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夏鸣 《信息通信》2014,(11):176-177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山局配网通信系统现状,对配网通信设备运行月报中主要故障与问题进行了分析。紧接着,简单介绍了EPON技术的概念与主要技术。最后,结合配网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与EPON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基于EPON的组网方式在中山局配网通信系统中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三方面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一是应用自动转报系统信道对接功能,解决不同协议接口的前置和自动化系统之间互连问题;二是通过对广州自动转报系统硬件结构、模块之间双网通信机制、CISCO的rapid-pvst技术、OSN光传输交换网的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优化广州转报系统和前置、自动化系统之间的连接,从而将两地传输网络倒换对电报业务影响的中断时长从15分钟以上变为没有影响;三是对广州自动转报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X.25/TCP桥接进行研究,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运维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Linux的多路光纤自动保护倒换系统,采用ARM+Linux的高速数据采集平台,实时监测多路光纤光功率并智能判别光纤状态,当监测到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利用光开关及时有效地在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之间进行自动切换,并把故障信息通过网络告知监测站.  相似文献   

4.
陈伟东 《通讯世界》2014,(11):11-13
随着电信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传输带宽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基于大容量、高速率密集波分系统光传送网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其安全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感知和电信运营商各类业务的正常发展。在影响密集波分系统安全性的因素中,光缆线路出现故障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通过光线路自动保护倒换系统(Optical Line Auto Protection Equipment以下简称OLP)的应用,仅需增加光切换开关及光放设备,就可实现波分光传送网的实时动态保护,其技术成熟,投资低,在高速率波分光传送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中,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伟东 《通讯世界》2014,(21):11-13
随着电信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传输带宽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基于大容量、高速率密集波分系统光传送网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其安全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感知和电信运营商各类业务的正常发展。在影响密集波分系统安全性的因素中,光缆线路出现故障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通过光线路自动保护倒换系统(Optical Line Auto Protection Equipment以下简称OLP)的应用,仅需增加光切换开关及光放设备,就可实现波分光传送网的实时动态保护,其技术成熟,投资低,在高速率波分光传送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中,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城域网链形和环形拓扑的组网需要,烽火网络推出了可中途上、下载业务的F-engine C15009光分插复用(OADM)设备,它能够从CWDM系统的传输线路上选择性地分插和复用某些光通道,而不影响其它光通道的透明传输。目前,烽火网络在原有模块化CWDM设备C15100系列的基础上,又推出支持保护倒换功能的产品,包括具有光复用段保护倒换功能的CWDM设备和支持两纤单向光通道保护倒换环的CWDM设备,其中前者能够在数据平面上完成CWDM设备光复用段的1+1保护,以及在出现信号丢失(LOS)时,从主用线路切换到备用线路,切换时间<10ms,保证了传输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光路保护系统,其实现了对光缆线路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管理,能及时发现光缆故障并快速倒换,保证光通信系统的透明无阻断通信.该系统采用1 1保护方案,通过实时采集工作光纤中的光功率来监测光缆工作状态,利用光开关在工作光纤和备用光纤间倒换,有效保证光路的畅通.光开关是该系统实现光路自动倒换的关键器件,详细阐述了光开关在该系统中应用的工作原理及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蜀珍 《通讯世界》2017,(6):102-103
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是新时期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其在电力配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配网通信运行监测水平,减少运维人员工作压力,为配网自动化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对配网通信现有的运维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使用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系统对配网通信进行监测.然后,分析了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系统的原理、构成、功能等,最后具体阐述了PON网络光纤集中监测系统在我国电力配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引入光纤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的目的意义 随着铁路光纤建设不断增加和骨干网通信量的不断增长,对光纤维护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每一次光缆故障都会对骨干网所承载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光缆故障,在内渝线引入了光切换保护系统。光切换保护系统对提升DWDM安令性、可靠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SDH传输系统的网络保护方式中,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由于节省传输带宽、配置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网络规模的增长和传输业务种类的增多,对保护倒换的成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复用段保护倒换采用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自动保护开关)协议,所以各网元的协议处理和保护通路的正常是保护倒换成功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环网上的任何一个网元不正常都能导致倒换失败,以致当出现线路故障时无法有效地保护业务。  相似文献   

11.
钟磊 《光通信技术》2012,36(5):17-19
EPON系统作为一种稳定、成熟、性价比高的光纤通信接入技术,十分适合于10kV配电通信网的建设。分析了配网通信的网架结构,结合宁东供电局的光纤通信系统现状,提出了适合宁东地区配网的组网方案,并对宁东供电局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2.
光切换开关是前端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主要用于两路或多路光信号的备份切换。在主路光通道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份通道,保证系统的正常不间断运行。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讨论光切换开关在前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光传送网络业务在故障情况下的保护操作过程,并据此创建了光网络保护/倒换时间的下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网络业务的保护时间与保护倒换协议有重要关系,而光开关的动作时间对保护倒换时间的影响与网络规模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传输干线在整个传输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电长途干线网常因外力的阻力而中断,加强干线光纤路由的保护对广电光缆网信号的安全、稳定传输尤为重要.本文对光纤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做了简要介绍,对保护系统的切换机制和特点做了简单描述,并介绍了光纤自动倒换系统在辽宁广电干线传输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卫星地球站上行链路中多路信号源播出时,调制器和中频切换开关有时不能自动进行切换动作的情况,引入通过检测PID码的ASI智能切换开关及有效解决办法,从而保证传输系统不问断播出。  相似文献   

16.
王嵩 《世界广播电视》2008,(10):126-130
传输系统 总体设计原则:(1)基于光纤为主传信号通道,数字微波为备路、DDN、ISDN、POTS等为辅助信号传输通道模式。(2)主/备信号要实现自动倒换,或通过矩阵面板手动切换。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机载环境中光电自适应以太网通信技术在频谱检测中的应用,通信介质采用光纤和电缆双冗余热备份自适应的连接方式。光纤和电缆同时接入网络,通常情况下光纤作为主要的通信介质,当光纤链路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电缆上,不影响系统的连接和中断系统的传输,提高了机载设备数据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对频谱监测的工作流程和光电自适应通信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硬件和软件设计、调试方法及试验应用结果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国内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集中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重点区域。为适应智能配网发展的需求,需要对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明确其中的关键通信技术和建设的关键步骤。本文研究提出一套基于有线和无线混合组网、专网和公网并存、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分治的配网通信网络设计方案。方案结合了未来智能配网发展的方向和需求,为目前配网通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疑虑提供了解决的参考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永琴  田二林 《激光技术》2018,42(5):699-703
为了降低光传送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偏振模色散对传输信号质量的影响,采用将光环形器置于光传送网光放大器前端的方法,对光传送网通信传输中的偏振模色散效果进行了仿真。经过偏振模色散抑制后,传输眼图具有更加明显的张开状态,系统的传输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光传送网中存在的偏振模色散,有效改善了信号的质量。结果表明,从添加光环形器前后补偿偏振模色散的误比特率计算结果发现,误比特率的效率提高了约1倍,光环形器对光传送网通信的偏振模色散现象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该方案对不同传输速度的偏振态光信号延迟进行等效补偿,最终实现补偿偏振模色散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飞思卡尔KM34微处理器的光功率远程实时自动监测仪的设计方案。利用KM34片上的24位Σ-Δ模数转换器(ADC),加上外围电路,实现4路光功率的实时采集;搭载W5100网络芯片,通过SPI与KM34相连,实现以太网通信。介绍了主要模块的硬件结构、光功率采集软件流程和远程交互命令数据格式和基于UDP的以太网通信接口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