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便携成象式亮度计。仪器由成象光学系统、瞄准目视光学系统、经V(λ) 滤光器修正后严格符合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推荐的人眼明视觉函数的PIN 型硅光电探测器、光电流变换器、定标电路、A/D 变换电路及LCD 液晶显示器等组成。仪器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使用方便等特点。测量光亮度的标准不确定度为±2 .5 % 。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叙述建立光度基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说明减小铂凝固点黑体的光亮度起伏的方法,使不同次凝固时黑体的光亮度起伏在±0.3%以内。得到的铂凝点与熔点黑体光亮度符合在0.2%以内。经检查发现,2~#铂锭经过三百多次的使用后,并未受到污染。光度基准总的不确定度为±0.33%。  相似文献   

3.
灯光亮度控制系统应用于舞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节能应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借助于数字化智能硅箱,采用单片机的并行工作方式实现了舞台灯光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人眼在适量的亮度闪光量刺激下所显现的眼电图可用于诊断眼科疾病,但过量的闪光量刺激会造成视觉的损伤。因此准确测定和控制眼电图仪的亮度闪光量对临床眼科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的SFM-标准闪光量测定仪就是为校准视觉电生理检查与诊断系统(VETS,眼电图仪)的闪光量而专门研制的一种新型测量仪器。该仪器主要由成象式标准亮度计、专用放大器、快速采样DMM表、计算机等组成。可对眼电图仪的背景亮度及多种闪频下的闪光量进行自动测量和数据处理。背景光亮度和光亮度风光量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2%和3%。  相似文献   

5.
薄平板在不同风攻角下的颤振导数鲜有研究。该文以宽厚比40的薄平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强迫振动风洞试验测试技术,在0°、3°、5°和7°攻角条件下对其颤振导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0°攻角下薄平板模型和理想平板的4个关键颤振导数保持一致。颤振导数A2*在0°、3°和5°下为负值,且随着攻角增加绝对值减小,在7°攻角下当折算风速小于15时,A2*虽然仍为负值但接近于0,当折算风速大于15时转为正值并迅速增大;其他颤振导数在0°、3°和5°下的改变不如A2*显著,但在7°攻角下有显著变化。分别采用耦合颤振计算和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获得了薄平板模型在不同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两者误差小于4.5%,验证了颤振导数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也为大跨度桥梁考虑风攻角影响的颤振计算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6.
元球造型是一种隐函数曲面造型技术,它能生成许多传统造型方法无法生成的物体。本文提出了一种元球造型中材料和纹理光滑过渡的新方法--光亮度加权平均法,从而使用户不仅可对整个元球系统设置材料和纹理,而且可对元球系统中的单个元素独立设置这些属性。即使把元球离散为多边形,该方法仍然适用。实验表明,新方法能生成许多传统方法无法生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展了用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中菊池线测定立方系中晶体取向差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 Nb-V-Ti 微合金钢中小于0.1nm 直径的亚晶取向差。结果表明,该钢中亚晶取向差小于5°,其精度估计为0.1°。  相似文献   

8.
王永博 《硅谷》2010,(16):66-66,187
主要分析和介绍目前电视机的背光亮度调节技术在LED背光中的延伸实现电视机寿命延长技术,通过对LED背光亮度调节技术,充分利用LED的快速响应和数字调光的优点,同时在驱动上采用分离驱动,每三颗LED为一个单元,使相邻LED工作在不同导通状态,有效的修正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带来的色坐标偏移,使LED背光产品在节能和寿命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基于MEMS的微型无线姿态监测系统平台,可对微型载体的姿态进行测量和远距离传输,并进行后续的姿态控制分析和误差噪声分析.系统由自行研制的MEMS方位水平仪和微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组成,MEMS方位水平仪实现微型载体的全姿态测量,俯仰角测量范围-90°~90°,滚转角测量范围-180°~180°,航向角测量范围0°~360°,测量角度误差小于0.5°,灵敏度为0.1°;数据传输单元,有效质量为35g、功耗低,体积为40x60x30mm3,误码率达到106,传输有效半径达1.5km;平台通过微型飞行器三维模拟转台,进行了对系统监控的可靠性仿真测试,数据表明MEMS微型无线监测系统可应用于对微型载体的姿态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亚微米i线投影曝光机上使用的曝光能量积分快门控制系统。论述了新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在曝光期间挡光快门旋转360°是本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该系统获得了小于0.5%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雷达波束照射区域内 ,由于实际波束为球面波 ,使每个象素对应于不同的入射角。在成像数据处理过程中 ,人们将入射波视为平面波 ,将所有象素对应的入射角近似为雷达视角。为了对平面波入射假设引起的方位向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POLSAR)数据进行校正 ,本文提出POLSAR数据校正因子 ,并推导出校正因子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 :校正因子可以被近似为实数。当雷达视角小于 4 0°~ 4 5°时 ,校正因子随雷达视角的增大而变小 ,当雷达视角大于 4 0°~ 4 5°时 ,校正因子随雷达视角的增大而变大。结果还表明 ,雷达视角范围为 10°~ 4 0°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杠杆传动式内径百分表因存在制造误差,以及使用后接触部位受磨损等,从而出现单向误差。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欲对该项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作一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单向误差产生的原因 1.杠杆等臂但两臂不互相垂直当杠杆等臂而两臂夹角小于90°时产生正向误差。当杠杆等臂而两臂夹角大于90°时产生负向误差。 2.杠杆两臂互相垂直但不等臂当杠杆两臂互相垂直但横向臂小于纵向臂时产生负向误差。当横向臂大于纵向臂时将产生正向误差。 3.杠杆不等臂两臂又不互相垂直当横向臂小于或大于纵向臂、两臂夹角小于或大干90°时,产生的是互相抵偿后的部分单向误差,其值较小或趋于零。但横向臂大于纵向臂、两臂夹角小于90°时,将产生较大的正向误差。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硫酸为主的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通过改变温度考察其对不锈钢抛光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温度范围;通过改变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中各组成的含量,考察其对抛光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既有较好抛光效果、抛光成本也较低的最佳化学抛光工艺为:H2SO4 20%-30%,HNO3 3%-6%,添加剂3%-6%,水余量,温度60-70℃,时间3-5min。  相似文献   

