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杆泵问世较晚,1930年法国工程师雷涅-摩伊诺创造了第一台单螺杆泵。1931年瑞典IMO公司发明三螺杆泵。1943年德国鲍曼(Bornemann)公司生产外置轴承的双螺杆泵,从1944年开始批量生产。1959年以来,德国费里茨-基伯格对单螺杆泵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他设计和制造了德国的第一台单螺杆泵.  相似文献   

2.
目前三螺杆泵已在我国石油、化工、电力、机床、化纤、冶金、造船等工业部门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作为输送泵、润滑泵、燃油泵和液压泵,正逐步代替离心泵、齿轮泵和往复泵。一、三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三螺杆泵属于容积式泵,它主要由主动螺杆、与其啮合的两根从动螺杆和泵套组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三螺杆泵已在我国石油、化工、电力、机床、化纤、冶金、造船等工业部门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作为输送泵、润滑泵、燃油泵和液压泵,正逐步代替离心泵、齿轮泵和往复泵。一、三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三螺杆泵属于容积式泵,它主要由主动螺杆、与其啮齿合的两根从动螺杆和泵套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三螺杆泵(图1)是泵类机械中较先进的容积式泵,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平稳,基本上没有噪声和压力脉动,可以允许高转速,并且使用寿命长。因此被广泛采用。 这种泵的主要零件是以延伸摆线为其端面型线的螺杆(图2)。螺杆的制造是其中的主要关键。过去大多采用成形刀具加工,且以成形铣削为主。大家知道,成形刀具精度要求很高,形状又较特殊,所以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而且一种刀具只能加工一种规格的螺杆,刀具重磨次数也不多。所以,一般工厂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上马慢,影响了三螺杆泵的应用推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遵照…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不同转子尺寸下螺杆泵容积效率-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和不同压力下螺杆泵容积效率-转子尺寸之间的关系曲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螺杆泵定转子配合公差确定方法、螺杆泵定子制造公差检测方法,达到螺杆泵定转子完全或不完全互换的目标。提出了螺杆泵定子大小径尺寸检验方法,建立了应用环境温度、螺杆泵额定压力、流体介质对螺杆泵定子尺寸影响的检测方法,测定了载荷对螺杆泵定子尺寸的影响,确定了螺杆泵井选泵规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田现场应用的螺杆泵配泵合格率低和螺杆泵在出厂过程中出现部分不合格产品,以及井上返厂的螺杆泵转子表面经常出现磨损、镀层脱落等状况,开展了螺杆泵转子再制造技术研究。通过采用镍基碳化钨冶金粉末修复,使再制造后的转子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原转子,并且再制造螺杆泵转子的成本仅有原电镀转子的50%,不但为企业清理了积压的库存,节省了成本,还为螺杆泵在油田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三螺杆泵的研究趋向于高速、高压、大流量,提高三螺杆泵工作效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螺杆变形及间隙以减少泵内泄漏。以三螺杆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泵内流场和螺杆的结构分析,将两者进行耦合得到不同工况下螺杆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在耦合作用下的螺杆变形结果可见:主、从动螺杆的啮合间隙大小是影响三螺杆泵容积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当调整主、从动螺杆的间隙,可避免螺杆之间磨损加剧甚至抱死现象。对比扭矩和流体压力单独作用下以及二者流固耦合作用下的螺杆变形和应力变化发现:流固耦合作用下的螺杆变形和应力与转速呈反比关系,而与功率和输出压力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在我国螺杆泵已在石油、化学、电力、机床、化纤、冶金、造船等工业部门逐渐得到应用。较多的是代替离心泵、齿轮泵或往复泵作输送泵,润滑泵,燃油泵,液压泵用。近年来这种泵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推广较快。尤其在轧钢系统中的应用较多。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三螺杆泵的特点三螺杆泵由瑞典 C.O.S.蒙特瑞乌斯发明,后由该国投资建立“伊奠”(IMO)公司开  相似文献   

