BP等方法,SHPSO-GA-BP由于将PSO与GA进行更优的深度融合,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可以用于辛烷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改性USY为催化剂主要载体组分,以Mo-Ni为加氢成分,进行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开发。200 mL一段串联加氢装置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改质选择性,可满足市场优化柴汽比的需求。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汽油馏分收率达42.3%,研究法辛烷值89.0。当调整切割点时,汽油馏分辛烷值可进一步提高到91.4,是优质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提高十个单位以上,硫含量小于10 μg·g-1,是优质的国Ⅴ低硫柴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6.
陈楠  韩乔  宋乐春  朱丽君 《工业催化》2013,21(11):11-16
随着汽油质量要求的提高,具有优良抗爆性能的金属化合物类高辛烷值改进剂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综述了金属化合物类高辛烷值改进剂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作为高辛烷值改进剂的金属组分的变化经历了由Pb、过渡金属Mn、Fe、Ni到稀土金属La、Ce再到碱金属Li、K等发展的过程;而与高辛烷值改进剂中的金属组分相结合的有机组分则由烷基、茂基、羰基发展到羧基、酚基等基团。预计今后过渡金属类汽油抗爆剂的使用会越来越少,而含有碱金属类的汽油抗爆剂会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拉曼分析技术乙醇汽油辛烷值快速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乙醇汽油是通过在基础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调和而成。在调和过程中由于其辛烷值波动较大,因此实时准确地检测汽油的辛烷值对生产高品质的汽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拉曼分析技术汽油辛烷值在线监控系统能够适时监控乙醇汽油中各个组分变化,并给出对应的拉曼分析曲线;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Lambert-Beer定律,在检测到的数据和采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属性数据之间建立关联分析模型,并用于乙醇汽油辛烷值的快速预测,指导实际调和过程。实践证明相对传统的检测手段,该系统具有测试速度快、分析时间短、检测费用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袁凡  吴永英 《云南化工》2019,(4):130-131
根据国务院部署的蓝天保卫战,2019年1月1日起,国内开始供应符合国VI标准的车用汽油,开发"低硫、低烯、低芳烃、高辛烷值"的"三低一高"清洁汽油生产新技术成为当前研究趋势。为符合最新的国家汽油标准,众多科研院所和石化企业均投入人力物力对现有汽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开发,为国VI标准汽油的供应提供了保障。主要从专利角度介绍了清洁汽油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s of the fue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nd the octane number on the autoignition and knocking phenomena in a stratified mixture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on a using a rapid compression machine using stratified mixtures of air and fuels n-heptane, iso-octane, n-hexane, and n-pentane with different octane numbers (0, 100, 25, and 62, respectively). In the chamber, the lower the vertical location, the richer the fuel concentration of the mixture. The mixture contains no gradient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apid spread of the flame is caused not by flame propagation but by sequential autoignition. Although ignition delays of a stratified mixture are not dependent on the fue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in the mixture, they are constant as long as mean equivalence ratio is the same, and they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ing mean equivalence ratio. In excess of certain gradient value, the knock intensity is smaller as the gradient becomes larger for all fuels tested regardless of their octane numbe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5, No. 4, pp. 93–100, July–August, 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