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G.655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测试方法:通过对比测试、光缆敷设前后PDM值变化测试分析,以及光缆串接测试与计算值比较,探索G.655光纤的PMD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到21世纪初,通信对带宽的需求呈指数增长,传输技术正向高比特率和密集波分复用(DMDM)发展;正在研究以统计法确定偏振横色散(PMD)的规范;对于多芯数光缆的需求增另使得光纤带光缆前景广阔;用具有正色散的真波光纤与负色散的真波光纤相间连接的系统可不需色散补偿,最适于陆地长途干线应用,增另光纤的有效面积可克服非线性效应。但是,现有的大有效面积光纤(LEAF)存在着零色散斜高、对弯曲敏感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采用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的单层骨架式光缆的开发情况。该缆可以5层4芯光纤带叠加排列,容纳300芯光纤。此类光纤在1530-1620nm范围内具有少量正色散,色散斜率<0.05ps/nm^2/km。本文测定了试验光缆在C带和L带的机械和光学性能。此类光缆可为经济地建设高比特速率远程传输网络提供大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光系统领域的发展——介绍上海光纤报告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到21世纪初,通信对带宽的需求呈指数增长;传输技术正向高比特率和密集波分复用(DMDM)发展;正在研究以统计法确定偏振模色散(PMD)的规范;对于多芯数光缆的需求增加使得光纤带光缆前景广阔;用具有正色散的真波光纤与负色散的真波光纤相间连接的系统可不需色散补偿,最适于陆地长途干线应用。增加光纤的有效面积可克服非线性效应。但是,现有的大有效面积光纤(LEAF)存在着零色散斜率高、对弯曲敏感等问题,对于陆上应用并不理想,最适于海缆应用。性能全面优化的大有效面积光纤正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光缆生产各工序前后G.655光纤PMD的变化测试,把各工序对G.655光纤PMD的影响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并对G.655光缆单盘与链路的PMD做了测试比较,对PMD测试的重复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各种单模光纤的特性比较1996年8月国际电信联盟ITU-T提出了第5个关于光纤方面的建议——G.655建议。5个建议中关于单模光纤的建议有4个。第1种G.652光纤(SMF):发明于1983年,既可用于1310mn波长区,又可用于1550nm波长区,但由于零色散波长在1310nm附近,因而最适用于1310nm波长区,是我们迄今为止仍大量使用的光纤,我国的干线通信线路基本上是采用这种光纤建成的。由于在1550nm窗口光纤色散较大,限制了系统向高速发展。第2种G.653光纤(DSF):也称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发明于1985年。它是为了克服G.652光纤在1550nm窗口…  相似文献   

7.
G.652光纤又称常规单模光纤或色散未位移单模光纤;G.655光纤又称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通信网主要采用G.652和G.655光纤。  相似文献   

8.
光纤偏振模色散(PMD)是影响光缆长距离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光缆制造过程会对光纤偏振模色散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各工序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G.652光纤在-60-80℃的色散温度特性。高精度的色散测试表明,光纤的零色散波长位移与环境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0.024nm/℃)。且整个色散曲线向长波长方向平移。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温度变化会影响光纤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光纤的材料色散。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含有G.655光纤和标准G.652光纤的标准管道光缆经受可产生明显损耗增加的温度、拉伸和心轴。面板压扁试验,挪威Telenor公司的技术人员研究和比较了一系列G.655光纤与标准G.652光纤的弯曲性能。他们测量了试验过程中附加损耗与波长的关系。揭示出不同光纤的弯曲性能有很大差别。标准G.652光纤在所有试验中都被证明是等级排列最佳的光纤。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年FTTx的集采量达到400万线以上,按照每户光纤长度500m(1:32分光),全年需求量在200万芯公里左右。另外,未来几年中国市场FTTx用户必将出现井喷式发展,2012年中国FTTx用户有望突破5000万户;根据光纤光缆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3G将带动未来5年光纤需求年增长18%-24%。面对新的机遇,国内主要光纤光缆产家已经做好相应准备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G.65~*光纤     
近年来,光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因而我们敷设的光缆必须能够满足超高速系统要求。从八十年代后,光纤通信逐步从短波长区向长波长区、从多模光纤向单模光纤转移和发展。目前,在光纤骨干传输网中,限制光纤传输的主要因素是:(1)色度色散;(2)偏振模色散;(3)光纤的非线性。根据ITU—T建议,分别先后出现了G.651、G.652、G.653、G.654、G.655等不同类型的光缆,下面具体简介一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相关资料及2008年11月9~12日在美国召开的第57届国际线缆会议(IWCS)上有关特种光纤光缆的论文内容,着重介绍了FTTH应用中涉及的G.657光纤、最新研制与开发的各类新型特种光缆的结构及其性能,供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是两个垂直的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它会引起数字通信系统中脉冲展宽与模拟系统中的信号失真,从而会限制光纤的传输距离与传输容量。本文介绍了测试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PMD的波长扫描法以及在制造光缆过程中对光纤PMD值的控制,最后,根据目前制造光纤、光缆的技术工艺水平与电信公司等对光缆PMD的要求,探讨了光缆中继段上PMD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线电视》2007,(3):313-313
据《电子经理人》报道,光纤光缆市场升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为3G运营做准备,主要用于3G基站的建设;二是村村通工程的全面铺开需要大量的光纤光缆产品;三是铜价的上扬进一步加速了“光进铜退”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次使用G.655光纤制造光缆并用于有线电视传输线路的一些基本技术问题,论述了建立高速率大容量传输系统的必要性和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光纤)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美国康宁公司G.655光纤(SMF-LS)的技术指标、实测值、成缆过程附加衰减控制值和该光纤的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两部分:先介绍光纤的研制发展过程,讲到标准单模光纤(SMF)、色散移位光纤(DSF)和非零色散光纤(NZDF),又讲到单模光纤的几个波长窗口,主要是1.31μm、1.55μm和最近开辟的1.40μm窗口;然后介绍光纤的各种不同应用,包括大容量,长距离的陆地干线,海底光缆,大城市通信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和屋内通信网线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用G.655光缆工程大量测试、对比验证:WS(波长扫描)法可作为ITU建议的PMD(偏振模色散)基准测量方法-IF(干涉)法的替代法;性能稳定,合格的G.655光缆敷设后PMD值影响很小;纤段串接后链路的PMD值可用文中引用的公式(1)计算,而等长纤段串接后PMD值可用简化的公式(2)计算,且由它推出当各段PMD值相等或接近时,它就是串接后光纤链路的值,此公式也适用G.652和G.655纤段串接后链路PMD值的计算,G.655纤链的PMD值不会因G.652纤段的接入而受影响和劣化。  相似文献   

19.
介绍美国康宁公司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光纤)的技术指标及该厂实测值,成缆过程附加衰耗控制值和该光纤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美国康宁公司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光纤)的技术指标及该厂实测值,成缆过程附加衰耗控制值和该光纤熔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