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把小域综合治理推向市场,使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真正做到突出经济效益,使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在小流域治理区创造小康社会,是我们过去不敢想、最近正在试、将来必须做好的大文章。 小流域治理是80年代初兴起的新生事物,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突破。但是,应该看到,它发展到今天,也只是初级阶段,仅仅解决了水土流失治理区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很不适应,到本世纪末难以达到小康目标。而要使小流域治理再上新台阶,达到致富奔小康,就必须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大力发展当地的商品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在小流域区域内,发展商品经济的最大优势是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山区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细胞。通过综合治理开发发展小流域经济,对振兴山区经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流域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小流域经济必须要按照小流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规律,用生态经济和系统的观点进行治理开发。同时,在目前形势下还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把小流域治理引向商品经济的大道》是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1992年9月在山西省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很丰富,对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全文见《山西水利》1992年第5期)。现将其中“为了加快发展小流域治理的商品经济,必须进一步解决的六个问题”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我省山区治理开发概况,总结了山区治理开发的经验;结合我省新时期对山区综合治理开发的要求,提出:山区治理开发要以县为单元进行总体规划,以区片或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治理开发,以教育和科学为先导,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山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山区治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我省山区治理开发概况,总结了山区治理开发的经验;结合我省新时期对山区综合治理开发的要求,提出:山区治理开发要以县为单元进行总体规划,以区片或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治理开发,以教育和科学为先导,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产现山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治理形式、治理规模、措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正在成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和农业经济开发的必由之路。研究探讨如何使小流域开发治理走向市场是水保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漫岗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最佳模式,在1988年至1991年,我们选择了赣榆县龙泉河小流域治理进行试验和研究。实践证明,科学地进行小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在不长的时间内即可使贫困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在生态和经济等方面得到巨大的变化,而且形成继续发展的雄厚潜力。现将龙泉河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州市王坟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该镇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不懈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精心施工,严格管护,确保小流域治理工程发挥最佳效益;政策引导,措施保障,全面提高山区综合开发治理水平。改善了山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以丘陵山区的龟山小流域生态治理为单元,通过建立流域"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结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效益的监测,结果表明:龟山小流域实施生态治综合治理技术后,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改造自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要建立高标准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防护体系和高效稳定的水土保持经济系统,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必须走好以下几条路子。1水土保持产业化实践证明,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必须以支柱产业开发为目标,围绕支柱产业配置高效农业经济体系,以小流域治理开发为单元,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水土保持措施、农业措施和开发措施相结合的规模治理开发中,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体系,加快区域内水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  相似文献   

11.
选择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关系到控制水土流失,防害抗灾和综合开发山区资源,致富于民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本溪市明山区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提出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立体治理,综合开发。按以蓄为主、蓄灌结合的原则,形成坡面工程防护体系.同时把小流域治理同经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形成最佳的生态、多种经营、高效经济农田、环境美化四个区域。实践证明,这种治理模式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龙泉市均溪流域集雨面积 105km 2,干流长 22km ,属山区性溪流,坡陡流急,落差大,水患严重,但水力资源丰富。为了根治水患,开发水力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制定了均溪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建电站,修防洪堤,开发荒滩,发展乡镇供水工程为主,对均溪流域进行全面治理开发,目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商品经济相结合,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原则,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确定农、林、牧业用地比例,经5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吴盘清 《江苏水利》2002,(10):41-41
宜兴市总面积1758km~2,南部与西南部的丘陵山区面积有600km~2,其中耕地1.47万hm~2,林地4万hm~2治山治水,开发山区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历来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方面。宜兴市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318km~2。在小流域治理中,  相似文献   

15.
延庆区上水沟小流域2010年被列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中借鉴欧盟近自然治水理念,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减少水源污染,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流域监测结果显示,流域治理控制了流域水土流失,改善河流生态,推动了绿色产业发展。本研究推动了北京市小流域治理与国际先进理念、技术的接轨,促进了新时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禹州市重点小流域开发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流域内农业生态环境,使小流域开发治理因地制宜地与旅游开发、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使流域内群众富起来,受益后更加激发群众对小流域开发治理的热情,促进治理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湖州地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实践,对小流域治理的类型,必须遵循的原则、配套技术以及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杜随洲 《山西水利》2005,21(5):12-13
运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是水土流失却大面积发生。通过对改革开放至今不同阶段小流域治理承包户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山区经济进行分析,提出了小流域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保持政策连续性,明确小流域使用权与成果产权,科学合理规划,适度规模的治理与经营面积。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治理非工程措施是广大治理者在长期整治国土和开发山区建设中总结出的一条成功治理经验。也是张家口市几年来在坚持科学治理、提高治理质量、巩固治理成果方面所采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结合我市几年来在小流域治理中着重抓了非工程措施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是指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小流域经济呢?笔者认为是以小流域为依托,发展产业化、商品化经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行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形成种、养、加、农、工、贸为一体的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的格局。这无疑又给小流域治理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以说,要想开发好小流域经济,必须对水土流失对小流域经济的危害有足够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