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水分对清净剂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结构组成的影响;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和曲轴箱模拟试验法,考察了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在加水前后清净性能的变化;采用四球试验机和高频往复试验机,分析了水分对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中的水含量对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的水解安定性能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水含量的增加,油品的清净性能和抗磨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硫化烷基酚钙中的游离烷基酚进行测定。首先通过甲醇萃取硫化烷基酚钙中的游离烷基酚,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甲醇提取液中烷基酚进行检测,由此推算出硫化烷基酚钙中游离烷基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采用C8色谱柱,流动相水与甲醇的体积比为0.1∶0.9,总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37%~99.84%,相对标准偏差为0.19%~0.62%,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影响硫化烷基酚钙添加剂的生产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说明了国内外硫化烷基酚钙添加剂的研制和生产现状。对主要原材料烷基酚的组成和产品中游离烷基酚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压碳酸化工艺的优点及合成工艺对产品胶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硫化烷基酚钙中的乙二醇含量,并利用外标法,建立了乙二醇质量浓度与平均峰面积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乙二醇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可以定量定性分析硫化烷基酚钙等润滑油添加剂中乙二醇的含量,从而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乙二醇含量过多而积累形成的沉淀对发动机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船用润滑油添加剂,硫化烷基酚钙的分水性能非常重要。从原材料及合成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硫化烷基酚钙分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工业烷基酚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工业烷基酚的结构。考察了对位和邻位烷基酚比的两种测定方法:NMR法的测定结果说明,以四聚丙烯为原料合成的烷基酚主要以对位取代为主,且烷基无直链形式存在;IR法的测定比NMR法更简便和实用,更适用于一般生产企业。对烷基酚与邻烷基酚存在的多少与产品的油溶性相关,后者多时,油溶性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硫化烷基酚钙润滑油清净剂高碱度化工艺的主要物料配比、石灰品质、碳酸化过程工艺因素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获得了系统的、有规律的实验曲线,从而清晰地显示了硫化烷基酚钙清净剂高碱度化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硫化烷基酚盐是内燃机油中起清净分散作用的一类重要添加剂。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内外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样品,从常规理化分析、与基础油相容性、清净性、抗氧化性、分水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以了解国内酚盐产品的性能水平,促进国内添加剂生产厂家改进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兰炼硫化烷基酚钙工试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评定,并已成功地应用于CC、CD、QC、QD、QF内燃机油以及多级铁路四代油中。  相似文献   

10.
清净剂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被广泛应用,硫化烷基酚盐是一种广泛用于润滑油中的清净剂,在油品过滤性试验中容易与水生成小颗粒堵塞滤膜。文章介绍了硫化烷基酚盐结构及合成工艺,并对过滤性实验方法和不同碱值硫化烷基酚盐过滤性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硫化烷基酚盐碱值大小对油品过滤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淀值、溶解试验及微粒粒径测量等试验对柴油机油常用添加剂单剂和添加剂复配后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粒径分析及碰撞理论等手段对添加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单剂中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钙的稳定性最差,其次为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其它添加剂的稳定性较好;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钙与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复配时会产生大量沉淀,两者之间无化学反应发生,但颗粒相互碰撞,形成更大的颗粒,从而使体系不稳定;无灰分散剂的引入有利于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钙胶体结构的稳定,两者复配时,无灰分散剂利用其空间位阻效应使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钙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两种不同结构的硫化烯烃润滑添加剂(T321和LZ5340),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和抗磨性能,并对比了二者的抗铜片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硫化烯烃均能有效降低基础油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显著提高油品的极压性能;T321的减摩、抗磨以及抗腐蚀性能均优于LZ5340,但其极压性能略差于LZ5340。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红外光谱仪(IR)及元素分析仪对添加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硫化烯烃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发现硫化烯烃的有效组分及活性硫含量的差异均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使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硫化异丁烯(T321)与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T109)复配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T109的加入可保留含T321菜籽油的极压性能,显著提高其抗磨性能,延长其润滑寿命。采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摩擦膜表面元素的组成,对钙盐与硫系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与10s的极压测试相比,30min的长磨测试后钢球表面膜中除明显有碳、钙元素的沉积外,其它元素含量相差不大,因此认为复配体系的抗磨性能提升可能是由于摩擦表面生成了含钙、碳的无机盐,而极压性能未能提升则是由于极压测试时间较短,CaCO3来不及参与摩擦反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加氢基础油对添加剂的溶解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的影响, 并与溶剂精制基础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氢基础油对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对研究的高碱值磺酸钙的溶解性较差;基础油中的芳烃含量影响极压抗磨剂在摩擦表面的吸附,在芳烃含量低的基础油中,极压抗磨剂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抗氧剂L57(辛基/戊基二苯胺)和L135(高相对分子质量液体酚)对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表面硬化的影响,采用MFT-R4000高速往复摩擦磨损实验仪,考察了添加剂对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放置40天后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磨斑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抗氧剂L57和L135能够减缓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锥入度的变化速率,改善表面硬化情况,并可提高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放置40天后润滑脂的摩擦系数曲线依然平稳,且保持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其中以加入2%L57或2%L135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聚α烯烃(PAO40)合成油为基础油,制备了聚脲润滑脂,研究了硫化烯烃棉籽油和两种无硫磷型有机钨和有机钼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硫化烯烃棉籽油、有机钨和有机钼在钢-铜摩擦副条件下对聚脲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了铜磨斑表面形貌和磨斑表面主要化学元素组成,考察了3种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铜片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型聚脲润滑脂对无硫磷型有机钨和有机钼添加剂的感受性好于硫化烯烃棉籽油,其中以有机钨效果最优,当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最小;含有无硫磷型添加剂的润滑脂对铜片的腐蚀也较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腐蚀性评定试验考察了润滑油配方体系中含硫添加剂对润滑油铜腐蚀性能的影响。含硫添加剂包括磺酸盐、ZDDP和硫化烷基酚钙,从硫化烷基酚钙的化学结构和生产工艺两方面探讨了铜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影响润滑油铜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添加剂硫化烷基酚钙中含有的活性硫;活性硫主要来源于硫化烷基酚钙分子中的长链硫桥(Sx,x≥4)均裂产生的硫自由基,以及硫化烷基酚钙制备工艺过程中残留的未反应的活性硫。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废弃物的主要特征,经中试生产实践,提出了废弃物的有效利用途径。结果表明:将生产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废液进行精馏分离,得到的低分子醇作为生产破乳剂的原料,其产品的使用性能与采用新醇生产出的产品相当;用溶剂从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离心废渣中萃取出的“低品质”添加剂既可以作为产品进行直接销售,也可以作为高碱值添加剂的调合组分,提高添加剂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萃取添加剂后剩余的碳酸钙经干燥后能作为生产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转相剂,进一步降低了磺酸钙基润滑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