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油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石油工业生产的安全,不仅有利于减少人员伤亡事故,还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采油工程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能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开发和利用好有限的石油资源成为石油工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逐渐从产量型转变过来,把高新技术应用到采油工程中,推动石油工业向效益型过渡。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为石油的开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有利于采油产量和效率的提高,全文分析了目前采油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介绍采油工程中的高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展望了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的石油工业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采油采气装备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技术水平与石油工业的发展要求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主要探讨曙光采油厂设备管理与维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工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中,在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时,最需要的就是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其中测井技术就是石油工业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支持之一。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工业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测井技术现阶段已经成为判断油气地层、技术支持、设备支持等方面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在现阶段来看,测井技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主要就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与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耕 《中国化工》2009,(1):10-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书写了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值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有必要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开放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石油工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相继成立石油工业的领导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都比较困难和落后的情况下,积极恢复工作,大力开展对油田的勘探。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下,我国的石油工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各大新油田相继发现,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提高,各个油田大幅增产。最终让中国石油工业跻身世界第五位,中国的石油工业屹立于世界石油工业只之林。  相似文献   

7.
罗天相 《中国化工贸易》2013,(8):322-322,315
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油工业是我国主要的资源经济产业,支撑我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近几年,受资源与经济的影响,我国提高对石油工业的关注度,为此,我国致力于研究采油技术,推进石油工业的发展。采油技术在石油产业中,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提高资源开采与利用的效率,更是保障石油质量,响应资源节约的产业理念。因此,本文通过对采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石油领域中的发展,以及采油技术对石油资源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石油工业是属于支柱产业的,当前的形势下,人们日益注重研究石油工业。本文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实践与经验,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原油储罐的安装技术,希望本文能够指导有关问题的探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进步,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在石油工业中,对于定向井套管应力随地应力条件的变化规律研究是比较重要的。目前状况下,我国对于相对复杂条件下的直井套管的损伤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对于相应的定向井情况的研究却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11.
刘玉哲  郭培 《当代化工》2016,(3):507-510
以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特种油品厂10×104 t/a宽馏分装置的宽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催化剂a和催化剂b组合工艺,在金达研发中心200 m L加氢装置上进行高压加氢制取溶剂油和白油等特种油品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16.5~18.5 MPa)、反应温度(315~355℃)、质量空速(WHSV)(0.3~0.6 h-1)和氢油体积比(1 000:1~1 800:1)对加氢精制产物油性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物油硫含量随着反应温度、压力、氢油体积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空速的增大而增大;产物油芳烃含量随着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增大而增大。对加氢产物油进一步蒸馏切割得到25%溶剂油馏分、60%白油馏分和11%减底尾油馏分。对产物油馏分进行含量分析,生成的产品油分别满足溶剂油和白油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种茴香油(即大茴香油、小茴香油)的性质和用途,深加工产品情况,以及传统生产方法和现阶段工业生产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工业生产上在常压下用水蒸汽蒸馏法来制取大茴香油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生产步骤。文章最后对该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蕊 《当代化工》2007,36(2):142-145,167
采用溶剂精制工艺处理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回炼油,用以生产橡胶用油.通过实验证明, KT液溶剂精制工艺能生产出橡胶用油,其副产物抽余油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润滑油的基础油聚醚油的物性及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聚醚油的主要物性,评价了聚醚油的水溶性、低温特性、热稳定性、摩擦、磨损特性。由聚醚油制成的润滑油有良好的润滑和抗剪切性,在高温状态下不结焦、不沉淀。在高温齿轮传动、压缩机、内燃机和冷冻机润滑中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15.
Oil and gas     
  相似文献   

16.
丁龙  王平 《过滤与分离》2009,19(2):45-47
油液的综合净化和废油再生是当前节约工业油料的重要措施,根据油液受污染的程度,采用综合净化与再生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节约日益紧缺的油料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品在实际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会产生巨大的损耗,一方面在运输的过程中油品在储油车中会出现泄漏现象,造成损耗;另一方面在储存的过程中油品会出现蒸发等问题而出现损耗。主要探讨油库油品损耗相关管理上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海钢  黄建宁  裴绍晖  王滨 《当代化工》2013,(3):262-263,271
采用间冷回收工艺方法对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热解干馏油气进行了冷凝回收分析研究,考察了冷凝终温等因素对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热解干馏油气回收页岩油收率的影响,同时对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页岩气和页岩油进行了特征分析,对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低油价下石油公司的风险应对策略的分析,归纳出降薪裁员、投资控制、对冲业务、并购剥离、技术创新以及对下游倚重程度提升六类风险应对举措,并分析了各类措施的应用效果和实施条件。之后对国际油价的走势进行展望和预判,认为今后油价低位运行可能性较大。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国内石油公司在低油价下改善经营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p-Hydroxybenzoic acid (PHBA)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ustain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macadamia nut oil (MNO). However, PHBA undergoes thermal decarboxylation and loses its bioactiv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 PHBA degradation kinetics in oils at various heating temperatures, which provide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PHBA thermal degradation in oils and oil quality changes during 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PHBA degradation kinetics in MNO, olive oil, and corn oil were evaluated at temperatures typical for cooking and frying. PBHA headspace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selected ion flow tube mass spectrometry. PHBA decarboxylation followed a zero-order reaction, where degradation could be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type of oil matrix having different FA compositions, antioxidants, and component interactions. PHBA degrada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E a) showed that PHBA was more stable against thermal decarboxylation in MNO (85 kJ mol–1) than in olive oil (40 kJ mol−1) or corn oil (22 kJ mol−1). The higher enthalpy () of decarboxylation in MNO (82 kJ mol−1) indicates that PHBA is more inhibited from decomposition than olive oil (37 kJ mol−1) or corn oil (19 kJ mol−1). Moreover, the negative entropy values () of PHBA degradation from MNO (−192 J mol−1 K−1), olive oil (−277 J mol−1 K−1), and corn oil (−325 J mol−1 K−1) indicates that these oils impart some inhibitory properties against PHBA thermal decarboxy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