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七十年代初期,国际上出现推广高炉汽化冷却的热潮.我国从1970年到1976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8个厂15座大小高炉采用了汽化冷却(附表).可是到七十年代末,除首钢2号高炉外,大高炉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原来用汽化冷却的高炉,也多改回以水冷却.小高炉在缺水地区仍然坚持使用.目前,对于高炉汽化冷却的可行性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这里就鞍钢高炉汽化冷却实践的总结,谈谈个人对汽化冷却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炼铁》1982,(3)
冶金部高炉汽化却技术鉴定会于1982年7月6日至8日在鞍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企业、科研、设计、院校等41个单位共83名代表.会议重点对鞍钢炼铁厂2号高炉(826米~3)汽化冷却的工业实践及有关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鉴定.会议期间,代表们对鞍钢2号高炉的汽化冷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作出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3.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自炉腰以上采用汽化冷却,三座效果不好,其中6号高炉(1050米~3)汽化冷却只一年零七个月,管子烧坏26%。而2号高炉(826米~3)自1974年11月9日投产至今五年多,冷却水管只坏3.7%,仍在继续强化冶炼,系数达2.0以上。2号高炉同6号高炉比,在冷却壁材质、铸造工艺、检测等方面都没有改进,为什么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呢?对2号、6号高炉汽化冷却系统的水循环计算得到了答案。 6号高炉在中等热负荷、汽包为1.0公斤/厘米~2压力下,因阻力损失过大而不能循环,汽包压力提至3.0公斤/厘米~2,全炉循环流量只有256吨/  相似文献   

4.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自炉腰以上采用汽化冷却。三座效果不好,尤其六号高炉(1050米~3)汽化冷却只运行一年零七个月,冷却壁管子即烧坏26%。而二号高炉(826米~3)自1974年11月9日投产至今五年多,冷却壁管子只坏5%,并且仍在继续强化冶炼,系数保持在2.0  相似文献   

5.
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是延长高炉炉体寿命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可靠性高、水耗量少、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联邦德国许多高炉都采用了这一冷却方式,已有十几年的生产运行经验。鞍钢2号高炉自1987年10月26日采用这一冷却方式以来,也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作者建议,在鞍钢其他高炉大修时,应把开式工业水冷却系统改成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6.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上进行汽化冷却实践.由于汽化冷却是一项新技术,设计、管理和操作都没有成熟经验,相继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1976年投产的6~#高炉汽化冷却效果最差,运行仅一年另七个月,冷却设备就严重损坏,生产两年多被迫停炉中修,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高炉汽化冷却至今没有全面推广.1974年11月9日投产的2~#高炉,汽化冷却运行了近六年时间,产铁314万吨.该炉开炉后就不断强化,到中修停炉前.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还保持在2.0吨/米~3·日以上,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鞍钢高炉汽化冷却实践的总结,发现循环能力的大小是高炉汽化冷却成败的关键。根据自然循环汽化冷却系统循环动力与循环阻力相互平衡的关系,导出了影响循环流量的关系式。由此得出,提高高炉汽化冷却系统循环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适当提高上集管高度和适当扩大其截面积。总结还认为冷却壁过长是使其破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鞍钢炼铁厂从1971年开始先后在四座高炉上采用汽化冷却。在决定冷却设备连接方式和管线直径时,都没有进行水循环量计算。四座高炉运行结果,成功的只有  相似文献   

9.
鞍钢铜冷却壁高炉的热负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鞍钢2座相同铜冷却壁结构高炉的热负荷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新2号高炉与新3号高炉的炉体结构、操作制度完全相同,但新3号高炉的热负荷、渣皮稳定性远不如新2号高炉.为加强对铜冷却壁渣皮稳定性管理,鞍钢开发铜冷却壁炉型管理模型,重点监视渣皮厚度与脱落情况变化,控制高炉热负荷在合适范围内,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0.
前言 1970年四号高炉基建时炉体冷却采用了汽化冷却新技术。由于大型高炉采用汽化冷却在我国还是试验阶段,当时汽化冷却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损坏较快。1974年中修期间,我们吸取了教训,进行改进,继续采用汽化冷却。  相似文献   

