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稠油油藏冷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对于油层薄、埋藏深、地层渗透率低而不允许高速注入以及含油饱和度低或孔隙度低的稠油油藏,不适合用热采法开采,但可采用冷采的方法开采。本文介绍了如下几种冷采方法。带砂冷采技术[1,2,3]1.开采机理稠油油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油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稠油带砂冷采技术是希望将地层中的砂子和稠油一起采至地面,随着砂子从地层中产出,油层孔隙度将增加,渗透率也将增加,原油产量也将随之增加。国外学者认为,随着砂子从油层中产出,油层中将形成蚯蚓洞,使出砂量大大降低。2.关键技术螺杆泵技术是稠油带砂冷采的关键。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裸眼水平井能穿越较长的油层,井筒与储层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能最大限度的开采油藏等,但是对于某些稠油油藏,由于原油流动性差以及地层出砂严重,使得油层和优质筛管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砂桥,需要用一种适合油藏特性的防砂方式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埕东油田埕古13块属典型稠油出砂油藏,该油藏的开发面对出砂和油稠两大技术难题,目前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从改进防砂工艺着手,通过采用一次高压充填防砂工艺改善开采条件,同时配套了有利于保护油层的负压射孔工艺和行之有效的稠油开采技术,提高了该区块的措施井成功率和开井率.应用表明,埕古13块稠油出砂油藏配套开采技术成本低、成功率高、有效期长.  相似文献   

4.
渤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产出砂粒随稠油进入水平井筒后容易沉积形成砂床,造成油层砂埋、油管砂堵等危害。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根据渤海疏松砂岩油藏的基本参数,利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水平井筒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井筒流速、出砂量、出砂粒径、稠油黏度等敏感参数对携砂能力和井筒压降的影响规律:在渤海疏松砂岩油藏条件下,井筒流速和稠油黏度对携砂能力的影响均存在临界值,当井筒流速或稠油黏度达到临界值时,随着流速或黏度的增大,井筒砂床高度和悬浮层含砂体积分数均趋于稳定。同时,对井筒压降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稠油黏度、井筒流速、出砂粒径和出砂量。该结果可为渤海疏松砂岩油藏适度出砂开采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言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加拿大等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稠油开采新技术。稠油出砂冷采属一次开采范畴,它不需要向油层中注入蒸汽,通过诱导地层大量出砂和形成泡沫油流[1],单井产油量一般可达10~40m3/d,采收率一般可达8%~15%,开采成本低于6美元/桶[2]。该技术对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稠油资源利用率的一项重要开采技术。地面管线的优化设计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产出液含砂量高。为防止地面管线发生砂堵,并降低回压,提高生产压差和油井产量,国外各石油公司普遍采用井场架设大罐,产出液直接进…  相似文献   

6.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稠油将是21世纪的重要资源。动用稠油资源是缓解未来原油短缺的重要手段。经济、高效地开发稠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稠油油藏主要采取注蒸汽等热采方式,但普遍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的严峻挑战。而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通过大量出砂形成高渗流通道,并借助于泡沫油的作用等机理来开采稠油油藏,可以较好地解决热采中遇到的问题。国外矿场实践结果表明,出砂冷采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油田J391井区J3q3层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为了实现油藏整体动用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先后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水平井开发、加密调整及薄油层蒸汽驱试验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各种措施应用发现,稠油开采新技术能够提高薄层稠油油藏采收率,使全区油藏实现了整体经济有效开发,增加了油藏的可采储量。提高油藏采收率新技术的应用对J391井区J3q3层稠油油藏的稳定开发意义重大,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J391井区J3q3层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为了实现油藏整体动用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先后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水平井开发、加密调整及薄油层蒸汽驱试验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各种措施应用发现,稠油开采新技术能够提高薄层稠油油藏采收率,使全区油藏实现了整体经济有效开发,增加了油藏的可采储量。提高油藏采收率新技术的应用对J391井区J3q3层稠油油藏的稳定开发意义重大,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苏北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埋深浅、岩性松、油层薄、夹层多、易出砂、油质稠的特点,开展了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研究。介绍了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防砂完井工艺技术、泡沫酸化解堵工艺技术、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和乳化降黏工艺技术。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稠油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现场试验12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火烧油层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胜利油田大多数稠油区块及其他难动用区块开发方式单一,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进行了火烧油层配套技术的研究。火烧油层的相关配套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在高渗透稠油油藏、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稠油油藏及敏感性稠油油藏4种类型的油藏中进行点火试验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火烧油层法开采难动用储量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七区西非主力油层参数界定及剩余油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界定小油砂体薄油层参数,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和可采储量,针对孤东油田的沉积特点,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非主力小油砂体薄油层参数的界定标准,然后根据确定的标准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非主力小油砂体薄油层石油地质储量动用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技术确定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最后在分析目前注采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剩余油潜力区,并预测可提高采收率12%以上,为进入开发后期的孤东油田提供了有利的开发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特点,室内研制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FsX能高效分散原油,与原油形成的混合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70℃下放置24h无分层现象,与原油能形成均匀的水包油乳状液;当水油比大于1∶4,FSX溶液浓度达1 000 mg/L时,其降黏率达90%以上,流动性提高.该技术在孤岛油田东区、孤东等区块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3.
FD-1固砂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属稠油疏松砂岩油藏 ,开发过程中出砂、出水日趋严重。针对孤东油田高含水期开采特点 ,研制了FD -1固砂剂 ,确定了FD -1固砂剂的最佳配方 ,考察了各因素对其固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FD -1固砂剂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宽 ,抗压强度高 ,固砂效果好 ,同时具有一定的堵水作用。经现场 1 5口井试验 ,防砂成功率高 ,有效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现已成为孤东油田储量接替的关键 ,稠油产量直接影响着孤东油田的稳产。改善油井井筒流体流动条件的方法主要有热力、化学和稀释法等 ,化学降粘法和电加热法采油成本高 ,且在孤东油田无良好降粘效果的稀油资源 ,所以 ,应用了井筒抽油泵泵上掺污水工艺。通过软件模拟研究 ,优化了泵上掺水井的相关生产参数。现场共实施了 18口井 ,已累积增产原油 2 5 79.2t。  相似文献   

