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玉林市城镇化历程和现状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城镇分布结构等方面深入剖析当前玉林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未来玉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制约,提出加速玉林市城镇化发展的策略与具体方案构想.  相似文献   

2.
李成喜 《山西建筑》2013,(34):12-13
对山西省城镇化工作中较为突出的"人口半城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按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从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生态环境、行政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力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7)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其自身释放了极大的内需潜力,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需求。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资金来源过于依赖财政、融资结构严重失衡、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配套政策不到位等金融方面问题。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方面入手,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金融体制的路径,通过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遵循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结合重庆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考虑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口就业、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了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科 《城市规划》2012,36(7):23-31,66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兵团积极推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首先阐述了兵团的特殊行政体制、地域空间分布以及兵团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时代背景,进一步研究兵团城镇化及城镇体系的现状和特点,从产业升级、行政推动、区位改善等角度分析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人口增长、产业发展、行政体制、空间布局、兵地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以及兵团城乡规划的特殊性和兵地规划协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2005~2017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筑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度较高,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出现一定偏离;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与建筑工业化互动效应显著存在短期的因果关系,而生态城镇化对建筑工业化的影响则相对滞后。据此,从加强并利用二者互动效应、缩短滞后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起飞阶段,对城镇化的研究成为热点。以往对城镇化的研究多从人口角度进行,但是城镇化不仅包括人口的转换和集中,也包括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和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转换过程,仅从人口角度研究不能全面反映其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马克思主义者学派如哈维等人从资本循环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并提出衡量城镇动态环境变化的多项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宁越敏等也从投资机制入手来讨论城市化的动力。但是很少有人研究投资结构的变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本文从人口、城市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转化三个方面来研究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8.
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山地城镇等传统边缘地区高品质城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中部的宜昌市秭归县为例,对其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问题、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探究了山地城镇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研究发现,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的影响,山地城镇的人口城镇化存在劳动力外流严重、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呈现出与发达地区所不同的非工业化驱动人口城镇化的模式.研究认为,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山地城镇应采取"产业—公服"耦合驱动的新型人口城镇化模式,并以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及覆盖度等方面为抓手,促进该城镇化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贝桂民 《城市建筑》2023,(8):117-119+131
关于区域布局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区域规划的重要步骤。研究基于叶大年提出的地理对称原理,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等多个要素角度,对济南市的区域布局发展进行分析,展现了济南市现阶段的布局与发展状况,实现了对济南市区域布局成因的探索。着重分析了莱芜并入济南后济南区域布局的变化,为日后济南市城市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研究表明,济南市地理环境呈“Y”形对称,莱芜区、钢城区的并入使济南市各方面发展更加平衡,现阶段应着重提高长清区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济南市日后区域布局规划,提升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生态文明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导向和现实路径。立足生态文明,从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民生发展和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分析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滞后、环境保护与治理任务重、生态治理合作机制不通畅等问题,从而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城镇承载能力,打造有当地特色的环保理念和形成府际治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瑜 《华中建筑》2007,25(2):91-94
人口流动性加剧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地将流动人口纳入到城镇化水平的分析与预测过程,对于未来城市的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浙江省上虞市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发展格局预测作为实证分析,应用人口簇模型以及就业弹性系数来估计对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以及外来劳动力的需求量,并通过非农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的预测,间接地估计出城镇化水平,并可得出未来2006年~2020年上虞市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发展差异.这种基于流动人口估算的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方法对于科学地确定城市合理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示出,其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人口城镇化与生产要素的城镇集聚背离,形成新的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格局。本文以四川藏区为例,全面揭示藏区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差异与人口城镇化的空间转移特征,分析藏区建制镇发展面临的五大约束,提出促进藏区城镇体系建设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6)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以山东省1997—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结论:人口城镇化水平、产业城镇化水平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地域城镇化水平带来负的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结合部等措施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带动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转移向城市地区的过程。一是人口的空间集聚;二是经济空间的集聚。前者表现出来就是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后者则表明生产要素的集聚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相关性。基于此,该文以湖北省为例,利用多元回归法证明GDP和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进而从区域经济差异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从"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产业推动"三个角度引导湖北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艳时 《规划师》2015,(1):39-43
研究采用多层次、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协调性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新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区域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呈现不均衡的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结构;设市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协调程度较高,天山北坡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协调程度较高,而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协调程度低。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外力推动和制度层面对新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3个基本问题。在发展目标方面,逐一讨论了人口进城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实施挑战方面,深入讨论了人口进城落户的规模、结构、效率、质量问题;在研究策略方面,指出中国新型城镇化需要运用回溯比对型方法在愿景与现状之间发现有效的通道和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1)
研究采用多层次、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协调性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新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区域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呈现不均衡的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结构;设市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协调程度较高,天山北坡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协调程度较高,而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协调程度低。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外力推动和制度层面对新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口城镇化特征与国家城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化历经30余年的发展,人口结构和流动特征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快速扩张,在休闲消费与城镇空间特色化供给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以人的流动为主线,通过多维度的城镇化人口流动与人群特征分析,认识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特征与规律;通过对城镇化空间特征及不同层级城市功能的研判,合理优化我国城镇空间格局与城镇体系,引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1)
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遵循城镇化规律、产业结构升级规律和区域产业转移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规划和引导,从而实现城镇化的主动发展。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也遇到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板块与经济板块不匹配以及资源、环境、建设用地压力增大等问题,应从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及其工业区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提供科学的规划支撑,提出加强规划之间的协调、探索规划立法和制定城镇化系统性融资规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湄洲岛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分析,从产业经济、人口就业、社会生活、空间景观、资源环境等方面探究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促进海岛型城镇旅游业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