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火灾后合理的检测鉴定是火灾后加固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某综合楼火灾后的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的工程实践,提出火灾后建筑受损结构构件检测鉴定思路、方法。通过检测对火灾受损结构构件进行评定,从而确定火灾受损结构构件的评定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法,对不同程度受损的结构构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工程实践对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对某企业车间火灾后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检测鉴定,并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等相关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公布了检测鉴定结果,并且介绍了对该受损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案及具体处理措施.可供混凝土构件火损后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综合办公楼2层发生火灾后,结构局部损伤严重。通过对该综合办公楼受火构件的检测与检查,推定火灾范围和火灾温度场,并根据混凝土构件过火后实际强度检测结果,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与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根据鉴定结果对过火区域进行局部加固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火灾事故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农贸市场房屋火灾后进行安全检测鉴定,阐述了火灾后检测鉴定程序和内容,初步鉴定从构件表面颜色变化、裂缝与剥落、烧灼损伤、碳化检测并考虑构件的关联程度综合评定构件的受损程度,并根据火灾调查情况及初步鉴定结果得到火灾温度区域分布图,详细鉴定考虑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分析。最后,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铁车库火灾后受损板为例,通过显微结构分析、结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现场原位荷载试验等方法,对火灾后受损板进行了检测鉴定与加固维修研究。研究火灾后受损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内容与方法,为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价及后续的维修与加固提供技术依据。提出了一种火灾后受损结构鉴定评级层次划分与评级标准,可补充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的评级问题。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评定火灾受损结构构件的损伤等级,对不同程度受损的结构构件进行了加固与维修设计。通过加固与维修,消除了火灾后结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以某地下室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实例为背景,介绍了火灾后房屋建筑安全性检测鉴定过程以及受火损伤构件的加固处理方法。实践证明,对火灾后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要结合受火时间和最高温度,可燃物的类型及数量、可燃物燃烧后的状态,构件受火后的变形和颜色变化,结构材料性能的退化等,综合判定构件受损程度,掌握结构构件的受损情况,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以据此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科学检测、鉴定,是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能否被合理加固修复的重要前提,结合工程实例,对火灾后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进行了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某框架结构厂房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及混凝土构件加固处理方案为例,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在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并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对受损构件加固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火灾后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及处理决策提供了借鉴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工程实例,对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的受损检测鉴定内容、方法及步骤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火灾后结构构件加固措施进行了总结,为类似火灾后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设计、修复或拆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某医院综合楼火灾后的鉴定分析为例,介绍了火灾现场检测内容及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对该工程受损构件进行处理的建议。为日后的建筑火灾工程研究、鉴定分析和加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火灾后的建筑物是否还有修复价值以及如何修复,是灾后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工作是灾后房屋获得经济合理和可靠有效处理措施的前提。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破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采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程度作科学、准确的评价。本文以某厂房局部区域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为工程实例,探讨了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的方法,获得了一些经验,为以后的类似检测鉴定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灿彬  景卫岐 《山西建筑》2010,36(29):62-64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从火灾检测、鉴定的实践出发,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特征和破坏机理,并介绍了该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的一般程序,并提出了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加固方法,以指导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箍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火灾反应及其火灾后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4根尺寸及配筋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柱,以锈胀裂缝为损伤指标,对混凝土柱的箍筋进行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得到箍筋不同锈蚀率的混凝土柱。对RC柱进行限时受火试验,研究箍筋不同锈蚀率的混凝土柱的高温反应。对历经高温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低周水平反复荷载试验,并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受火后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变化规律,分析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箍筋锈蚀将导致钢筋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畸变;锈蚀箍筋对受火后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显著,锈蚀率越高,耗能能力越低,刚度和延性退化越严重;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拟方法可行;提出了高温后箍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式,可供箍筋锈蚀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安全性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HRBF500级钢筋混凝土梁受火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RBF500级钢筋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温下和受火后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试验。在不同的受火时间作用下进行了5根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的明火试验,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静载试验。通过试验,观察其受火破坏现象、静载破坏形态和在不同工况下混凝土梁受火后剩余承载力的变化; 进行了2根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常温下的静载试验,得到荷载 挠度曲线关系,并与受火后的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载力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很大,受火时间、配筋率、预加荷载对混凝土梁耐火性能有影响;受火时间越长,其剩余承载力越小;配筋率越小,其火灾后的剩余承载力越小;预加荷载降低梁的剩余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经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承重能力和硬度都会降低,使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板(CFRP)对其进行加固是一种新的加固方法。研究比较了6根钢筋混凝土梁在火灾前后的最终强度、变形、开裂和延展性。试验结果显示,材料性能的降低对火灾后梁的承载力影响巨大。探讨了如何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延展性和承载力。在采取了适当耐火保护方法后,加固结构具有了较强的抗火能力。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用CFRP板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的方法。这种加固方法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马虎 《重庆建筑》2015,(9):38-40
火灾产生的高温会对钢筋混凝土桥梁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桥梁中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强度降低和混凝土质量下降。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火灾后的损伤检测方法和评估方法,为火灾后桥梁的管理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董鸣 《山西建筑》2004,30(14):49-50
分析了火灾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的机理和破坏作用,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火灾后的鉴定和检测方法,提出了不同火灾损害情况建筑结构加固和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钢筋砼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在大量调研和阅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钢筋砼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现状,包括国内外抗火试验研究现状,温度场的计算,构件承载务的计算以及火灾后钢筋砼的检测,加固方法等,介绍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Projectiles, such as turbine blades, can be released in an accident and impact structures. Airplanes and other flying objects can also become impact projectiles. These impacts occasionally cause fire when fire loads, such as oil, fuel, and other combustible materials, are presen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plates and the structural fire behavior of load-bea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s that are exposed to fire after a high-velocity impact by a hard projectile. Impact and fir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mall-scale concrete plates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s. The results show the influence of local damage and the advantage of short-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s and f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