14.
P1波入射角对建筑基础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  夏唐代 《振动与冲击》2006,25(5):58-61,73
考虑土颗粒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以及孔隙流体与土骨架之间的粘性耦合作用,采用修正的Biot模型,对P1波从饱和土体入射到建筑基础的反射和透射时,入射角对不同强度建筑基础的振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入射频率(例如100Hz),当P1波垂直入射和掠入射时,基础不产生应力;当P1波掠入射时,基础不产生位移;当基础与土体的强度相近时,基础的位移可以忽略不计;当基础强度超过一定值后,波动产生的最大基础位移和应力基本不变.对于通常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当P1波入射角为30°~50°时,基础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应力;当入射角小于30°时,基础容易产生较大的竖向应力;当入射角为40°~60°时,基础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振动;当入射角为45°~70°时,基础容易产生较大的竖向振动.  相似文献   

15.
光亮和耐蚀性在金属镀层的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在普通碳素钢表面制备全光亮和高耐蚀性非晶态合金层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化学镀溶液中不需加入任何光亮剂、整平剂、应力消除剂和润湿剂,就能从镀液中直接镀制出全光亮的非晶态合金层,在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强酸碱盐腐蚀介质中全浸腐蚀48小时,非晶态合金层具有很高的光亮度,不会变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非晶态合金层仍保持光亮性。另外,在酸性腐蚀介质中,非晶态合金层能使基体Q235钢的耐蚀性提高38倍以上,达到并超过1Cr18Ni9Ti不锈钢。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反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晓红  刘俊能 《功能材料》1999,30(4):387-388,391
研究了各种铺层(0°、0°/90°、±30°、±45°、±60°)方式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皮反射特性。结果表明,单向纤维铺层CFRP的反射率与纤维方向及层板厚度有关;交叉铺层CFRP的反射率很大,但比金属略小,喷涂了防雷击层的单向纤维铺层CFRP,电性能基本上各向员性;喷涂了防雷击层的0°、±45°、0°/90°CFRP的反射率比喷涂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多晶硅生产的还原炉壁体热反射率的高低对电能消耗有很大的影响,过去,少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使用亚硫酸盐体系对还原炉内壁电镀金,研究了镀金电流密度、镀覆时间等对镀金层光亮度、热反射率的影响;探讨了镀液中配位剂亚硫酸钾浓度对镀层显微硬度、沉积速率及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0.4A/dm2,镀覆时间为10 min时镀金层外观质量最好,亚硫酸钾浓度为100 g/L时镀金层的显微硬度、阴极电流效率和沉积速率达到最大值;镀金层的光亮度与电流密度和镀覆时间有很大关系;镀金层的热反射率比不锈钢基体的高,光亮镀层的热反射率比半光亮镀层的高;镀液中亚硫酸钾含量的变化使得镀金层的显微硬度和沉积速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孙光甦 《声学技术》1992,11(3):12-15
本文对充液圆弧圆截面弯头波导系统中填装片状、管状及细管组合状消声结构的噪声传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本文所选用的实验装置,实验表明:圆心角分别为30°、60°、90°的夹心圆截面弯管式消声结构的传递损失在6.3kHz至40kHz频率范围内平均分别为11dB、13dB、15dB。细管组合式消声结构的传递损失约为13dB,圆心角为30°、60°的夹心片状式消声结构在上述频率范围内的传递损失分别为16dB、20dB。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出现了圆心角为90°的片状结构的传递损失反而比圆心角为30°、60°的同类结构的传递损失小,在上述频率范围内仅约10dB。  相似文献   

19.
初红涛  赵悦  苏立强  安茂忠 《材料保护》2012,45(7):41-43,75
为了改善锡镀层的性能,在磺酸盐体系镀锡液中加入纳米SiC颗粒电镀Sn-SiC纳米复合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甲磺酸浓度、镀液温度、甲基磺酸亚锡浓度和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光亮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优化工艺的镀液和镀层性能。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研究的4因素中,电流密度对镀层光亮度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甲磺酸浓度;优化工艺为:2.0 g/L纳米SiC,0.3 g/L阿拉伯胶,3.0 mL/L光亮剂,2.0 g/L对苯二酚,21.6 g/L甲基磺酸亚锡,60.5 g/L甲磺酸,电流密度2.0 A/dm2,镀液温度20℃,时间10 min;优化工艺的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较好,电流效率较高,镀层平整、光亮、结晶细致、无麻点、起泡,纳米SiC微粒均匀分布于复合镀层中,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好,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不锈钢着色膜的均匀性和光亮度,在着色液中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测定了不同OP-10用量时不锈钢着色的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OP-10用量对不锈钢着色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OP-10用量有利于控制着色膜颜色,进而提高着色膜颜色的重现性,且着色膜裂纹变少、变浅,着色膜更加平整;OP-10用量超过6.250 mL/L时,电位不稳定,着色电位差无法控制,试片暗淡无光;OP-10适宜的添加量为6.250 mL/L;在着色液中加入OP-10,着色膜性能提高,符合工业生产简便、成本低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