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计算机究竟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是,约翰V.阿塔纳索夫(John V.Atanasoff)则认为“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人”这项桂冠非他莫属,而且获得了法律的承认。阿塔纳索夫原是一名物理学家。早在30年代,当时他在衣阿华州立学院(Iowa State College)从事物理教学和研究,就已形成了数字计算机的构想。令人不解的是,他在欧洲的知名度超过了在美国的知名度。70年代,经过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阿塔纳索夫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其发明权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他本人坚信他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他说,“巴贝奇之后,是我将计算机引导到现在的轨道。”而败诉的一方是在计算机界声名显赫、ENIAC机的发明者J.莫克利(John Mauchly)和J.P.埃克脱(J.Presper Eckert)。他们对判决不服,一再声称法庭作了错判,他们二人才是数字计算机的真正  相似文献   

2.
魏杰 《互联网周刊》2004,(40):59-59
“数字技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但更关键的是,它改变了我们一贯的思维方式。”早在50年前就构想出视窗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统、超媒体、电子邮件、信息群组、互联网、鼠标等等创新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常常这样一语惊人。被《BYTE》杂志评为在个人计算机发展史中最具影响的二十位科学家之一的他有着“计算机界爱迪生”的美名。这位行事风格异于常人的科学家总是喜欢把自  相似文献   

3.
电脑音乐几乎是和电脑相伴相生的。说起电脑音乐的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预言”放事。 早在第一台电脑发明一百多年前的184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巴贝奇教授发明了电脑的前身——分析机,当时他的助手、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爱达·奥古斯坦·拉夫拦斯伯爵夫人就曾预言:“这台机器总有一天会演奏出音乐的。” 果然不出爱达夫人所料,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到了1948年,计算机就被应用于音乐理论的分析、研究。实践证  相似文献   

4.
信息双杰     
计算机业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他在我脸前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它手指搓捻着:“钱”,他一本正经地低声言道:“可以赚大钱”。的确,正是计算机业神奇的聚财术,使其发展速度犹如加了润滑油的闪电。钱不但成为计算机市场最重要的催化剂,而且也是许多全新的次生产业的孵化器。造计算机的可以一夜暴富。不造计算机的也可以财源滚滚。  相似文献   

5.
信息双杰     
计算机业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他在我脸前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它手指搓捻着:“钱”,他一本正经地低声言道:“可以赚大钱”。的确,正是计算机业神奇的聚财术,使其发展速度犹如加了润滑油的闪电。钱不但成为计算机市场最重要的催化剂,而且也是许多全新的次生产业的孵化器。造计算机的可以一夜暴富。不造计算机的也可以财源滚滚。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机场路太爽了,北京人太好了,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市场……”,GVC(致福)公司几位初次来京的台湾小伙儿向我津津乐道地侃着他们四个多月的“大陆感受”。的确,和今年涌入国内市场的近百家港台厂商一样,GVC——这位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1500万以上用户的Modem“大腕儿”也终于在成长18年后成熟地踏上了祖国大陆这片不可遗忘的热土。9月9日,当记者采访GVC董事长特别助理、致福讯息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龚书弘时,他表示出今年至少要跃居中国Modem市场第二的雄心。  相似文献   

7.
动向     
8月19日,在淡出公众视野一年多之后,王志东正式出现在媒体面前,宣布了其新创公司——点击科技(www.goto2008.com)的发展战略和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点击科技推出的“竞开协同应用平台”和“竞开业务应用系统”等产品在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全景。这位IT业界的领军人物再次显示出了他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不要把未来和现在混在一起,计算机业界每15年再生一次,主机时代已由PC取代,PC终究要被NC取代。”这是Oracle董事会主席Larry Ellison 1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Larry Ellison红光满面的脸上有一圈显示阳刚之气的黑胡子,这位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后裔脸上经常毫无表情。1989年,他  相似文献   

