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空》1985,(5)
综述部分真空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龚求初极高真空获得技术和物理的晚近发展……………………………兰州物理研究所  达道安试论真空获得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刘炳坤新技术革命对真空工业的影响………………………………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胡勇真空获得技术在核电工业中的应用……………………………………四川锅炉厂  陈庆林 超高真空部分现代涡轮分子泵理论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  屠基元               …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进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综合地介绍了其技术的发展 ,重点突出了中国极高真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分子真空寿命”这一新的物理量 ,并以此概念推导出测量气体分子热适应系数的方法。指出了在超高和极高真空条件下压力失去了原有的物理意义 ,引入了“有效压力”、“入射率”、“静压”、“动压”等新概念。探索了在空间条件下真空测量中的方向性效应和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偏离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介绍了利用分子沉技术研制的极高真空装置可获得 10 -11Pa极限真空度 ,介绍了中国已建立的航天器模拟设备的现状、性能指标和主要用途。概述了中国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研究现状 ,并指出空间材料、活动部件的冷焊及航天器敏感表面分子污染对航天器的长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展望了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问题,综合地介绍了其技术的发展,重点突出了中国极高真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分子真空寿命"这一新的物理量,并以此概念推导出测量气体分子热适应系数的方法.指出了在超高和极高真空条件下压力失去了原有的物理意义,引入了"有效压力"、"入射率"、"静压"、"动压"等新概念.探索了在空间条件下真空测量中的方向性效应和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偏离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介绍了利用分子沉技术研制的极高真空装置获得了10-11Pa极限真空度,介绍了中国已建立的航天器模拟设备的现状、性能指标和主要用途.概述了中国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研究现状,指出了空间材料、活动部件的冷焊及航天器敏感表面分子污染对航天器的长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展望了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谷田所著“真空系统工程”分Ⅰ、Ⅱ两册出版。Ⅰ册是基础和应用,主要阐述真空技术的理论问题。正如著者所说,他尝试使现代真空技术系统化。之所以取名“真空系统工程”,其理由是适应近代工业领域的要求,使真空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之一的基础科学系统化。本书是完全按照这个要求编写的。 Ⅰ册第一章是入门,叙述了真空技术的某些基本概念。第二章气体分子运动论是为以后各章准备的,著者从全书系统性考虑只作了扼要的探讨,因为这方面的专著已经很多了。第三章讨论了气体的流动,主要是讨论分子流和粘滞流。第四章介绍了流导的计算,值得一提的是比较…  相似文献   

5.
陆国柱 《真空》2002,(6):J001-J001
谈及到纳米与真空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分子气体动力学、干式真空泵、真空冶金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元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沈阳市通用机械工业公司组织鉴定会 议,对沈阳市真空机械二厂生产的F-600型涡轮分子泵进行产品 鉴定。东北工学院、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二机部五八五所、中国 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上海核物理所及省市局领导同志等三十多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二机部五八五所根据合同要求对产品进行了验收。 F-600型涡轮分子泵是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七八年科研成果,沈阳市真空机械二厂与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为推广这一科研成果,发展真空产品品种,提高真空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满足用户需要,决定将F-600型涡轮分子泵进行工业生产。沈阳市真…  相似文献   

7.
真空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把特定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在要求时间内降低到所需程度的技术学科。真空术的内容包括真空获得、真空测量、真空检漏、真空系统的设计计算、真空材料的研制等。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真空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解放前,我国真空技术十分落后,根本没有真空工业,电真空事业中只有一些简陋的灯泡制造业,“真空”的应用十分罕见。虽然我国个别科技工作者对真空技术的发展有过创造性贡献,但是,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我国真空技术事业得不到发展。 解放后,正如其他科学技术事业一样,我国的真空技术事业得到了迅猛…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真空物理与技术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下册即将出版。由胡汉泉、王迁主编的《真空物理与技术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分上、下两册。下册主要内容为表面分析、真空击穿、蒙特卡诺法的应用、真空中的气体来源与物质迁移、消气剂、电真空器件的排气,以及密封电真空器件内真空度测量等。本书既着重于阐明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又充分反映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真空技术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读者对象:从事真空技术的研究、生产、应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及研究生。上册已于1982年6月出版。下册将于1985年4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下册的统一书号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使电子工业进入了微电子技术时代,推动了工业各部门向现代化发展。微电子技术是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一门崭新的技术。其中,包括了真空科学领域内的表面与界面学、薄膜技术、材料学以及同真空技术有关的微加工技术(包括设备)和测量技术,工艺过程的绝尘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加工线宽达亚微米或更细。由于物理效应的限制,集成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提高,因而提出研制三维电路、光电路和生物计算机。这就需要相应的手段和技术。真空技术是基础,当今超大规模电路的制造工艺过程中有70%的工序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不但工艺设备要求高品质的真空条件,而且传统的超净生产环境也将为真空传输机构所代替。所以说真空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不重视真空应用技术的研究,微电子技术方将裹足不前。 本文简述了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路制造工艺过程与真空技术的关系。用真空传输系统联接芯片制造的工艺设备,使芯片制造全过程处于真空环境中替代大型的超净场房,将会进一步提高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真正达到绝尘),控制了有害气体,并降低了超净间造价,减少了超净环境对工作人员超常损害。  相似文献   

