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国家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进行HOPE!H-Ⅱ轨道飞机的方案设计,旨在1990年进行首次飞行。本文介绍HOPE方案及其有关的空气动力,热结构、制导和控制系统的技术特性。HOPE的尺寸制约于发射时H-Ⅱ运载火箭的适应性及返回时允许的翼载荷。对运载火箭外形进行整个较宽速度范围内飞行性能和可能的空间站操作连接的研究。在承载和加热的环境条件下研究热结构的方案。从节省重量的观点出发,有助于研究用碳纤维/聚酰亚胺的复合材料作为基本的结构材料和瓷瓦热防护系统(TPS)。对于制导和控制系统,除了制导和控制计算及设备技术要求之外,还要研究简单和可靠的自动系统。  相似文献   

2.
日本正在加紧研制用 H-Ⅱ火箭发射的天地往返运输机——HOPE。90年代日本将由 H-Ⅱ火箭和 HOPE 完成天地往返运输。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发射能力,以满足未来的需要,本文对 H-Ⅱ火箭的改型 A 方案、B 方案以及完全可重复使用型2级火箭方案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简讯     
日本实验舱后勤保证要求及解决方案设想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日本实验舱将在九十年代中期投入使用。当它投入使用后,每年独自需要几次再补给和回收空间有效载荷任务。日本考虑到美国航天飞机的运输能力有限,正考虑用H-Ⅱ运载火箭和希望号(HOPE)轨道飞行器为它提供再供给服务或者视需要把它从轨道取回地面。日本实验舱由增压舱,实验后勤服务舱和暴露设施三大部件组成。增压舱是一种多用途的空间实验室,在那里可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和寿命科学实  相似文献   

4.
以N-Ⅰ及N-Ⅱ运载火箭共14次成功发射经验为基础,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H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方面取得稳步发展。H系列运载火箭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研制出性能高、成本效益高、可靠性好的运载火箭,以便满足未来飞行任务的需要。1986年8月13日,H-Ⅰ首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H-Ⅰ运载火箭由三级组成,能将550公斤级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该火箭的关键部件包括氢氧第一级、惯性制导系统以及固体第三级,这三者都是日本自行研制的。H-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运载火箭,将在 H-Ⅰ火箭研制获得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制。它是由两个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加力的两级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运载能力超过2吨。第一、二两级发动机都使用液氢/液氧推进剂。现在正在为第一级研制高压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第二级火箭是 H-Ⅰ第二级火箭的比例放大。在惯性制导系统中使用了激光陀螺。计划于1992年进行 H-Ⅱ火箭的首次试飞,目前正按计划进行部件研制试验。  相似文献   

5.
过去20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的运载火箭N-Ⅰ,N-Ⅱ和H-Ⅰ。现已发射7枚H-Ⅰ,都是成功的,创造了很好的成功记录。H-Ⅰ第6次任务,为了向不同轨道发射多颗卫星,其第二级增加了低推力运行的独特的工作能力。在N和H-Ⅰ火箭的基础上,NASDA现正在研制新型H-Ⅱ火箭,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3.8t。H-Ⅱ火箭已进入最后试制阶段,最近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目前,还没有H-Ⅱ后的研制计划,但对未来运载火箭已有些预先研究。本文旨在介绍H-Ⅰ、H-Ⅱ火箭有关推进系统的一些新近进展及有关未来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日本计划在1992年首次发射H-2运载火箭,并且正在研制九十年代中后期用的H-2改进型号。这些改进型号将能增加H-2运载火箭与美国航天飞机和欧洲阿里安5的竞争能力。 H-2基本型号能把重2吨的单个或多个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它将有效载荷送往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8吨,而H-2改进型号的运载能力为基本型号的两倍。  相似文献   

7.
1.前言 1986年8月13日,宇宙开发事业团在鹿儿岛宇宙开发中心发射了日本最大的H-Ⅰ二级试验运载火箭,成功地将3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卫星轨道参数为:远地点1599km,近地点1483.2km,轨道夹角为50°,绕地球一周1h57min。 H-Ⅰ运载火箭的最大直径2.5m,总长40.3m,总重量138.7t。与过去使用的N-Ⅱ运载火箭相比,发射同步卫星的重量可以增加200kg。用它可以发射550kg的同步卫星和3t重的低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开始研制 H-Ⅱ运载火箭。H-Ⅱ的第二级推进系统将通过改进 H-I 的第二级而研制成功。现正在考虑该级采用 LE-5发动机改进型。这种改进型将采用喷管膨胀排放循环工作方式,推力达12吨,有用推进剂重量可增加到14吨。热动力分析表明了非排放滑行的可行性。这对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特别有利。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厚壁贮箱点火试验和飞行型贮箱点火试验将陆续进行,但其试验规模都要比 H-I 中 LE-5的小。  相似文献   