9.
常政 《程序员》2007,(7):40-44
最近一个做开发的朋友反馈了这样一种情况:公司的网管三令五申地要求他在开发机上安装杀毒软件。由于这位朋友是开发出身,一直以来对计算机使用可谓小心翼翼,因此他自信地认为自己做开发的电脑是一片净土。然而,他最终还是没能抵抗住网管的压力,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对计算机进行了整体扫描。  相似文献   

10.
当艾伦·黄透露说他要造一台光学计算机时,与他共事的美国科学家大多认为那是唐吉河德式的幻想。在黄就此题目举行讲座时,有三分之一的听众离席而去。在一次座谈中,一些科学家竟嘲讽和法难他,称之为“白痴”和“梦想家”。新泽西州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ATfor)贝尔实验室这位41岁的工程师说:“我是在做光学计算机的恶梦,但是我从不怀疑能制造出它来。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工程师与ATat公司的同事们推出一台以光学而不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实验性计算机,即第一台雏型的光学计算机。这台由激光器、透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促使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当作一门基础的教学研究开展在大学的课堂中.但现如今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等.根据这些现象,教学工作者提出了“CDIO模式”教学的构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什么是“CDIO模式”,并总结出如何更好地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19日,美国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北京以他一贯的富于激情的方式向中国的用户们详尽地阐述了Microsoft.net战略。在题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主题演讲中,鲍尔默谈到:“在这一构想中,计算将超越网络浏览,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络的发展仿佛一夜之间就能改变一个“时代”,互联企业的发展似乎比“飞毛腿”还要快。Yshoo!公司可谓家喻户晓。当初杨致远凭着他对网络搜索引擎的的构想赢得了400万美元的投资,短短几年他的公司创造出了近7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其投资回报率达几百倍。这便是一个风险投资的范例。高科技与新兴服务企业的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谨慎的传统投资模式已不可能给为提供充足的资本,于是风  相似文献   

14.
FORTH入门(上)     
<正> 如果有人问:“我们所处的科学飞跃的时代是什么创造的?”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计算机。”在这里,我们并非忽略了人一世界的主宰的作用,大家也知道计算机是人造的。但是我们要说计算机是时代的产物。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是必然要诞生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为它的诞生创造了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计算机病毒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冯·诺依曼时代,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就提出了复杂机械的自动复制理论,在此之后,5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和施乐公司研究人工智能的专家开发出Core War,60年代COWAY设计出“活的”程序,80年代初程序复制理论被Ken Thompson公之于众,计算机病毒的研究在美国大学校园和计算机黑客(Harker)  相似文献   

16.
《程序员》2007,(4)
一个在大学里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初学者来拜访这位编程大师。初学者说:“我已经记住了《计算机编程艺术》的十二卷书中所汇集的演算规则,我能用LISP、PROLOG、ALGOL、MODULA2和ADA语言编程。”大师礼貌地点点头,“我很少遇见像你这样博学的人。”他说,“我想听听你关于我写过的一  相似文献   

17.
2000年9月19日,美国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183;鲍尔默在北京以他一贯的富于激情的方式向中国的用户们详尽地阐述了Microsoft.net战略。在题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主题演讲中,鲍尔默谈到:“在这一构想中,计算将超越网络浏览,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  相似文献   

18.
Wired     
《Internet》2014,(11):5-7
为什么说“错的东西”是设计的未来所在? 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Edgar Degas,这位兼具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绘画大师,开始了堪称他一生中最激进的一幅画作《赛前的骑师》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魏杰 《互联网周刊》2004,(34):38-38
阿兰·图灵(Alan Turing)这个名字无论是在计算机领域、数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哲学、逻辑学等领域,都可谓“掷地有声”。图灵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24岁时提出了图灵机理论,31岁参与了Colossus(二战时,英国破解德国通讯密码的计算机)的研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自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时代,目前已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并正在向第五代前进。计算机的组装技术,作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并趋向于复杂与高难度,与集成电路一起,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计算机是一种大型电子设备。因此其组装技术也属于电子组装技术的范畴。过去习惯称其为“结构”,常常与“计算机的(逻辑)结构混淆。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领域已远远超出机械设计的范畴,因此还是称“组装”为宜。电子组装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还没有一个恰当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