10.
真空技术是由真空应用、真空获得、真空检测、真空材料所组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的基础涉及了物理、化学、机械、电气、电子各个领域。由于真空技术不断发展,转过来又为这些基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真空获得及应用设备行业是真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肩负着不断完善和开发新型抽气装备(基础装备),而且是为各行各业,为应用真空技术,提供新型的生产和工艺装备的新兴行业,并且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专业。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是一个任人掠夺和产品倾销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在真空技术中气体分子在容器中的运动大致有图1.1所示的图象①。 真空科学的理论涉及到气体分子运动的空间过程和器壁过程二大方面。当分子平均自由程大于容器的线性尺寸时(分子流状态)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占据主要地位,因此随着超高真空技术的发展,研究真空的器壁过程显得日益重要。 主要的器壁过程有:相变,表面吸附,深部溶解和扩散。第一章真空中的相变过程 1.1相平衡和转变 的基本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不同的状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它们依据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液态)在100℃可以沸腾变成水蒸汽(汽态),在0℃ 可…  相似文献   

12.
七、联含会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归因于会员对真空应用的兴趣。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的真空技术已使许多科学领域的发展成为可能。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真空应用所需的各种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为实现各自的目标,工业和科研等方面要求发展真空工艺和技术。这已表明对真空科学的大规模投资的决策是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真空技术的基础研究杂乱无章。以后的20年,真空工作者成功地把真空技术推进到很高的水平,从而适应了所有工业应用和多数科  相似文献   

1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是中国真空学会主办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学报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定的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刊物 ,双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刊载的论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学科 :真空科学与技术、薄膜物理与工艺、表面及界面物理、应用表面科学、物理电子学、电子材料与处理、纳米科学与技术、电真空技术、核真空技术及真空冶金等。本刊欢迎上述学科领域内的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工艺研究、动态综述、工业技术等稿件 ,对于开创性的发明、发现等新成果 ,将优先发表。(一 )稿件要求1 文稿…  相似文献   

14.
真空作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力的气体状态,能显示许多常压状态下无法出现的工艺新特点,已被人们在许多工业领域所应用。本文总括了真空技术及设备在全密封铅酸动力电池、MH—Ni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和潜在应用,如真空混合、真空烧结、真空干燥、真空检漏、真空注液、真空封口、真空化成等。真空技术在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广泛推广应用,必将推动动力电池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真空技术并不是追求“真正空虚状态”的技术。 所谓真空是什么呢?就目前工业意义而言,世界范围内广泛承认的真空定义如日本工业标准 JISZ 8126(真空术语)所述: “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下气体充满特定空间的状态”。 因此,所谓真空技术就是能够实现和利用在一个大气压以下产生各种现象的各种技术。 于是,我们的视野便从真空泵、测量仪器、真空容器这种狭义的真空技术向以诸多工艺为中心的广义真空技术扩展。在如何获得高真空方面,置于重点的真空技术至今仍是不够的。例如,最近在处理电子、离子、等离子等带电粒子较多的真空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由东北大学王晓冬、巴德纯、张世伟、张以忱编著,杨乃恒教授主审的《真空技术》一书于2006年9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真空技术》共60万字,分15章,系统地介绍了真空技术的基础理论、真空获得设备、真空测量仪表、检漏技术、真空系统设计,包括:稀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吸附和脱附、真空中的电现象、真空中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容积式真空  相似文献   

17.
书讯     
《真空》2007,(3)
《真空技术》一书出版发行由东北大学王晓冬、巴德纯、张世伟、张以忱编著,杨乃恒教授主审的《真空技术》一书于2006年9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真空技术》共60万字,分15章,系统地介绍了真空技术的基础理论、真空获得设备、真空测量仪表、检漏技术、真空系统设计,包括:稀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吸附和脱附、真空中的电现象、真空中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容积式真空泵、动量式真空泵、气体捕集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真空测量仪器仪表的原理和使用,真空检漏方法、真空系统的组成、真空系统元件、真空密封,真空材…  相似文献   

18.
由东北大学王晓冬、巴德纯、张世伟、张以忱编著,杨乃恒教授主审的《真空技术》一书于2006年9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真空技术》共60万字,分15章,系统地介绍了真空技术的基础理论、真空获得设备、真空测量仪表、检漏技术、真空系统设计,包括:稀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吸附和脱附、真空中的电现象、真空中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容积式真空  相似文献   

19.
王晓冬 《真空》2012,(1):56
由东北大学王晓冬、巴德纯、张世伟、张以忱编著,杨乃恒教授主审的《真空技术》一书于2006年9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真空技术》共60万字,分15章,系统地介绍了真空技术的基础理论、真空获得设备、真空测量仪表、检漏技术、真空系统设计,包括:稀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吸附和脱附、真空中的电现象、真空中气体在管道中的流动、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真空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于真空设备自动控制技术也日益迫切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迅速发展能适应新的要求的真空仪器,以满足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需要。真空继电器即是能够实现真空系统和真空设备的自动化,使真空技术应用于更新更广的领域的仪器。真空继电器的应用和推广,必将促进真空设备自动化,使真空技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指引下,我们于一九七六年九月研制成功了ZJ—1型真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