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填综采矸石-粉煤灰压实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矸石-粉煤灰充填开采中充填体的变形特性,采用MTS 815.02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及自行设计的压实装置,通过一系列压实特性试验,比较分析了矸石-粉煤灰充填材料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研究了矸石-粉煤灰充填材料的基本变形规律,将其变形过程分为3个基本阶段,得出了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的最佳配比为1:0.3,并提出...  相似文献   

2.
采后充填固体充填材料力学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物理化学测试方法,检测分析了矸石与粉煤灰充填材料矿物成分、压实度、流变等力学特性,研究了不同配比条件下含水量、密度,影响充填材料压实度及流变特性时间相关特性曲线,得出了最佳压实度和密度的矸石与粉煤灰的混合比例及充填料变形主要在加载初期。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6,(2):69-72
以公格营子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胶结充填体压缩特性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白灰、粉煤灰、水泥、矸石不同配比方案,得出胶结充填体试块压缩特性和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胶结充填材料强度与白灰掺量、粉煤灰掺量、料浆质量浓度和养护龄期成正比关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分析28 d充填料浆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得知质量浓度对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公格营子煤矿现场充填体材料配比能够满足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后充填体对上覆岩层的整体性和长期稳定性的要求,能够指导类似煤矿后续的开采。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确定岱庄矿矸石膏体充填材料的合理配比,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开展了28组实验,研究粉煤灰、水泥、矸石的不同配比对膏体坍落度、分层度、泌水率、充填体早期强度和长期强度的影响规律。基于关键层理论提出了充填体长期强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Matlab软件拟合出了矸石膏体充填最优配比,即粉煤灰∶水泥为3.2、矸石∶水泥为4.5、料浆质量浓度为75.3%。该条件下对应的充填性能参数分别为:坍落度184.44 mm、分层度13.87 mm、泌水率1.48%、充填体早期强度0.16 MPa、充填体长期强度3.89 MPa,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压实试验,得到了矸石和粉煤灰、矸石和黄土以及风积沙和黄土3种固体混合材料试样在不同配比下的应变-应力及变形模量-应力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各配比试样中矸石或风积沙质量的不断减少,矸石和粉煤灰、风积沙和黄土这2种混合材料试样的应变呈不断增大而变形模量呈不断减小的趋势;矸石和黄土混合材料试样的应变呈先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形模量呈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压应力从0~2 MPa过程是试样变形的主要阶段。通过优化得到矸石和粉煤灰较佳配比为1∶0.35,矸石和黄土较佳配比为1∶0.95,风积沙和黄土较佳配比为1∶0。对3种较佳配比试样进行时间相关特性试验,分析得出了各试样应变主要发生在第1个月,之后应变变化极小,已趋于稳定。在3个矿井的工程应用中,使用各自较佳配比的混合充填材料后可以满足有效控制地表变形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亮  许家林  轩大洋  甘满光 《煤炭学报》2017,42(5):1117-1122
为确定覆岩主注浆层位内充填浆体的应力-变形特征,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及自行设计的粉煤灰浆体压缩仪,开展了不同压力下粉煤灰浆体的压缩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覆岩应力的作用下,粉煤灰浆体体积不断减小,减小速率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粉煤灰当量压缩系数随着压力增加而减小,二者近似呈对数关系。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不同注浆充填深度条件下干粉煤灰质量与压实灰体体积的换算关系,进而改进了注采比计算公式,导出了注浆充填干灰质量极限值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程验证,从而为注浆充填参数设计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岱庄煤矿矸石膏体充填原料选择来源的基础上,根据岱庄煤矿3上煤层条带煤柱回收对膏体充填材料的要求具体选择材料性能参数,并通过对矸石膏体充填料浆流动性能、可泵送时间、静置泌水率、单轴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探索在岱庄煤矿充填原料条件下的材料配比,实现条带煤柱的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8.
以地面矸石、粉煤灰、黄土等固体废弃物为充填材料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为“三下”压煤的安全高效回收创造了条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并根据等价采高的概念,分析了不同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压实率对等价采高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不同压实率条件下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岩层移动控制与地表沉陷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保持地表沉陷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充填体压实率为15%;最后通过工程实践得出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工作面的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控制效果良好,基本没有影响到地表的建筑和设施的正常使用,研究成果可为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6,(6):202-205
为了研究矿井粉煤灰固化充填材料的最佳配比及其力学特性,采用正交法对粉煤灰、水、水玻璃等混合浆液展开了流动度、初终凝时间及固化体抗压强度测试,得到了粉煤灰固化充填材料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充填材料变形和破坏分为4个阶段:压密阶段、屈服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表现出线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强化阶段的变形特征,基本不存在软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林振春  李磊  李保生  朱强  周汉伯  郝国亮 《矿冶》2023,32(6):15-20+51
为研究特厚煤层在矸石充填下岩层变形特性,以某矿矸石为充填材料,采用侧限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压应力下的变形特征,并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将侧限压缩试验中压实8 MPa的矸石的弹性模量应用至数值模型中,对比分析充填和未充填两种开采模式下的岩层的受力及变形。研究结果表明,矸石充填体变形特征表现为随着载荷的持续增加应变量逐渐增加,且两者呈现对数函数关系,应变量前期变化明显,后期逐渐减小;矸石充填开采后,对比未充填时岩层的位移量明显减小,且应力在岩层中分布更加均匀。试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矸石的压密致使充填体的变形趋于稳定,从而可以承担上部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