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使用经丙酮处理的莫代尔纤维,在铈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与丙烯酸(AA)发生接枝聚合反应,确定了反应最佳条件,之后再经过碱化,铝化,制备出丙烯酸阻燃的莫代尔纤维。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测试(LOI)、微型量热等表征测试手段对阻燃莫代尔纤维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丙烯酸交联接枝后,莫代尔被赋予了阻燃性,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1%。  相似文献   

2.
20076086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乙烯醇的混纺吸水纤维Ding 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6,100(4),p.3353(英)通过添加作为潜在交联剂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以纤维成形后的热交联技术,制造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共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及聚乙烯醇的共混吸水纤维。傅里叶变换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机械分析及热重分析用于分析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还研究了纤维的拉伸性能和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在纤维中有大量化学交联点,共聚丙烯酸-丙烯酰胺与聚乙烯醇的相容性是理想的,通过在蒸汽浴中的拉伸,可有效改善纤维的拉伸性能。(涂…  相似文献   

3.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胺共聚物(co-PAN),静电纺丝制得co-PAN纳米纤维,在不同温度下对co-PAN纳米纤维进行热处理;借助红外吸收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co-PAN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co-PAN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果表明: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co-PAN为丙烯腈与丙烯酰胺的共聚产物;丙烯酰胺的引入破坏了PAN原有的晶格结构,其环化温度降低,co-PAN热失重后的最终残留率约45%;随着co-PAN的浓度增大,co-PAN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是先增大后减小,210℃热处理时,co-PAN纳米纤维出现明显的交联;加入丙烯酰胺,改变了co-PAN预氧化的环化机理,在较低的温度下可实现环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引发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单体为丙烯酸。对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亲水性能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5.
将丙烯酸(AA)与丙烯酸羟乙酯(HEMA)共聚产物引入硝化纤维分子上,采用自乳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性硝化纤维(NC)乳液,研究了HEM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对乳液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粒径分布测量、接触角检测及膜的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所得乳液和涂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A为5.5 g、HEMA 2.1 g、IPDI 0.65 g、NC 3.6 g、三乙胺6.0 g、AIBN 0.052 g时,所合成的丙烯酸接枝共聚水性硝化纤维乳液呈浅黄色,粒径62.2 nm,能自然稳定存放90 d,所得涂膜吸水率为10.8%,水接触角95.26°,拉伸强度10.8 MPa,其热稳定性高于未改性硝化纤维。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为接枝单体利用化学氧化接枝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测量了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接触角、接枝率等性能参数,并对改性前后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纤维生产厂、染料制造厂和学院所进行的革新研究,使丙烯酸系纤维的令人满意的着色方法得到开发成功。在纤维中加入经选择的共聚用单体改进了纤维的形态和纤维对染料的亲和力,从而克服了完全以聚丙烯腈为基础材料的丙烯酸纤维(腈纶)原来有的染色困难。除了新型阳离子染料而外,纤维结构对丙烯酸系纤维着色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P(AN-co-AA)纳米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P(AN-co-AA)]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纳米纤维形貌的表征,研究了聚合时丙烯酸(AA)单体的含量、溶剂种类以及工艺参数对P(AN-co-AA)纳米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纺丝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聚合单体中AA的摩尔分数比15%、P(AN-co-AA)质量分数10%、外加电压20kV、接收距离20cm,所得P(AN-co-AA)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6nm。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团贡献值法估算了丙烯酸聚合物和HDI缩二脲的三维溶解度参数,采用Fox方程和差热分析仪(DSC)估算和测定聚合物体系的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溶解度参数和玻璃化温度对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聚合物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QUV加速老化试验仪等对丙烯酸聚合物及其涂膜的结构特点、热稳定性、耐老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得了性能优良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相似文献   

10.
20044125 PVA/PAA热交联水凝胶纤维:在电解液中的制备和pH敏感特征Fei Jiangqi…;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2,38 (8),P.1653(英) 介绍由聚乙烯醇(PVA)和聚丙烯酸(PAA)组成的热交联水凝胶纤维的制备。该水凝胶纤维的制备采取在PVA存在下丙烯酸原位聚合形成的浆液挤出纺  相似文献   

11.
《合成纤维》2016,(8):46-49
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EKS纤维的化学成分;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含氮呈色法、着色法、红外光谱法、回潮率法等方法对EKS纤维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KS纤维主要由C、H、O、N、Mg五种元素组成,纤维中无机元素质量分数为12.56%,Mg元素质量分数为7.24%,纤维主要功能基团为—NH_2、—COOH,是一种Mg盐型交联聚丙烯酸酯系纤维;EKS纤维的燃烧性能、溶解性能等与芳纶1313非常相似,且EKS纤维标准回潮率特别大,红外光谱唯一,根据纤维的这些特性,可准确地鉴别纤维,达到定性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目前世界腈纶工业发展历程和我国腈纶工业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将现行的12条腈纶生产技术路线归结为三种工艺,并就溶液聚合一步法和悬浮聚合二步法工艺进行了对比,指出二步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抗起毛起球腈纶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织物起毛起球的机理入手,分析了腈纶织物起球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聚合改性法、纺丝工艺调整法、整理改性法等抗起球腈纶常用的三种制造方法。上海石化腈纶部选择在一定聚合配比条件下,采用纺丝工艺调整法进行了抗起球腈纶的研发。从研发结果看,产品无论在抗起球效果还是染色性能上均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市场应用广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引进美国氰胺公司NaSCN湿法腈纶工艺技术和美国杜邦公司DMF干法腈纶工艺技术的情况,结合国内丙烯腈水相悬浮聚合中试攻关的经验,就二步法腈纶技术国产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干法腈纶废水的产生及其特点以及它的处理研究现状的描述,对国内腈纶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已工业化应用的腈纶废水处理技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简称MBR)是通过膜技术来强化生物反应器的废水处理新工艺。针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用水量增加的状况,应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腈纶污水,以推动我国含氰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许杰文 《当代化工》2002,31(3):142-144
与湿法腈纶纺丝成形工艺相比 ,干法腈纶纺丝成形条件严格 ,成形过程复杂。因此 ,干法腈纶差别化产品远少于湿法腈纶。国内科研单位及干法腈纶生产企业都正在进行干法腈纶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本文在工业装置进行探索开发实验基础上 ,对干法异形腈纶纤维的纺丝成形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分析了纺丝成形规律 ,对进一步开发实验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抗静电腈纶及其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继宪  石宁  潘青 《合成纤维》2003,32(3):13-16
介绍了抗静电腈纶的制造方法及国内外抗静电腈纶的发展概况,对当今世界抗静电腈纶的主要生产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我国开发抗静电腈纶产品的方法与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手梳中段称重法和振荡法测定腈纶短纤维线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腈纶短纤维的线密度的数据分布均匀,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和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不能互相代替;手梳法测定腈纶的线密度耗时长,过程复杂,而振荡法则耗时短,过程简单;建议采用振荡法测定腈纶短纤维的线密度。  相似文献   

19.
对腈纶上色率国标测定方法中染液的配制方法和染前、染后吸光度测定的染液稀释倍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检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适合干法腈纶上色率测定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合成纤维》2016,(10):6-7
介绍了一种抗起球腈纶的生产方法,阐述了生产中聚合的控制要点和纺丝工艺的优化。用该方法生产的腈纶的抗起球等级达到了4级以上,受到下游客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