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均直归一总水平导数边界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利用重磁异常进行边界识别的方法,指出Tilt-angle法、Theta Map法等一类方法是通过计算重磁异常的高阶导数及其比值来增强地质边界信息,由于高通滤波对数据误差放大,在一个计算点上两种导数的比值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导致实际资料计算结果无法利用.为了避免在一个点计算比值造成波动的影响,笔者采用总水平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面积广阔的黄土塬,同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等矿产资源。但由于其表面切割剧烈、沟壑纵横,加之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震资料少,在找油初期选择一种可靠、低成本的勘探方法,为后续详查提供勘探靶区和设计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油气藏的烟囱效应,通过电、磁方法来研究区域内电、磁异常,可以判断该区油气藏的展布。  相似文献   

3.
海兴小山地区浅部为巨厚未固结的第四系河湖相松散沉积物,火山岩零星发育,多为玄武岩类。火山岩岩体力学性质稳定,可作为核电站大型基建工程的有效承载层。因此,本次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法勘察,有效地圈定了磁异常分布范围,推断解释了浅层火山岩的性质,经钻孔验证有效揭露到了浅层玄武岩。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和储量增长点.在火山岩的地层评价中,裂缝与油气识别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针对地层矿物成分与岩性十分复杂、常规测井方法很难准确快速识别,应用声波能量衰减对于天然裂缝极为敏感特性,利用斯伦贝谢偶极横波资料可以计算纵、横波及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的特性,实现对裂缝的有效识别.在岩性、物性等因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利用纵、横波能量重叠、泊松比、波速比还可以较好地识别气层.克拉玛依火山岩地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偶极横波资料在火山岩地层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火山岩地层裂缝与油气识别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06年随着M17井在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玄武岩、安山岩储集层中获得高产油气流,揭开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序幕。截止目前,已经查明优质储量5000×104t左右,成为吐哈油田油气储量增长和产能建设的重要领域。而火山岩储集层描述则是制约该层系油气勘探开发的难点,为此,介绍了通过多学科联合研发所形成的火山岩岩性岩相描述、测井火山岩岩性识别、地震火山岩岩体识别等火山岩储集层描述技术,该技术为下一步寻找优质火山岩储集层具有指导意义,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红山铁铜矿产于早元古界大红山群红山组、曼岗河组古海相火山岩中。为了详细研究该矿的重磁特征,在矿区布设一条重磁精测剖面,结合物性测试与模型进行重磁正演建模。结果显示:岩矿石磁倾角主要集中在30°附近,与当地的正常倾角吻合,表明基性岩体受后期位移改造不明显;铁矿与红山组表现出高重力高磁异常特征,铜矿与曼岗河组表现出较低的重力与磁异常特征;正演模拟显示铁铜矿应该为重磁同源体,但在地面的响应特征不尽相同。高磁高重的异常响应特征主体应为红山组与其内部的铜铁矿、铁矿,次为曼岗河组与其内部的铜铁矿、铁矿;而铜矿由于埋深较大等原因,重磁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复电阻率法是利用油气藏与围岩间的激发极化差异来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方法。其野外采集布设观测系统包括发射部分和接收机等。复电阻率法资料处理的关键是如何分离激电谱和电磁谱。该方法在江汉油田某油区一条测线的测量试验,反演出该剖面的极化率分布和电阻率分布,高极化率异常非常明显,高极化率的异常与中高电阻率异常对应较好。复电阻率法对剩余油存在的位置和剩余油分布形态有较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根据烧变岩磁性分布规律和实测磁异常特征,建立了烧变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采用归一化方法,以上层烧变岩几何参数为单位,改变下层烧变岩几何参数,对两层烧变岩叠加磁异常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了两层烧变岩叠加磁异常特征,确定了根据叠加磁异常识别下层烧变岩存在的条件,为实测磁异常反演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烧变岩磁性分布规律和实测磁异常特征,建立了烧变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采用归一化方法,以上层烧变岩几何参数为单位,改变下层烧变岩几何参数,对两层烧变岩叠加磁异常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了两层烧变岩叠加磁异常特征,确定了根据叠加磁异常识别下层烧变岩存在的条件,为实测磁异常反演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镇康地区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的保山-永德(镇康)地块内.在特定的成矿地质背景下构成了铅、锌、铜、铁、锡、锑、铌钽等多金属矿集区,是云南镇康芦子园-云县高井槽地区铁铅锌铜多金属矿国家整装勘查区.本文在系统分析该区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将1∶50 000重、磁异常进行叠加套合后发现,重力剩余异常形态与磁异常特征相似,为正、负异常伴生,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且延伸较长,规模大、极值强、与已发现呈带状分布的大中型矿床套合程度高,通过对芦子园-小河边铁矿-天生桥磁异常加密工程验证证明,该区采用重、磁找矿方法是有效的.并在研究区内通过重、磁异常特征分析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成功建立镇康地区重磁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三个找矿异常区.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国内外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分析总结了一般火山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即火山岩气藏岩石类型繁多和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多样、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含气面积和有效厚度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双重介质储层.着重分析了升平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气藏开发特点.指出了产量稳定、地层压力下降小,气井产量大小与裂缝关系等火山岩气藏一般开采特征.提出了火山岩气藏增产措施和储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层火山岩气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在深层火山岩气层显示较弱,从而使三孔隙度测井资料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较困难。本文提出视标准层差值法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该方法消除岩性、泥质和井眼的影响,突出气层与标准层的差别,放大地层含气信息。通过实际应用证实,视标准层差值法能很好地指示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流纹岩类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石类型特殊、孔隙结构复杂,在开发过程中其储层物性将会对采出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火山岩气田升深2-1井的流纹岩岩心、测井资料,通过对流纹岩岩石物性参数随净上覆岩层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该流纹岩岩石孔隙度随净上覆岩层压力呈多项式(三项式)函数变化关系、渗透率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幂指数关系、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指数关系、岩石密度和孔隙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从而更进一步认识了该流纹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为该特殊岩石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古16井区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对16井区火山岩裂缝性储层有效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储层模式主要为裂缝直接连通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储层类型有低孔—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2种;储层孔隙度较小,基质岩块孔隙度为2%—22%;裂缝为0.01%~0.08%,为低孔、低渗性储集层;储层主要分布在火山岩的中上部不整合面250m以内。  相似文献   

