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SO2作为SF6气体在局部放电作用下的重要特征分解组分,其体积分数大小和变化规律可用于判断SF6绝缘设备内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为提高碳纳米管传感器对SO2气体的检测灵敏度,实现对SO2气体的快速实时检测,提出了一种分子筛掺杂碳纳米管制备气敏传感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的传感器对体积分数为10-4的SO2气体的气敏响应特性,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本征碳纳米管相比,4A分子筛掺杂制备出的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对SO2的灵敏度有了显著提高,电阻变化率从0.96%最大提高至33.7%,并且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多次重复试验表明传感器电阻变化率保持稳定。研究结果为最终实现SF6气体绝缘设备中SO2气体的在线监测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镍掺杂碳纳米管传感器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气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用镍掺杂的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方法,介绍其制备方法、试验方法及步骤,并对变压器油中气体进行气敏响应测试以及气敏响应机制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与混酸修饰的碳纳米管相比,镍掺杂碳纳米管对变压器油中溶解的6种组分气体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对低浓度(1~10μL/L)的C2H2气体,传感器的电阻变化率ρ与气体浓度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证明了所研制的传感器具有检测低浓度气体的能力,能够体现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大致产生情况及近似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高灵敏度SF6气体分解组分检测传感器,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采用分子模拟软件对SF6主要放电分解组分(SO2,SOF2,SO2F2,CF4)在羧基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羧基修饰石墨烯检测SF6气体放电分解组分的气敏机理。理论计算了单分子吸附过程中表征吸附性能特征参量的吸附能、吸附距离、净电荷转移量、分子前线轨道以及态密度。结果表明:羧基的修饰能够有效提高石墨烯的吸附性能,且羧基石墨烯效果更好,对4种分子吸附效果强弱依次为SO2>SOF2>SO2F2>CF4,其中SO2在羧基石墨表面发生较为强烈的化学吸附效应。  相似文献   

4.
由于设备绝缘缺陷,在GIS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放电现象,会导致SF6气体分解,出现事故隐患。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提出了一种用Ti O2纳米管阵列检测SO2F2这种SF6局部放电分解产物的重要特征组分的方法,来实现设备的在线监测。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定向生长、高度有序的本征Ti O2纳米管阵列,另采用电化学脉冲沉积法在本征Ti O2纳米管阵列表面掺杂Pt纳米颗粒制作了Pt掺杂Ti O2纳米管阵列。分别用这两种阵列的传感器对体积分数为30×10-6~100×10-6 SO2F2气体进行了气敏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对SO2F2气体有不同的响应,且在掺杂Pt纳米粒子之后不仅灵敏度提高,而且工作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SF6气体分解组分的多功能试验装置研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唐炬  李涛  万凌云  张晓星  姚尧 《高电压技术》2008,34(8):1583-1588
GIS设备中局部放电(PD)的模式识别和放电量的定量检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难点。为此,作者设计了一套用于SF6PD气体分解组分研究的多功能试验装置,重点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和主要部件的计算参数。初步试验研究表明:该装置能够产生PD并引起SF6分解,气体检测单元可有效检测SO2F2、SO2、CF4、空气、CO2等组分气体,检测结果与现有IEC和GB标准基本相符;能够在不同试验电压下,模拟各种PD,具有获取SF6气体分解组分、气敏传感器响应信号、微观放电图像、微观放电过程以及脉冲放电电流波形等多信息功能,从而为深入开展GISPD导致SF6分解组分的关联比对研究,最终为解决放电模式识别和放电量定量检测难题提供了综合试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
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内部的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气体SF_6分解,生成多种特征气体。通过检测特征气体的成分和浓度能够及早发现GIS设备内部潜伏性绝缘缺陷,在设备绝缘状况恶化前提前预警,避免突发性故障发生。作为气敏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TiO_2纳米管在GIS故障气体监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文从微观层面上研究TiO_2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机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仿真计算了锐钛矿型TiO_2(101)晶面的完美晶面、缺陷晶面以及Pt掺杂晶面对特征气体SO_2、SOF_2、SO_2F_2的吸附参数,理论分析了气体分子与晶面的作用过程,建立起晶面导电性能与气体分子吸附的联系。此外,通过气敏实验研究了本征及Pt掺杂TiO_2纳米管传感器对SO_2、SOF_2、SO_2F_2的气敏响应,并基于仿真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完善了TiO_2纳米管的气敏机理,为制备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的气敏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对于气体绝缘设备的故障评估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nS2纳米材料气体传感器检测SF6分解产物的方法,即采用水热法和丝网印刷法分别制备SnS2纳米材料和气体传感器,通过实验研究了该传感器对SF6分解产物H2S和SO2F2气体的最佳工作温度、响应特性、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SnS2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200℃下,对两种SF6分解气体产物的响应与其体积分数之间线性关系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且稳定性较好。文中研究可为SnS2基气敏传感器检测SF6分解组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器》2016,(10):135-141
利用SF6分解组分对GIS绝缘状态进行诊断,必须解决SF6分解特征组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关键技术难题,这直接关系到对设备故障性质和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文中采用称量法,研究以SF6为背景气的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过程与方法,成功研制了CO2/SF6、CF4/SF6、SOF2/SF6、SO2F2/SF64种标准气体物质,解决了SF6分解特征组分标准气体物质的存储问题,考察了4种气体标准物质的一致性、压力稳定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CO2/SF6、CF4/SF6、SOF2/SF6和SO2F2/SF6的标准不确定度均小于0.2%,4种标准气体物质一致性、6个月的长期稳定性和均匀性良好,标准气体扩展不确定度都小于3%,可用于SF6分解特征组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晓星  冯波  张锦斌  唐炬  刘王挺 《电网技术》2011,35(10):189-193
检测和分析六氟化硫(SF6)气体放电分解产物对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分析碳纳米管的气敏响应机制及掺杂对其气敏性能的改善,研制了一种氯化镍掺杂的多壁碳纳米管传感器,将NiCl2×6H2O和浓酸处理过的碳纳米管悬浊液超声掺杂,然后涂布在以印...  相似文献   

