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外加磁场来强化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传热的实验研究方法,设计和建立了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传热测试实验台,并在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别对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的传热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磁流体热管在各种外界条件下都优于磁流体热管和水工质热管;各种磁场都能强化纳米磁流体热管的传热,其中静态直流磁场作用下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的传热速率提高最大.  相似文献   

2.
脉动热管运行可视化及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脉动热管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 ,在不同的充灌率、倾角、截面形状、加热量条件下对脉动热管的运行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脉动热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散热技术 ;脉动热管存在传热极限 ;在最佳充灌率 (5 0 % )和最佳倾角 (5 0°)下运行的脉动热管传热极限最高 ,高热流密度下的传热热阻最低 ;当热流密度较小时 ,三角形通道的脉动热管要优于正方形通道的脉动热管 ,但当热流密度较大时 ,通道形状对热阻和单位截面传热极限影响不大 ;通道大小对热管的热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新型温控热管运行特性及启动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式温控热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热管能够在保持传热温度变化很小的情况下自动改变传热功率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实验结果表明,当温控热管传热功率增加200%时,热管工作温度变化小于5%,温控热管的启动过程较常规热管快;在实验范围内,不凝性气充气压力越高,启动过程越短。  相似文献   

4.
郑军  何川  张光辉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1):43-50,133,134
提出了一种新型拐角式整体针翅回转热管,对该热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设计,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拐角式整体针翅回转热管的轴向温度从蒸发段到冷凝段逐渐降低,最大轴向温差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回转热管蒸发段的管壁温度沿圆周方向上的温差随转速的增大而变大,冷凝段的管壁温度沿圆周方向上的温差随转速增大而变小;回转热管的整体传热功率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当充液率约为15%时回转热管的热阻最小,传热性能最好;吸液芯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在低转速工况下吸液芯提高热管传热能力,在高转速下则起阻碍作用;与平行轴回转热管相比,拐角式回转热管传热性能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单回路紫铜—水脉动热管在水冷方式和定传热功率时,冷却水流量、倾角、管径和充液率4种因素对热管传热性能,包括管壁测点温度、冷热段均温、传热温差、传热热阻和温度振幅的影响规律,得到提高传热性能的一些措施。结果显示:水平放置的单回路脉动热管无法启动;30°以上倾角管内可产生振荡,增加倾角可降低传热热阻;定加热功率下,冷却水流量存在最佳值,过大和过小都会增加传热热阻;在脉动热管允许管径范围内,增加管径可大大降低传热热阻;相同传热功率时,30%充液率热管的传热热阻明显低于70%充液率管;小而均匀的壁温振荡比大幅锯齿状振荡时的传热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1 热管技术简介 热管技术是一门新型传热技术,它是一种利用封闭在管内的物质反复进行物理相变(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的一种高效能传热元件,以热管元件制成的换热器称为热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非规则截面的航空散热板轴向槽道热管,分别建立了基于SINDA软件HEATPIPE算法的一维模型和基于QFLOW算法的二维模型,比较了两种传热模型和算法下热管的暂态和稳态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热管平均工作温度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由于一维模型没有考虑热管壳体的周向传热以及热管的结构对边界条件施加的影响,最大传热能力的计算结果小于二维模型。一维模型适于对航空热管进行系统级的初步热设计,二维模型适于对非规则截面热管的定量传热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效能热管     
据美国航空和航天管理局《技术摘要》1986年4月报道,现正研究一种用在极大空间中的散热系统的热管.该热管具有将近2.5×10~6瓦厘米的传热能力,比目前的热管的传热能力数量级要大得多.该新设计热管辐射传热效率很高,并且结构简单、液体和蒸汽流通面积又大.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热管管径虽小,却能在较低的温度梯度下传输较多的热量,因此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中获得了应用,在节能技术中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凡是需要分隔源汇、均衡温度、高效传热、控制温度和变换热流密度的场合,均可有效地发挥热管的效用。 在热管传热模型的计算中,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有时不同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不是以单一的方式出现,而是几种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热管余热锅炉,烟道内高温烟气  相似文献   

