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从储层沉积学的角度对比研究了姬塬地区和陕北地区长8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迥异性。研究表明:2个地区砂岩均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属于细砂岩和极细砂岩,但陕北地区砂体粒度比姬塬地区更细,分选更好。姬塬地区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叠加期次不明显,垂向和纵向上连续性好;而陕北地区砂体单层厚度薄、泥质含量高,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垂向和纵向上连续性差。姬塬地区长81属于浅水沉积环境,近物源、物源供给相对稳定且充足,湖水扩张动力大于河流入湖动力,形成了"连续退积式"的厚层砂体;而陕北地区长81同样属于浅水沉积环境,湖水水体相对姬塬地区浅,远物源、供给量稳定但不充足,湖水扩张动力和河水动力均较弱,形成了"拉锯式"的薄层砂体。2个地区砂体孔隙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整体上姬塬地区长8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性能优于陕北地区,但是陕北地区长8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同样具备油气储集能力。  相似文献   

2.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地区长61油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岩心观察、薄片研究、粒度分析,对靖安油田长61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长61油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磨圆度以次圆-次棱角状为主,砂岩分选中等-较好;长61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的砂体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岩石薄片等资料,通过单井分析、连井对比和平面验证的方法,在分析姬塬西部地区长_6致密油储层砂体类型、岩石学特征、物源特征、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_6砂体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姬塬西部地区长_6砂体以细—极细粒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延伸展布和向盆进积的特点,砂体厚度薄、泥质含量高,河道侧向迁移性强,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垂向叠置性差,但平面连续性较好;同时,长_6期具有物源近、水体浅的特点,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是一个明显的水退过程。在上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缓慢震荡下降的沉积条件下,长_6期砂体形成了"缓慢震荡进积型"的沉积模式,而研究区砂体平面的展布规律也验证了这种沉积模式的合理性。该研究可为致密油勘探开发奠定一定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沉积体。储集岩主要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常规物性、压汞分析及测井资料进行研究表明,该地区各微相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是沸石、长石溶孔,少量岩屑及杂基溶孔。储层孔喉特征均为小孔隙微喉道;物性特征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基本特点;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物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好,河口砂坝次之,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第三。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粒度、图像孔隙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正宁-宜君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细-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和长石溶孔;长8储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型致密油砂岩储层;长8储层物性受沉积、成岩和孔隙结构等方面因素影响,长石颗粒含量高、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及孔隙结构较差是造成研究区长8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储层为低孔低渗砂体。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粘土矿物和铁方解石胶结物为主,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严重。储层孔隙类型以环边绿泥石膜形成的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优质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相的影响。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的位置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优质储层主要受高岭石弱溶蚀相、长石溶孔相、环边绿泥石薄膜相发育带的控制。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优质储层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分流河道砂体有关的绿泥石薄膜相和长石溶孔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和测井数据分析,认为红井子-马坊地区长8长9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主要以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并含少量岩屑砂岩。长9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长81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长82则主要以粒间孔为主,长9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对储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方向及砂体展布方向不明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和砂岩轻矿物,砂地比等厚线等方法对长2油层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属曲流河三角洲相中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其中以泥岩和细砂岩为主,重矿物主要为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白钛矿和榍石等,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的NE方向。对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方向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方向及砂体展布方向不明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和砂岩轻矿物,砂地比等厚线等方法对长2油层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属曲流河三角洲相中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其中以泥岩和细砂岩为主,重矿物主要为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白钛矿和榍石等,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的NE方向。对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方向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长9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油层组和其本身两套烃源岩,但志丹地区长9油藏原油来源于长9烃源岩,无长7烃源岩的混入。长9油层组含油段主要集中在长91亚段,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分为半深湖亚相浊积岩砂体。长9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总体较低。平面上储层物性分布差异性较大,姬塬地区砂岩粒度粗,粒间孔发育,物性最好;而发育碳酸盐胶结物的洛川地区孔隙不发育,物性最差。根据源-储关系,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上生下储、自生自储两种成藏组合类型。据综合分析,姬塬地区成藏条件较好,为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石英和钠长石等.其中高岭石的含量反映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绿泥石和硅质表现为对储层原生孔隙具有很好的保存作用:而伊利石对储层的影响是负面的;早期形成的自生方解石对储层物性有利,而晚期形成的大量方解石胶结孔隙度使储层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四周均发育三角洲沉积和多物源供给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用储集砂岩薄片鉴定和骨架碎屑组分、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类型的分析结果,结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及砂岩分布三次趋势面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认为:①长8油层组沉积期该区物源来自东北、西北及西南3个方向,以西北和东北为主物源方向,不同物源方向的砂体于研究区中部的半深湖区发生汇集;②不同方向物源区的母岩性质有差别,西北方向的物源区母岩为火山岩、浅—中级变质岩组合,东北方向主要为火山岩-低级变质岩组合,西南方向主要为变质岩-沉积岩组合;③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的展布都具有同物源方向延伸的特点。上述研究成果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岩心、测井与分析化验等测试结果,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长9储层沉积期整体处于水上沼泽环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受西北和东北两个物源体系控制,以西北物源为主。岩石学研究表明,长9油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受沉积影响,长9沉积砂体在纵向上结构表现为无粒序变化均一型和复合粒序型两种特征,分流河道微相为主要储集体,易于石油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5.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测试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9储层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残余粒间孔发育;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10.8%~14%,平均降低13.1%;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使孔隙度损失11.4%~17.2%,平均损失为12.8%;而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9%~7.2%,平均增加2.87%。现今储层的孔隙度约为15%,具有良好的孔渗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相关资料,对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长8储集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性质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最优,其次为河口坝,三角洲内前缘席状砂最差;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麻黄山西区块延8储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块内多口探井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侏罗系延安组延8油层组为河流-沼泽相沉积,河道砂体是本区块油气的主要储集类型。东12、13井区储层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成分成熟度低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东15井区储层类型则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以中偏高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该区块储层次生孔隙类型以粒间残余孔为主,粒内溶蚀孔次之,含有少量的铸模孔。按储层性质对侏罗系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划分出4种储层类型。综合评价认为延8油层组储层主要为Ⅰ-Ⅱ类储层。  相似文献   

18.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1砂岩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主要包括粘土矿物、浊沸石、碳酸盐岩和次生石英.储层属于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其物性分布与砂体的发育程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有关.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长101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粒...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为中孔低渗储层。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的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砂体,由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该区压实作用较弱,使得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是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具有较高物性的主要原因。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储层分为4类,本区储层以Ⅱ为主,有少量的Ⅰ和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20.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相,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不太发育。并分析长6油层组各亚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自长63油层至长61油层沉积期,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主河道逐渐发育,砂体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属进积型三角洲沉积,平面上形成大规模复合连片砂体,是石油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