15.
乌兰盖盆地是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火山岩盆地,盆地内工作程度很低。对于火山岩覆盖层下盆地的结构与地层展布特征尚不清楚,特别是对目标层(白垩系巴彦花群、侏罗系地层)的残留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等还缺乏了解,难以对目标层的油气前景做出科学的评价。在充分研究盆地岩石地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重、磁、电各方法的优势,开展综合解释推断,从剖面、平面上分别解释推断了盆地白垩系巴彦花群、侏罗系地层的分布形态及构造格架,指出乌兰盖断陷盆地具有很好的找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异常高压气藏开发上的错误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井的常规系统分析存在"用二项式等方法预测流入动态而不考虑气藏渗流特征"问题,提出了采用不稳态气藏渗流与井筒流动的耦合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充分考虑气藏的渗流特性、供给范围及开采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递减情况.通过常规生产动态资料,确定气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预测不同开采方式和不同时间情况下的气井产能和压力变化,评价可采储量及增压效果,从而优化气井的工作制度.异常高压气藏与正常压力气藏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压力稍高而已.所有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都会向下弯曲,并非只有异常高压气藏才向下弯曲.异常高压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非折线形式.异常高压气藏的岩石压缩系数并非很高,而是与常规气藏一样,取很低的数值.异常高压气藏的岩石压缩系数与气藏埋藏深度无关,而与孔隙度和骨架硬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勘探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数据在发展早期只用于识别构造异常,如今可用于非常规气田勘探开发,如预测岩石的弹性常数,识别岩石的各向异性等信息。另外三维地震数据可利用岩溶与其上覆地层的波阻抗来识别岩溶,寻找相应的页岩气藏。其中横波分裂可用于勘探开发,通过横波分裂方向是否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平行来判断裂缝密度。  相似文献   

18.
Breccia lava is a type of rock in transition between volcanic clastic rock and lava.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comparatively special, while the nature of its genesis and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s, deposits and concentrations vary considerably.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genesis for breccia lava reservoirs, our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breccia lava for its rock constituents, structures, diagenesis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tectonic movements to mineral depositions. From our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the main type of reservoir is a secondary emposieu, where rock compositions, structures, diagenesis and tectonic action are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deposition of breccia lava and its properties. Diagenesis constrained the extent of conservation of the primary pore of breccia lava and produced secondary porosity. The roles of tectonics were played out through the formation controlling tectonic fissures inside breccia lava and affected the impermeability of breccia lava fluids. The constituents of lava rock determine directly the type of diagenesis and its response to tectonic action. At the time of appropriate rock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s, constructive formation occurred to breccia lava. Breccia lava also responded proactively to tectonic movements, forming the best quality collective reservoir agglomerations of vast spaces and strong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小波多分辨技术的重力场参数相关系数对传统重力场数据进行再处理,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磷矿的重力勘探资料解释上,用求取空间各点的重力场参数的相关系数值来表征地下异常的分布情况。相关系数成像结果不仅印证了平面重力资料划定的磷矿矿脉范围,而且能划定更大范围的隐伏矿脉。利用该方法解释重力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