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对徐州市水体菹草爆发情况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选取云龙湖、如意河、玉带河、楚王陵如意湖、废黄河及小沿河水源地作为徐州市重要水体代表,了解徐州市重要水体的植物生长、分布状况,并通过原位监测或室内分析,调查了水体P H值、浊度、透明度、溶解氧、电导率、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摸清徐州市重要水体水生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石狮市内沟河水体黑臭原因进行分析,即生活污水直排或溢流污染、初期雨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污染、内沟河底泥污染、跨境水体污染等;介绍了石狮市内沟河水体治理所采取的水系项目综合治理建设、径流污染控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等一系列措施,以及水生态修复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方面的做法,并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以供其他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深圳市潭头河的环境概况,从现状排水体制、水体水质情况、污染源3个方面对深圳市潭头河黑臭水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思路,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生态修复4个举措对潭头河黑臭水体进行了专项治理,以彻底消除河道黑臭,改善潭头河的水质及周边环境,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监测、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小流域在垃圾、污水、厕所、沟(河)道及环境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治理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将小流域分别划分为坡面、村庄、沟(河)道和河(库)滨带3个区域分别进行措施布局。最后根据近年来从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臭水体给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带来较多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黑臭水体成因复杂、整治工程艰巨,但对于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水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自2017年起,江苏省常熟市积极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获得有效提升。本文以常熟市山湖苑河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为例,基于水体黑臭成因,重点对黑臭水体整治措施及治理效果进行跟踪分析,探讨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式,为今后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采用欧盟水框架指南标准,在北京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开展小型水体(小型河(沟)道)生态修复的做法及经验。从防洪、水质、生态和休闲娱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的目标、技术及做法,介绍了项目6个示范区河(沟)道生态修复措施的配置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为全市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航空港区河刘沟属于城区河段,按照生态治理理念,通过河道治理,将打造成为具有一定景观水面的生态型河道。根据地质勘探成果,河道存在渗漏现象,需采取一定的防渗措施。由于采用传统的硬质护坡等防渗型式,给营造生态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文章结合河刘沟生态治理工程,对防渗墙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城市河道由于受雨污合流的影响,每逢降雨,大量污水入河,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针对这一情况,在清河利用BSE(大麦杆萃取液),AGR200(液态微生物制剂)配合水生植物,在西土城沟利用一种新型复合酶污水净化剂对河道进行修复治理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从中摸索出了一些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受污染的城市河湖的经验,为建设北京生态河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白洋淀入淀河流孝义河雄安新区段为例,通过对孝义河入淀口河道底泥进行治理、恢复入淀口河流水生动植物群落、靶向改造盲肠段水动力条件等多手段生态治理,改善河段生态现状,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项目实施后通过监测设备对河段的水质情况进行了靶向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后孝义河末端断面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均不劣于孝义河上游来水断面水质,河口湿地出水达到Ⅳ类时,孝义河尾端出水COD、氨氮、总磷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水质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水体自净,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入淀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中小河流较多,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依附于它而存在的各个物种的生存状态。因此,对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辽宁省铁岭县恶龙河、亮沟河生态治理措施为例,阐述了恶龙河、亮沟河流治理中应采取的治理方法和措施,研究成果可供有关水利工作者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评估了张村河成为黑臭水体的原因,梳理了张村河在黑臭水体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方案和具体整治措施,介绍了其核心技术——再生水补水活水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同时介绍了张村河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创新点——中游补水,并通过整治后断面监测水质类别的提升及整治前后成效对比分析,确定再生水补水技术在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中具有显著效果,能起到长效保障作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治理案例,建议黑臭水体治理可与污水处理、再生水应用相结合,更应该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实现生态修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强感潮河网生态治理工程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岛河网的水资源调度和水动力体系完全受长江口潮汐的控制,河网中水体水质、生物也受长江的影响。为评价强感潮河网治理后的生态建康状况,在分析强感潮区河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简单、数据易于收集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利指标群、河岸稳定指标群、水质水量指标群和生态指标群,共23个指标,并建立了各指标的定量标准。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崇明县陈家镇河网的四号河生态工程修复规划进行生态健康状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号河经生态修复后为生态达标河道。所提出的评价指标系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为感潮河网的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与人口集聚发展,城市水体入河污染物总量攀升,超出水环境容量时极易出现黑臭问题。目前,北京地区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有利于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促进水质稳定达标,形成长效机制。其中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在采取永引渠引水保障生态基流、外源截污、雨污分流、清水补给、持续生态治理后,水质总体改善,但雨季地表径流污染较重,入湖造成冲击性污染负荷,导致雨后短期内水质波动较大,该工程的污染治理思路对城市水体治理与水环境改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小口沟治理工程(昌平段)是北京市中小河道治理第一期项目.工程设计,基于“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的治水新理念,在保证河道洪水排蓄安全的前提下,应用了一系列城市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新技术,改善了河道的水环境,并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流失防治、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可使坡面侵蚀强度在轻度以下,沟(河)道侵蚀与切割得到控制,村容整洁,水体清洁,行洪安全得到保障,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党中央、国务院也十分重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从2011年连续8年列入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部在总  相似文献   

16.
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而成为水体治理的热点.结合四女寺枢纽节制闸下南运河河段水质的状况和特点。采用生物茵剂与生态浮岛、人工"水下森林"等生态措施组合使用的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进行治理.并根据水体水质的改善程度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运河试验段经高效固化微生物技术治理后,水体透明度、COD_G、NH_3-N、TN和TP等水质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抚仙湖流域马料河现有的河道进行生态改造,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以清水入湖为目标,采取截流断污、河道改造、护岸两旁道路贯通、绿化等措施,强化水质净化,改善河道生态景观,实现"绿色视廊、生态湿地、达标水体、休闲通道、城乡景观"的生态河流景观。马料河整治生态理念的实践,对以后抚仙湖流域河道生态治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董修新  徐佩锦 《治淮》2004,(2):50-51
奎河治理是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的骨干河道.奎河发源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南云龙山区,于安徽省宿县时村注入濉河,全长66.5km,流域面积1261km2,其中徐州市境内25.75km,流域面积167km2.  相似文献   

19.
朱宏  杜磊  董育武  陈德忠 《治淮》2020,(1):21-22
一、前言淮安市淮安区地势低洼,城区内部河湖较多,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内部河道污染严重,沿线不通畅,亟需治理。目前,淮安区确定新一支大沟、老渔滨河、新路斗渠及头河、文渠、萧湖、新泗河、荷湖、清安河等18条河流为黑臭水体。按照国务院、省政府要求,淮安市市政府提出防治黑臭水体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建成区的黑臭水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康平县八家子河区间内有开发区糠醛厂、康平电厂、拟建的孔家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排放企业。八家子河水质污染严重,水体V类,水体遭受严重破坏,急需对该河段进行生态整治。为此,文章分析了康平县八家子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根据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治理措施。工程实施后,将会提高示范区的环境档次和功能,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投资环境,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