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 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 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2017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000 t/a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计划明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吉林化纤集团与浙江精功集团有限公司、绍兴众富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合作建设的。近几年,大丝束碳纤维在汽车、风电叶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迅猛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需求增速每年将  相似文献   

3.
正据吉林日报报道,10月12日,全国最大、年产1.2万t大丝束炭纤维项目在吉林化纤开工,将填补我国大丝束炭纤维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拟建6条2 000 t/年大丝束炭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2万t大丝束炭纤维的生产规模。此次开工的为一期2 000 t/年大丝束炭纤维生产线,计划明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吉林化纤集团与浙江精功集团有限公司、绍兴众富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合作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2021年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24 kt/a原丝、12 k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24kt/a原丝、12 k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7月报道,吉林化纤集团建成5 kt/a碳纤维原丝生产线。该项目共建成4条生产线,其中1条为500t/a T300级1 K,3K的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另外3条为1.5kt/a低成本T300级12 K碳纤维原丝生产线。随着生产线的全部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亿元,实现利润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6月8日,在吉林化纤集团旗下的河北吉藁公司成立30周年及竹纤维"天竹"诞生20周年产业链座谈会上,举办了由吉林化纤集团与石家庄藁城区政府合作的"20 kt/a生物基长丝项目"的签字仪式。这次签字的项目是淘汰现有的30 kt/a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分2期建设2条10 kt/a的生物基长丝生产线,导入最尖端的设备,实现从原料竹浆粕直接到丝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3月25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宣布,将投资35亿元建设24 kt/a原丝、12 kt/a 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建设期约为4年。该项目着眼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通用级民用市场。碳纤维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小丝束、工业小丝束和工业大丝束三个领域。小丝束碳纤维着重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大丝束碳纤维着重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通用级民用市场。自2017年起,中国碳纤维需求不断扩大,2018年需求达到31 kt、同比增长32%,预计到2025年需求将超过50 kt,其中大丝束碳纤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2.4万t/a原丝、1.2万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该投资项目预计投入约35亿元人民币。上海石化表示,随着大丝束碳纤维应用的不断深入,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满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公司决定投资该项目。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建设2个系列原丝生产线,单系列设计能力1.2万t/a,建设6条碳纤维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产能2 000 t/a,建设期约为4年。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8月20日,韩国晓星集团高新材料在全州碳纤维工厂举行碳纤维新投资签约仪式。晓星集团宣布,将于2028年之前新建9条碳纤维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4kt/a,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碳纤维生产企业,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该计划将耗资1万亿韩元,约合8. 25亿美元。目前,公司有一条碳纤维生产线,产能为2 kt/a。韩国碳纤维  相似文献   

11.
正1月4日,上海市举行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午9时10分,随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宣布总开工令,在金山分会场,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t/a原丝、1.2万t/a 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该项目采用上海石化自主开发的PAN(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项目至2024年建成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三菱丽阳旗下大竹事业所追加设备投资,将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能力从目前的2.7 kt/a增加到3.9kt/a,新设备预计将于2017年第三季度投产运作。到2017年,三菱丽阳的总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10.1 kt/a提升至13.3 kt/a,提高约30%。此次增产完成后,大竹事业所将拥有世界上生产能力最高的碳纤维单条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畅2 万吨/年48 K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1月4日作为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28日,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3.5 kt/a高性能纤维项目开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公司依据自身成熟的干喷湿纺工艺以及技术装备优势,在原有碳纤维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新建3.5kt/a碳纤维生产线3条,计划在3年内完成建设。目前,T700等高性能碳纤维在国内市场仅有中复神鹰公司能形成批量化、规模化生产,中复神鹰启动的3.5kt/a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均为干喷湿纺工艺生产的T700,T800等高性能纤维,主要用于国内高、精、尖等领域。项目落成后,中复神鹰将形成原丝15 kt/a及碳纤维6 kt/a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3月12日,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开工仪式在烟台开发区化工园区举行。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计划总投资60亿元,形成间位芳纶12 kt/a、对位芳纶12 kt/a、氨纶30 kt/a、芳纶纸3kt/a的生产能力,争取用3~5年使项目全部达产。届时,该公司间位芳纶、芳纶纸生产能力将保持全球前2位,对  相似文献   

16.
国内简讯     
《合成橡胶工业》2013,(5):336+340+381+385+403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30 kt/a溶聚丁苯橡胶(SSBR)改建项目开工2013年7月,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 kt/a SSBR工业化生产线改建项目进入土建施工阶段,预计2014年1季度竣工。该项目将发挥现有热塑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生产装置适应性强的优势,将其中1条生产线改造为30 kt/a的SSBR工业化生产线。  相似文献   

17.
正三菱丽阳公司于2016年7月28日表示,将使该公司在日本广岛县大竹生产基地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从2 700 t/a增加到3 900 t/a。扩大的工厂预计在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投运。三菱丽阳也正在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生产基地的普通碳纤维丝束生产能力从2 000 t/a扩大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动态     
正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单线生产能力1.7 kt/a碳纤维生产线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历时5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单线生产能力达1.7 kt/a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总投资50亿元的中安信碳纤维项目占地680亩,分两期建成15 kt/a原丝、5.1 kt/a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部采用国际领先的干喷湿法工艺。5.1 kt/a碳纤维项目自2011年7月立项以来,经5年的奋进拼搏,凭借国际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19.
<正>据报道,蓝孔雀公司由杭州搬迁到安吉后,投资了5亿元建设氨纶和锦纶项目,2009年11月在安吉开工建设。锦纶生产线10kt/a,于2010年12月6日一次投料成功。氨纶生产线4.5kt/a,于2011年2月12日一次投料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动态     
正台化兴业PTA改扩建工程开工台化兴业(宁波)公司1 500 kt/a精对苯二甲酸(PTA)改扩建工程已于2015年12月底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建成后可新增PTA生产能力1 500kt/a。该项目位于北仑霞浦台塑工业园内,生产工艺与第一条生产线相同,为台化公司自有技术。建成后,台化兴业(宁波)公司的PTA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 100 kt/a。(通讯员钱伯章)BP公司出售阿拉巴马州PTA生产装置BP公司于2016年1月6日宣布,已同意向Indora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