15.
景帅  李昌盛  付宣  何江  李琪  邱枫 《钻采工艺》2021,44(6):139-142
新疆油田准东吉 7井区在采油过程中,常出现支撑剂和地层砂回流返吐的问题,导致井筒砂埋,大部分生产井产量降至0。前期树脂砂防砂等工艺均告失败,为此,基于实验探索研究了最具应用前景的纤维防砂工艺在稠油油藏的应用。以临界出砂流速作为表征防砂效果的主要参数,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浓度、液体黏度对临界出砂流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纤维能有效提高支撑剂充填层的临界出砂流速,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纤维长度为6~9mm,纤维直径为10~30 μm,纤维浓度为0.5% ~0.7%。纤维防砂工艺能有效提高稠油油藏的防砂效果。该技术在新疆油田准东吉 7井区稠油油藏应用了6口井,施工成功率 100%,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苏北油田兴北区块为典型“小、碎、深、薄、低”极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大,原油流动性差导致开发矛盾突出。为了实现该类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底水稠油油藏CO2与降黏剂复合吞吐技术方法,降黏剂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核心。通过在降黏剂分子中引入苯环结构来降低胶质、沥青质间的π-π堆积作用,合成了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降黏剂。矿场应用表明,该降黏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对苏北油田不同种类的稠油均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同时,CO2与该降黏剂混注时,在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仍具有稳定的降黏率。本次合成的新型降黏剂在兴北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层薄、地层热损失严重的难题,提出了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强化热采方式(HDNS)。氮气降低岩石导热系数,降低薄层稠油油藏沿上部盖层的热量损失。地层内氮气向上超覆,起到地层保温作用。降黏剂有效降低原油黏度,大幅降低了地下原油屈服值和原油能够流动的临界温度,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周期产油量。配套了注采一体化管柱和水平井大斜度泵工艺。春风油田应用HDNS技术已经建成产能61.7×10^4t/a,采油速度大于3%。  相似文献   

18.
羊三木油田馆一油组油层出砂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陶组一段油层组为胶结疏松的高渗透砂岩稠油底水油藏,大部分采油井出砂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研究其出砂原因及其规律对提高油田开发水平至关重要。统计分析现场资料,研究吨油出砂量与原油性质、射孔程度、生产压差和储集层性质的相关关系,确定油层控制出砂的参数有利值为:原油密度小于0.96g/cm3,射孔程度小于40%,生产压差小于4MPa,泥质含量为10.5%~16%,孔隙度小于30%。以此为依据优化11口油井生产制度,控制出砂排液生产,见到良好效果。高渗透砂岩稠油底水油藏出砂主要与储集层物性参数及生产压差有关,原油性质及射孔程度的差异也是油藏出砂的影响因素之一。图3参6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石化技术》2020,(4):107-107,109
本文主要研究孤东新滩油田KD18块普通稠油油藏降黏剂驱的可行性,通过对降黏剂的界面性能、降黏性能及抗吸附性能评价的研究,设计适用于孤东新滩油田KD18块的普通稠油降黏剂。结果发现A-01、C-03、D-04、F-03这4种降黏剂适用于孤东新滩油田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琴 《断块油气田》2005,12(4):28-30
孤岛油田孤北1地区馆陶组Ng3-Ng5砂层组原油为重质稠油,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硫的特点,且分布规律受断层影响,具有越靠近断层原油更粘稠和上轻下重的特点.造成原油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断层附近地层水的氧化作用和重力分异作用.研究区储层主要为河流相胶结疏松的砂岩储层,储层具有强速敏性和碱敏性,这是造成储层伤害,引起注汽效果不佳,造成采收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