10.
热管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的传热元件,分离型热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重力式热管。它将蒸汽流道与液体流道分开,减少了流体碰撞压力损失,其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在一定的高度差下远离,并且可以做得很大,所以它比单支型热管更适用于太阳能利用装置。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和分析了一种新型下冷式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与传统太阳能集热器相比,下冷式脉动热管太阳能集热器水箱位于底部,真空玻璃管不盛水并嵌于水箱上,脉动热管作为传热元件,一部分置于真空玻璃管内,另一部分封于水箱中。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脉动热管冷热段间的比例,研究不同情况下集热器启动、运行特性及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在集热器倾角为70°、脉动热管充液率为55%的情况下,脉动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随冷热段比例的减小而先升后降;当冷热段比例为47%时,脉动热管的启动温度最低、传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热管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元件,七十年代以来,热管技术迅速得到了发展,热管的特点是能够在温差很小情况下传递大量的热量。热管的传热形式包括导热,对流及辐射三种基本形式,可用于余热的回收及加热和冷却,並已被广泛用于工业部门及民用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3.
袁航  张红  许辉  纪腾飞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0):253-256
为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输出温度,将CPC聚光技术应用于热管式真空集热管中,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PC内聚光式热管集热管。对该集热管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其传热过程,获得了导热肋片温度、热管冷凝段温度等参数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与常规热管式真空管集热管传热特性相对比,证实了该集热管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热水器输出温度。  相似文献   

14.
热管和弯水管分别是热管生活锅炉和立式弯水管锅炉的主要受热面,本文从传热机理及水垢形成机理出发,分析比较了这两种受热面的传热热阻、传热温差以及结水垢状况,指出热管生活锅炉具有启动时升温快、不易结水垢两大特点。并以自己制造和运行的同容量锅炉加以论证。此外,本文还认为钢水重力热管可以作为辐射受热面布置在小型生活锅炉的炉膛中,条件是热管的热传输功率必须低于热管的携带极限。  相似文献   

15.
对使用三种水基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铜丝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的纳米流体分别是平均粒径20 nm的Cu纳米颗粒、平均粒径50 nm的Cu纳米颗粒和平均粒径50 nm的CuO纳米颗粒的水基悬浮液(简称水基20 nm Cu、50 nm Cu、50 nm CuO纳米流体),着重分析了纳米流体种类,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运行温度或工作压力对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以显著提高热管的传热特性;在不同运行温度条件下,不同的纳米流体均在质量分数1.0%时具有最佳传热效果;纳米流体是一种适用于铜丝平板热管的新型工质.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纳米CuO-去离子水(DW)悬浮液重力热管与普通DW重力热管的启动性和等温性,研究了纳米工质热管的充液率和颗粒浓度对热管工作特性的影响,对纳米工质热管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纳米工质热管比普通热管启动快;纳米工质热管蒸发段外壁温的高低与充液率、纳米浓度和加热条件有关;纳米颗粒浓度和充液率对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佳浓度(本研究为5%)和最佳充液率(本研究为44.3%);高浓度纳米工质热管比普通DW重力热管易于达到传热极限;试验中纳米悬浮液重力热管的传热强化率为16.19%~146.27%。  相似文献   

17.
夏新林  郭吕平 《节能技术》1992,(5):11-14,32
一、概述 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由这种元件构成的各种热管换热装置,具有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少、阻力低等优点,近年来在热能利用和余热回收等技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一种由热管余热锅炉和热管空气预热器组成的新型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这套装置已研制成功,并在齐齐哈尔建  相似文献   

18.
《节能》2016,(5)
试验研究了单回路紫铜-水脉动热管在3种充液率下的传热性能,理论分析了不同加热功率和充液率下工质的干度、流速、显热和潜热及其份额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较小传热功率时,减小充液率或增大加热功率会提高热管的传热性能;而较高传热功率时,充液率和加热功率对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较小。增加传热功率或减小充液率,会提高管内工质的流速及流量,提高热管的潜热传热量及潜热传热份额;显热量随加热功率和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能工程及化工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式温控热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种热管能够在保持传热温度变化很小的情况下自动改变传热功率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实验结果表明,当温控热管传热功率增加200%时,热管工作温度变化小于5%。  相似文献   

20.
专利信息     
《太阳能》2005,(5)
热管太阳集热器的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管太阳集热器的传热装 置。它由吸热端和放热端所组成。吸热端由具有选 择性吸收涂层的带波纹的金属翼片和热管支管通过 压合或焊接连接在一起;放热端为带夹套的管段, 内管稍长,两端带外螺纹,套管两端焊接在内管 上。套管管壁上开孔插入热管支管一端焊好。热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