11.
鞍钢炼铁厂十一号高炉采用了汽化冷却技术。初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运行时间比较短,尚不能作全面的总结。现就运行试验和关于高炉汽化冷却装置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鞍钢炼铁厂在11~#、10~#、2~#、6~#四座高炉炉体先后采用汽化冷却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其中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鞍钢高炉采用汽化冷却的操作实践证明:把汽化点设计在冷却壁以外的上升管处是合理的,它既可以防止膜状沸腾,又提高了系统自身调节热负荷的范围,并由此利用“柏努利”,方程式推导出计算汽包高度的数学公式。实践还证明:采用汽化冷却的高炉共用一条供水管线是不合理的,它不利于稳定供水,应单独配制管线。  相似文献   

14.
汪敉  王文忠 《炼铁》1999,18(5):6-9
鞍钢1号高炉在1998年年修中引进和应用了大型冷却模块结构技术,对大型冷却模块的设计,备件制备,施工等作了介绍,并分析了采用该技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国内高炉采用汽化冷却以100米~3高炉效果最好。我厂3号100米~3高炉汽化冷却是在1980年12月大修改造后投产的,至今仍在正常运行。一、汽化冷却结构特征1.热负荷确定改造前高炉系喷水冷却,热负荷不易测定。本次设计参考了同类型企业阳泉、济铁、信阳三个厂100米~3高炉测定数据,结合我厂自焙炭砖内衬导热性良好的特点,确定炉  相似文献   

16.
鞍钢三烧装有90米~2烧结机4台,采用热矿工艺。由于工艺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其技术经济指标不够理想。由于产品未经冷却、整粒,严重地影响了高炉冶炼,而且某些新技术的采用亦难实现。为此,鞍钢公司决定对三烧进行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炉汽化冷却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建立稳定的水循环和更有效地延长冷却设备的寿命,仍需进一步探讨.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汽化冷却的结构设计问题. 一、高炉汽化冷却的整体结构形式目前我国中型以上高炉有的从炉底到炉身全炉采用汽化冷却,有的只在炉腹和炉身采用汽化冷却;结构形式也不一致,首钢和  相似文献   

18.
车玉满  孙鹏  李连成  孙波  郭天永 《炼铁》2007,26(5):18-21
对鞍钢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管理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在2号高炉上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根据经验知识和实验室热态模拟实验结果,利用传热模型反推计算,建立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可对铜冷却壁热面渣皮厚度进行实时计算,实现操作炉型管理.鞍钢2号高炉应用结果表明,铜冷却壁操作管理模型可对渣皮脱落部位、炉腰和炉身下部铜冷却壁热面温度和渣皮厚度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提示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渣皮厚度适宜并保持稳定,减少铜冷却壁区域热损失,并保证高炉操作炉型合理.  相似文献   

19.
刘太安 《炼铁》1993,12(6):15-18
本文介绍了济南铁厂热风炉高温阀门采用冷却的工艺,设备及运转状况。实践表明,采用汽化冷却后热风阀寿命已提高到6年以上,创本厂高炉龄不换热风阀的记录,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首钢二号高炉汽化冷却,自1979年12月15日投产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并在煮炉、蒸汽引射、多汽包独立循环系统、热负荷确定、升压操作、监控仪表配套及自动检漏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目前,首钢二号高炉汽化冷却,已成为我国第一个配有整套自动监控仪表(自动补水、自动水位控制、压力自动调节、自动排污、自动检漏)和以汽包分为四个独立循环系统的一段式自然循环汽化冷却系统。并且,经济效益显著,每年平均节水30多万吨,节电200多万度。每吨生铁节约能耗0.955kg标准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