9.
随着日本实验舱(JEM)方案和应用计划日趋明朗,日本各界人士愈来愈认识到自主空间运输系统的必要性。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已在研制能在九十年代发射较大有效载荷的H-2运载火箭。因此,研制回收系统并介绍其方案以及研制情况显得十分重要。日本长期空间计划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由H-2发射入轨的能重复使用不载人轨道飞机(HOPE)为第一步发展的最理想的方案。作出此选择的主要理由如下: ·这种系统将能满足近期为执行自治式空间活动的空间往返运输任务的要求; ·通过这种系统的研究,将尽可能多地验证未来空间运输系统采用的新技术; ·这种系统将建立在当代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NASDA也对这种有翼返回式运载器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研究的主要参数如下: ·运载器的总重; ·载人或者不载人; ·采用重复使用的上面级或者不采用重复使用的上面级; ·为使着陆可靠,采用喷气发动机或者不采用喷气发动机。本文也介绍了HOPE的系统方案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日本标准时间 8月 2 9日 16时整 (北京时间 2 9日 15时 )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首枚 H- 2 A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成功。H- 2 A火箭是继 H- 2火箭之后 ,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自行研制成功的又一种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此次发射的火箭是 H- 2 A系列运载火箭中的最基础型—— H- 2 A2 0 2 ,它采用两级低温结构 ,芯级捆绑了 2个固体火箭助推器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 10 t,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 4t,与 H- 2的相当 ,但发射价格却被大幅降低。 H- 2火箭每千克有效载荷的发射价格超过了 4万美元 ,而 H- 2 A的仅为 2…  相似文献   

11.
前言 H-2运载火箭计划已经在1985年开始执行。H-2是一种新型能满足90年代空间活动需求的一次性使用火箭。通过N火箭的成功研制,日本已经掌握了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技术。宇宙开发事业团做过很大努力,以求得到一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地球同步轨道发射任务需求的大型运载火箭。1986年8月,H-1火箭准备作首次发射。H-1能把550公斤重的卫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对H-Ⅱ运载火箭的重要环节——LE-7大型氢氧发动机进行了基础研究实验。H-Ⅱ运载火箭计划在1991年进行首次发射。LE-7的实物模型件(木制模型)已经在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名古屋飞机制作所研制成功。 LE-7是在H-1火箭第二级发动机LE-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性能。LE-7的推力约93吨,与航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和日本航空电子工业公司配合下正在进行研制的环形激光陀螺。准备用于预定在1991年发射的 H-Ⅱ运载火箭捷联式惯导装置。这种陀螺性能好、精度高、回转速率检测范围宽。日本是从1978年开始研制激光陀螺的。1981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重量3.1公斤,尺寸184×170×80毫米,三角形结构,光路长度33厘米。1983年  相似文献   

14.
H-Ⅱ火箭的研制计划在1985年就开始了,目前正在开展技术阶段的模样试验。H-Ⅱ火箭是为满足90年代宇航活动的需要而研制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它的地球同步轨道(GEO)运载能力为2吨。考虑到它的高性能和研制H-Ⅰ火箭第二级过程中所积累的低温推进系统的技术经验(H-Ⅰ火箭在1986年8月第1次发射成功),经过比较研究已为H-Ⅱ火箭第一级选定了装有分级燃烧循环单台主发动机(LE-7)的液氧/液氢推进系统。H-Ⅱ火箭第二级推进系统采用改进的H-Ⅰ火箭第二级(增加贮箱容量和提高发动机推力)。本文概述了H-Ⅱ火箭一、二级推进系统的研制情况和包括H-Ⅰ火箭第二级推进系统在研制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先验证H-Ⅱ火箭的开发技术,日本制定了TR-1100小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这种小型运载火箭的形状与H-Ⅱ火箭相似,尺寸只是它的四分之一,是单级固体火箭。预计在1988年~1989年发射三次。TR-1100小型火箭直径1.1米、长13米、重12吨。象H-Ⅱ那样在火箭两侧捆绑有假助推器,在H-Ⅱ火箭相同飞行条件下进行整流罩和助推器分离试验,并研究箭体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当今世界,拥有运载火箭的国家都在为谋求发射商业卫星进行竞争。其中欧联的阿里安运载火箭与美国的航天飞机处于这场竞争的前列。其它像苏联也在以质子号运载火箭参加竞争。日本打算九十年代初拿出新型H-Ⅱ运载火箭参与世界卫星市场的竞争。印度也在加紧进行火箭研制,准备九十年代初发射本国的同步轨道卫星。我国最近分别与瑞典、美国卫星公司签署了为对方发射卫星的意向书。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由法国全国空间研究中心即法国空间局确定的小型航天飞机有三角翼、可重复使用、长15—18米、翼展9—11米。由于选用阿里安5作为其运载器。其重量不得不限制在13—17吨范围内。发射重量包括用于入轨、轨道飞行和再入的2.5吨的推进剂。有效载荷舱直径约为3米,客积为35立方米,可携带有效载荷4—5吨。海尔姆斯将作为空间站服务的一种通勤飞行器,用来运输乘员与货物。执行的使命包括空间结  相似文献   

18.
日本已经预见到由空间计划发展起来的高级技术将是日本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而制订了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需要为宗旨的空间研制计划,并在计划执行中逐渐确立了独立自主地进行研制和生产的原则,同时对某些力所不及的大型项目,则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日本从1955年开始研制运裁火箭以来,已经完成了M 和N 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现正在进行H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1986年计划发射H-1A、1990年计划发射H-1B、1992年计划发射H-Ⅱ。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宇局正向工业界寻求关于一种能在轨道上自由飞行并能回收重复使用的再入飞行器的建议。这种自由飞行器能把科学研究载荷带入空间,科学研究载荷在轨道上完成任务后,这种飞行器利用软着陆又把它们带回地面。美国航宇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说,这种自由飞行器能用各种不同的运载火箭发射(包括德尔它运载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以来,日本国家宇宙开发事业团,国家宇航实验室,以及日本航空电子工业公司一直在联合研制环形激光陀螺。本文就是介绍用于运载火箭的环形激光陀螺的研制历史和目前状况。此外,环形激光陀螺将用于预定1991财年发射的H-Ⅱ运载火箭的惯性测量装置(IMU)。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样机的性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