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针对一种由变接触支持辊辊形、单锥度中间辊辊形、单锥度工作辊辊形组成的六辊冷轧机的辊形配置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辊系弹性变形-轧件塑性变形”一体化仿真模型,从带钢板形及辊间压力两部分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辊形配置方法可通过工作辊和中间辊负窜有效减小带钢凸度并降低边降值;工作辊弯辊力也具有一定的板形调控能力,且强于中间辊弯辊力;同时,该辊形配置能有效均匀支持辊与中间辊间的辊间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2.
陈云鹏 《轧钢》2010,27(5):21-25
带钢边部厚度减薄量是冷轧成品带钢一个重要质量指标。本文以宝钢1550mm UCMW 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冷轧带钢边部减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1550mm UCMW 冷连轧机配置的K-WRS工作辊的边缘降控制性能,同时对其边缘降控制系统进行了消化分析,对比了边缘降控制系统投入前后的控制效果,以进一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冷轧平整机辊型配置对带钢板形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对辊型进行计算与配置,将工作辊由平辊改为中凸形,支撑辊由平辊改为边部弧线形,提高弯辊和控制板形的效率,使带钢浪形缺陷的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吴彬  张清东  张晓峰 《轧钢》2012,29(1):19-21
针对薄规格高强钢板形控制困难问题,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常规支撑辊+CVC中间辊、CVC补偿支撑辊+CVC中间辊及VCL+支撑辊+HVC中间辊3种代表性辊型配置对高强度冷轧板的板形控制能力的影响。与其他2种辊型配置方案相比,VCL+支撑辊+HVC中间辊辊型配置的承载辊缝的凸度调节域较大、横向刚度较高,辊间接触压力较小。实际生产表明,在该辊型配置方案下,高强度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较高,支撑辊磨损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某1420 mm五机架冷连轧镀锡基板生产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大型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了六辊UCM轧机轧制过程三维非线性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带钢边部减薄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系统分析了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中间辊横移等板形控制手段对带钢边部减薄的调控特性,从而为辊型优化设计和边部减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冷轧平整机辊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英箴 《轧钢》2004,21(2):56-58
分析了冷轧平整机辊型配置对带钢板形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结合辊型计算与配置,较好地控制了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带钢连续退火生产线清洗段时常出现的带钢跑偏问题,通过将电解沉没辊的辊型改为单锥度凸度辊、定期检查辊子安装精度和辊面粗糙度、调整挤干辊压力等,切实解决了清洗段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8.
T-WRS & C冷轧机工作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带钢边部减薄的机理及锥形工作辊横移与交叉的T-WRS&C(TaperWorkRollShiftandCross)冷轧机边部减薄控制原理及工作特性,制定了轧机工作方案,确定了轧机工作的控制参数.在宝钢益昌冷连轧机组的实际应用表明,T-WRS&C冷轧机可以有效地控制带钢的边部减薄,使轧制过程中工艺参数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德国MDS公司最新研制的SCR(SPe-cialCrownRou)支承辊,特别适合于对薄带和箔材边部情况的改善,也可用于普通四辊轧机支承辊。SCR支承辊的结构是:在一辊轴上套装了一个轴套,该轴套端部内有一定锥度。通过辊轴芯部通入高压油于该锥度区,从而可以控制支承辊的辊型而达到控制工作辊的辊型。它可以起到普通四辊轧机采用弯曲工作辊和冷却控制工作辊而形成的辊型作用。在薄带或箔材的平直度控制方面还胜于普通四辊轧机。1994年MDS公司将SCR支承辊安装于德国的VAW铝公司的铝箔粗轧机上,该铝箔轧机的铝材人口厚0.7mm,箔卷重4600kg…  相似文献   

10.
700毫米廿辊极薄带钢轧机的硬质合金工作辊,要求很高,在国内首次试制成功,(工作辊见下图)。几何精度要求:沿辊身全长锥度允差o.oo3mm;  相似文献   

11.
对UCMW轧机板形控制系统(包括平直度控制模型、轧辊分段冷却模型以及边降控制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合硅钢实际生产情况,对UCMW轧机板形控制进行了优化,即边降控制系统增加了多点边部厚度评估,F5机架增加了单锥度工作辊轴向横移功能以消除带钢碎边浪,F3机架增加了边降自动闭环控制。生产结果表明:带钢全长横向厚差不大于10 μm的合格率达到96.1%,带钢头尾超差长度约为50 m,带钢平直度可以控制到3 I-Unit以内。  相似文献   