9.
江威 《通用机械》2011,(2):50-52
对比了螺杆泵、抽油机和电泵三种油田现用主要举升方式在举升液体排量、检泵周期、一次性投入、能耗、系统效率及年消耗费用等几个方面内容,给出了不同型号螺杆泵与抽油机、电泵相比的经济效益界限,为油田进一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以及充分发挥螺杆泵的采油技术优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螺杆泵是一种转子型容积式泵。它具有传动平稳、压力波动小、噪声低、振动小、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如国防、机械、石油、化工、船舶、冶金、纺织和食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搭建试验台对两种不同流量的三螺杆泵进行模拟试验,对不同工况下三螺杆泵产生气蚀和自激振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自激振动引起的振动和噪声远大于气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且自激振动会引起系统流量和压力的剧烈波动。文中指出增加泵出口压力有利于降低气蚀影响。通过对某核电机组自激振动案例的分析,提出了配备安全阀的容积式泵避免自激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邵东波 《制造业自动化》2012,(5):151-152,156
油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工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具有节能、适应范围广、维护简单等特点,在油田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新疆油田2006年引进可洗井螺杆泵进行试用,但在生产中螺杆泵井陆续出现泵效低、高动液面的现象,产液量达不到设计产能。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分析,总结出一种经济可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将改进后螺杆泵应用于出现以上问题的9口井,平均泵效提高至67.4%,未出现高动液面、低沉没度现象,既节约了螺杆泵的检泵成本,又提高了螺杆泵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设计研制的螺杆泵是一种长期置于井下,浸没在原油之中、连续工作运转的抽油泵,这种泵分为电力驱动和液压驱动两种型式。为了保证泵的动力端与泵的液力端相互密封,我们对这两种驱动方式的井下螺杆泵中间密封装置分别采用如下结构。电力驱动螺杆泵的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是由密封环1、固定螺丝2、浮动套3、弹簧  相似文献   

14.
陕北油田螺杆泵采油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彬  徐建宁  韩涛  屈文涛  高晓刚 《机械》2009,36(2):9-11
陕北地区油井普遍特点是井深、低压、低渗、高耗能且井液成分复杂。螺杆泵作为一种容积泵,在该地区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针对螺杆泵的特点,讨论了螺杆泵在陕北地区推广的可行性,研制了螺杆泵采油系统,通过对该地区油井进行试验和分析计算,选取了螺杆泵的型号、抽油杆的转速、下泵深度以及扶正器的布置。对5口油井的试验结果表明:螺杆泵的平均吨液百米耗电比抽油机低0.408kwh,节电率为34.9%。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甲板机械核心动力部件螺杆泵的低振动噪声运行,对螺杆泵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其流体激励及脉动特性。针对某2000 L/min流量型低压大流量螺杆泵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建立适用于三螺杆泵的三维非定常流体计算分析方法。在流体仿真的基础上,探究三螺杆泵工作特性及局部流动特征,并进一步针对流量及转子流体激励力脉动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三螺杆泵流量脉动极小,且以轴频及其倍频为主;泵转子各方向受力相差较大,但脉动幅值较小。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螺杆泵设计中的应用属于开创性的技术实践,其"面向设计、面向工程"的先进思想将改变现有螺杆泵设计的工作模式,大幅度提升螺杆泵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本文对国内外潜油螺杆泵数字化技术及应用情况作了介绍,并着重探讨了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螺杆泵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液力驱动螺杆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的试验,包括螺杆泵单机实验和井下泵机组系统实验,确定了此泵机组高效运行时的试验参数取值范围,为液力驱动螺杆泵的现场高效实际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型螺杆泵测试系统,采用485总线控制变频器和测控模块,进而控制电动阀并检测关键参数,系统软件计算出螺杆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容积效率和综合泵效并绘制出特性曲线,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可对螺杆泵的科学使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对称并行结构螺杆泵采油系统,可以从根本解决推力球轴承限径、承载能力过小以及寿命短的问题。但是,目前非对称反旋向并行结构螺杆泵采油系统只有概念模型结构,尚未有人对双泵的参数配置方法进行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井下非对称反旋向并行结构电机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首先,基于“等寿命”理念开展了双螺杆泵的参数配置方法研究,给出了双泵匹配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易失效部件的受力分析模型,根据力平衡原理给出了部件之间的受力关系,分析了单螺杆泵转子所受轴向力和工作扭矩;然后,依据等寿命准则(推力球轴承与万向联轴器的疲劳使用寿命趋于相等),确定了推力球轴承所受轴向压力与联轴器所受拉力之间的比值关系,给出了上下两螺杆泵之间所受轴向力之比;最后,确定了定子橡胶寿命为一年及泵端压差12 MPa条件下,双泵参数匹配方案,对所选方案进行了寿命和排量对比分析,分析了不同泵端压差对下螺旋杆泵极限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特定推力球轴承和十字联轴节,下螺杆泵与上螺杆泵之间所受轴向力之比为1.41∶1;螺杆泵定子橡胶寿命一定,双泵的排量相比于单螺杆泵有了很大的提升,平均增长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螺杆泵已在石油、化学、电力、机床、化纤、冶金、造船等工业部门逐渐得到应用。较多的是代替离心泵、齿轮泵或往复泵作输送泵,润滑泵,燃油泵,液压泵用。近年来这种泵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推广较快。尤其在轧钢系统中的应用较多。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