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压缩感知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应用在语音通信系统中。根据语音信号的短时平稳性、频域的可稀疏性,采用结合DCT和FFT两种不同稀疏基的OMP重构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重构,并对重构结果进行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帧长和压缩感知采样率M/N对语音信号重构性能有影响;以及当M/N>0.4时,DCT稀疏基表现出更好的重构性能;当M/N<0.4时,FFT稀疏基表现出更好的重构性能。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一种高噪声环境下的自适应语音检测新算法。该算法利用了语音短时能量及帧内短时自相关的特性,两个自适应判决门限根据期望的误判率调整,无需事先给出噪声统计信息,适用于平稳噪声、缓变的非平稳噪声及脉冲噪声的情况,且可以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3.
非平稳噪声和低信噪比条件下提高增强语音质量一直以来都是语音增强研究的难题。近年来,卷积非负矩阵分解在语音增强算法中成功应用,本文进一步考虑语音信号在时频域的稀疏性,提出了稀疏卷积非负矩阵分解(Sparse Convolutiv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SCNMF)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包括训练和增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通过SCNMF算法分别对纯净语音和噪声的频谱进行训练,得到纯净语音和噪声字典,并将其作为增强阶段的先验信息。增强阶段首先通过SCNMF算法对带噪语音的频谱进行分解,然后利用纯净语音和噪声联合字典对语音编码矩阵进行估计,重构增强语音。本文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稀疏因子对增强语音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平稳噪声和低信噪比条件下,本文算法增强效果均优于多带谱减、非负矩阵分解、卷积非负矩阵分解等传统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语音信号稀疏特征的稀疏分量分析两步法,力图提高欠定情况下的语音信号盲分离性能.不同于传统的两步法,所提方法需要获取语音信号在变换域中的稀疏特征,将贪婪最优化思想引入至稀疏分量分析方法中,重构欠定盲分离语音源信号.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展示了该方法应用于平稳声音信号和非平稳语音信号的盲分离效果,它能较好恢复语音源信号.与现有的最短路径法相比,所提算法可以提高两路以上观测信号的分离性能.相较于平滑L0范数算法,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来波方向较近的语音盲信号分离性能.该方法具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压缩感知技术,特别是语音压缩感知技术逐渐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的语音压缩感知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合语音信号的稀疏分解矩阵构造,观测矩阵的选择和重构算法的设计。稀疏分解矩阵的重要代表是正交基、基于语音特性的线性预测矩阵和过完备字典。观测矩阵方面主要采用随机观测矩阵分析语音压缩感知性能;重构算法方面重点研究当观测序列或语音信号本身含有噪声时鲁棒的语音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本文对上述语音压缩感知的3大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并对语音压缩感知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MMSE-LSA语音增强算法在非平稳环境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非平稳环境下基于语音短时对数谱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LSA)估计的语音增强算法.众所周知,语音信号为时变信号,在假设语音频谱分布为高斯分布的前提下,实验的工作重点是将MMSE-LSA算法与其它语音增强算法(以谱相减的语音增强为例)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MMSE-LSA算法的语音增强效果很好,特别是在信噪比低时的非平稳环境下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林帆  徐明星 《计算机科学》2006,33(4):164-167
本文探讨了基于时域的语音切分算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自适应、前后搜索和检测短时脉冲噪音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语音信号的短时参数,采用统计的方法定出切分所需要的阈值,根据背景音和静音过零率的不同,进一步搜索符合要求的静音帧,同时滤去短时脉冲噪音。实验证明,该算法准确率很高,有很好的鲁棒性,允许误差在60ms的范围内,对于原始语音切分错误率为5.04%;在信噪比(SNR)大于等于2dB的情况下。对带噪语音的切分错误率为10%~20%。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语音频谱上谐波基频能量,在频域上检测浊音信号。因谐波频谱是乐音的基本特征,所以这种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各种非乐音噪音信号的影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性。根据检测到的浊音位置和基频值,利用语音信号时域短时平稳特性,在时域上应用互相关系数确定相邻基音节,进而精确检测浊音信号的起始和终止端点。根据清音频率较高的特点,先对语音信号通过二阶微分提升高频能量。应用Teager能量算子可以同时分析能量和频率变化的特点检测纯净语音信号中清音的起始和终止端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语音端点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中,语音端点检测和拒识是语音前后端处理的关键技术。在噪声环境下,传统的过零率和短时能量的端点检测效果会变得很差;频域的端点检测方法虽然较时域的端点检测方法鲁棒性更高,但是它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不能很好地满足嵌入式系统。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为提高语音识别能力,提出了基于统计理论的孤立词的端点检测算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语音信号服从正态分布,而噪音信号主要存在于信号均值的一定方差范围之内。方法既满足了嵌入式系统的计算要求,又有一定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稀疏非负矩阵分解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既能克服经典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语音增强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也能发挥ADMM分解矩阵具有的强稀疏性。算法分为训练和增强两个阶段:训练时,采用基于ADMM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噪声频谱进行训练,提取噪声字典,保存其作为增强阶段的先验信息;增强时,通过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从带噪语音频谱中对语音字典和语音编码进行估计,重构原始干净的语音,实现语音增强。实验表明,该算法速度更快,增强后语音的失真更小,尤其在瞬时噪声环境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