12.
陈金山  王君  韩武强  曹勇 《轧钢》2016,33(6):11-15
中间辊横移对高速冷连轧过程的板形控制至关重要。针对某1 750 mm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带钢轧制的工艺特点,建立了UCM轧机的横刚度系数分布曲线,计算并分析了中间辊横移位置设定对成品带钢板形和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深入研究了带钢宽度、单位轧制力、工作辊辊径及工作辊热凸度等因素对最优中间辊横移位置的影响规律。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和理论计算,利用Origin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拟合,最终建立了冷连轧过程中间辊横移位置的设定计算模型。采用新模型设定中间辊横移位置,成品带钢的边部减薄量减小了22 μm,板形统计值提高了4.41%,板形标准差平均减小了1.51 IU,新模型对成品带钢边部减薄量和板形的控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实践证明,该中间辊横移模型具有较高的板形控制精度和较好的板形控制稳定性,适合于工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华强  杨荃  王晓晨  王连生 《轧钢》2018,35(4):45-49
研究了带钢宽度范围内轧制力分布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以及"猫耳"状边部轧制力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利用实测轧制力分布结果,采用切片法计算了工作辊磨损分布,并对磨损辊型进行预报。基于现场实测数据优化了模型系数,磨损模型求解的预报值与实测磨损辊型值相接近,说明磨损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模型公式简单、计算速度较快,可用于工作辊磨损辊型的在线预报。  相似文献   

14.
热带精轧机组工作辊初始辊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轧制过程中带钢的板形控制和运行性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热轧精轧机组工作辊初始辊形的计算方法,为实际生产中初始辊形的确定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维  刘丹 《轧钢》2009,26(2):57-58
分析了唐山建龙简舟钢铁有限公司热轧中宽带钢边部减薄的特征,提出了采用曲线辊轧制、精确调整入口导卫开口度、优化轧辊冷却等解决措施,使边部减薄比例由14.94%降至5.98%  相似文献   

16.
曾尚武  李激光 《轧钢》2011,28(6):8-11
针对热轧板凸度控制问题,研究了轧制负荷、弯辊力、轧辊热膨胀、原始辊凸度、轧辊磨损、边缘降及楔形对板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3、F6机架负荷减小、F2、F4与F5机架负荷增大、弯凸度力增大、辊凸度减小、边缘降减小及楔形绝对值减小均可使带钢板凸度减小,轧辊热凸度约30min基本形成,轧辊不均匀磨损直接影响带钢板凸度.  相似文献   

17.
宋沙沙  桑圣峰  闻杨  莫志英  柯于军  林悦 《轧钢》2022,39(5):108-112
板形是冷轧带钢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等级,同时影响着机组的生产效率和成材率。针对某1 420 mm酸轧机组生产的带钢出现中浪板形易导致连退产线出现带钢起筋的问题,介绍了酸轧机组的板形控制原理,分析了热轧原料凸度、热轧终轧温度、弯辊力控制模式、冷轧轧机中间辊辊形对带钢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钢中浪板形与热轧原料凸度和终轧温度密切相关;采用微中浪目标曲线自动控制时,带钢板形的边浪、中浪幅值都要小于手动控制模式;通过对冷轧机中间辊辊形进行优化,使其边部倒角更加圆滑过渡,能够有效改善边降过大的缺陷,同时板形控制效果也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热轧原料凸度、提高终轧温度、开展板形自动控制以及优化中间辊辊形的措施,有效解决了冷轧带钢中浪大的板形问题,为连退生产运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横向厚差是硅钢产品板形的一项关键指标。针对目前UCM轧机轧制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差大的问题,以涟钢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六辊轧机辊系的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模型。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大量仿真模拟计算,开发出可以实现高精度断面控制的ECC( Edge Crown Control )工作辊辊型曲线。现场试验结果表明:ECC辊型可以有效控制产品的边降,提高无取向硅钢产品的横断面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李旭  王青龙  张宇峰  张殿华 《轧钢》2020,37(4):1-11
带钢冷连轧过程中的板形控制问题因具有多变量、多控制回路、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征,是工业控制领域最为复杂的控制过程之一。精准的板形预测模型是提高板形控制水平的重要保证。当前,弹塑性有限元法能够耦合分析轧制过程中带钢的弹塑性变形、轧后的残余应力以及轧辊的弹性挠曲、弹性压扁,因此在带钢轧制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现代板形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当前弹塑性有限元法关于板形控制问题分析的研究进展。同时,采用显式动态有限元建立了六辊UCM轧机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板形调节机构对带钢板形的调控特性及其最优调节量,并采用实际轧制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带钢保持良好板形的几何条件,利用所建立的UCM轧机模型,分析了中间辊轴向横移、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对带钢横截面形状、凸度、边降及平直度的影响。最后,对有限元法应用于分析板形控制问题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的板形控制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钢冷连轧过程中的板形控制问题因具有多变量、多控制回路、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征,是工业控制领域最为复杂的控制过程之一。精准的板形预测模型是提高板形控制水平的重要保证。当前,弹塑性有限元法能够耦合分析轧制过程中带钢的弹塑性变形、轧后的残余应力以及轧辊的弹性挠曲、弹性压扁,因此在带钢轧制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现代板形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当前弹塑性有限元法关于板形控制问题分析的研究进展。同时,采用显式动态有限元建立了六辊UCM轧机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板形调节机构对带钢板形的调控特性及其最优调节量,并采用实际轧制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带钢保持良好板形的几何条件,利用所建立的UCM轧机模型,分析了中间辊轴向横移、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对带钢横截面形状、凸度、边降及平直度的影响。最后,对有限元法应用于分析板形控制问题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