10.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中SF6气体放电分解组分的检测,对GIS内部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的判断和状态维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运用Pt纳米颗粒(PtNPs)掺杂石墨烯对SF6放电分解组分进行检测,目的是为GIS的在线监测提供一种方法。采用一步化学还原法研制出不同PtNPs掺杂量石墨烯传感器,对SF6主要分解组分进行了气敏响应实验,并对比了不同PtNPs掺杂量的石墨烯传感器及本征石墨烯传感器的气敏特性曲线,初步探讨了其气敏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tNPs的掺杂带来了响应值的提升,而且传感器在不同PtNPs掺杂量下显示出不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含SF_6及N_2、CO_2,CCl_2F_2、CCl_4二元三元混合气体的电击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元混合气体SF_6/N_2、SF_6/CO_2中SF_6含量(50—60)%时,其耐电强度可达SF_6的85%以上;上述二元混合气体中加入适量CCl_2F_2,可以提高其耐电强度,甚至可接近SF_6的耐电强度并维持低价格。  相似文献   

12.
湿法脱硫烟气湿排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前国内湿法烟气脱硫普遍采用烟气再热器(GGH)提高出口烟温,但加装GGH会使系统复杂化并增加投资及运行费用。为探求烟气湿排的可行性,研究解决烟气湿排中的相关问题,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烟气直接排放(取消GGH)时烟囱内的流场,烟羽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烟气湿排中的腐蚀问题、烟囱内的压力分布、烟气的抬升高度等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计算与分析表明,湿烟囱排放会增强对烟囱的腐蚀性,需采用特殊的防腐处理;湿烟囱直接排放会降低烟气抬升高度,不利于扩散;为减少烟流下洗,增强扩散,应保证烟气的出口动量;湿烟气各项排放指标能满足环保要求。总之,设计合理的湿烟囱,湿烟气直接排放可大大降低WFGD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气-气换热器在湿法烟气脱硫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一种可以解决湿法烟气脱硫腐蚀问题的新方法,即将管式气气换热器(MGGH)的降温换热器放在电除尘器之前,使烟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烟气中的SO3与水蒸气凝结成雾状并附着在飞灰颗粒上,然后在除尘器中随飞灰一同被去除。该方法不但能提高排烟温度,而且解决了脱硫塔下游腐蚀的难题,同时还能提高除尘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V94.3A型燃气轮机燃烧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鑫 《发电设备》2010,24(6):453-456
针对由于燃气成分和热值变化引起的燃气轮机燃烧不稳定导致的一次停机事件,分析了影响燃烧的几个因素,采用逐项排除法找出了这次事件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并以仿真结果证明了建立稳态裕量控制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变压器油含气量的产生过程、含气量发生异常时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做了简要介绍,评价了国内现有的几种变压器油含气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以气相色谱法为例,对一些超过相关标准的异常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引起含气量超标的可能因素,建议采取变压器注油前抽真空、机组检修时滤油等防范措施来避免含气量超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马头热电分公司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运行异常的问题,对故障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脱硫系统原、净烟气挡板故障是造成除雾器损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氮气短间隙的耐受电压和气体密度恢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气体火花开关重复运行频率,对氮气短间隙的耐受电压和气体恢复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双脉冲法"获得了气隙耐受电压恢复特性,利用Mach-Zahnder干涉仪记录了气体密度的恢复过程,用CCD相机拍摄了放电图像。实验发现:耐受电压恢复过程分为静态击穿电压恢复和过电压击穿能力恢复两个阶段,后者所需的时间远超过前者。即使气体密度完全恢复了,气隙也仅恢复其静态击穿电压,其原因可能是放电残留的长寿命氮原子在阴极上复合导致阴极电子发射,持续不断地为放电提供初始电子。"双脉冲法"实验中气隙两次击穿的路径通常是分离的,说明气体绝缘最薄弱之处并不一定位于第1次火花放电通道上。  相似文献   

18.
寇兴琢 《发电设备》2012,26(6):410-412
针对传统烟气冷却器存在烟阻大、积灰和磨损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椭圆形基管H形翅片管烟气冷却器。风洞模拟试验和流场分析表明:椭圆形基管的烟气冷却器烟速低,阻力小,流线平滑,积灰和磨损减轻。实际运行结果验证了该型烟气冷却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董宝骅 《电力设备》2008,9(2):61-64
4变压器各类产气的识别 4.1自然老化产气的识别 自然老化产气与变压器内的水分和氧气含量有关,而他们与制造和维护水平有关,所以每一台变压器运行后所含特征气体的浓度是不同的。根据统计,如果油中乙炔保持为0值,总烃缓慢地上升,平均产气率〈0.1μL/(L·d),则可认为是自然老化。自然老化是可以控制的,控制水平不同,老化程度就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过程中,如何分析判断并去除由于非故障原因对油中特征气体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准确了解气体的真实来源,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对分析结果盲目误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