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应力—应变关系1.单轴受压砼棱柱体或圆柱体在单轴受压情况下的应力—应变(σ-ε)全曲线(图10),包括了峰点两边的上升段和下降段.这在国内外已有许多试验研究,模式规范中采用Sargin建议的公式:y=(ax+bx~2)/(1+cx+dx~2) (16)式中 y=σ_c/f_(cm),x=ε_c/ε_(c1)(16a)σ_c,ε_c——砼的应力和相应的应变值;f_(cm),ε_(c1)——砼的抗压强度和相应的峰值应变,取ε_(c1)=-0.0022.  相似文献   

2.
<正> 本刊1990年第9期刊出的“损伤力学原理在混凝土强度理论中的应用和发展”一文,介绍和讨论了混凝土构件在使用阶段和破坏阶段的损伤模型和力学特征。很受启发,获益匪浅。Mazars和Loland两氏的损伤力学模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σ-ε曲线表达式,然后再导出损伤值D的表达式D(ε):但他们都没给出D(ε)中各参数以明确的物理概念,所以由此出发阐述的混凝土材料的破坏机理,未免失之过简,有碍深入地研究。更谈不上彻底解决混凝土构件的力学特征的宗旨。正如原文所述,混凝土构件在使用阶段(σ<σ_c)应给予更大的重视,也就是说,D_σ是一个重要的参量,  相似文献   

3.
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及其与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混凝土、硅酸盐制品及加气混凝土这类材料中孔的存在,对其性能是有很重要影响的。它表明了凝胶粒子或晶粒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接触面积),影响材料的有效受力面积,影响到裂缝的引发及产生应力集中,这些都直接影响材料的强度。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与强度的关系,早就有许多人进行过研究,Hanson试图对此进行理论解释,并提出了理论式,但由于只考虑了孔隙率对最薄弱截面积的影响,所以他的理论式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4.
强度是混凝土的一个最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文中讨论了混凝土孔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概述孔结构与强度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混凝土材料孔结构的两个主要方面:孔隙率与孔径分布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强度与孔结构的关系模型都是在某一养护条件下获得的,其模型的适用范围存在着限制.孔隙率及孔径分布与Griffith脆性断裂理论结合,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孔结构与抗拉强度的关系,但是对其相关参数的取值,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且并未考虑骨料,模型的应用还须符合相关假定.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制品质量控制问题包括预测水灰比(B/Ц)不同的混凝土在时间(τ)内的强度(Rσ)增长情况、即求出关系式Rσ=Rσ(τ,B/Ц)。本文对这一问题是在考察混凝土强度与水泥石孔隙率(П)的关系,和顾及到水泥水化力学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的。把组合材料作为在结构上有一定程度紊乱性的体系加以研究可以得出表示多孔物体  相似文献   

6.
一、混凝土试配强度混凝土是一种多相非匀质材料,其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分布曲线(图1)的特征可直接用强度标准差σ(或变异系数Cv)表示出来.当质量控制良好时,强度值聚集于平均值的近旁,σ值小,曲线高而窄;当质量控制不良时,强度值分散,σ值大,曲线低而宽.标准正态频率分布曲线X~N(0.1)与横坐标之间的全部面积即为概率总和等于1,曲线与横坐标之间的各部分的面积为混凝土强度落在该范围内的概率.P%称  相似文献   

7.
矿柱强度的若干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例的回归分析与理论分析表明,应用矿柱强度公式σ_p=σ_(p1)(C+D·w/h)时,须区别矿柱材料以及矿层倾角θ。断裂力学证明,层状岩体及其所组成的矿柱,具有强度各向异性特征,体现在参数σ_(p1)(w/h=1时的矿柱强度)为倾角矽的函数。岩石材料的泊松效应,是矿柱强度σ_p与宽高比w/h成正相关的主要原因。不同材料的矿柱,因泊松比v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参数D值。层状岩石材料的视在泊松比v_(yx)是倾角θ的函数,决定了参数D值也与θ有关。  相似文献   

8.
关于混凝土试配强度公式的探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混凝土试配强度与其强度验收评定标准相协调、有效地控制质量和促进施工管理的加强,本文对混凝土试配强度公式提出探讨意见,供目前混凝土施工和今后修订相应规范参考。一、规范有关规定提要现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第4.2.2条规定,普通混凝土试配强度(公式4.2.2)为: R_配=R_标+σ0(1)式中 R_配一混凝土的试配强度; R_标——混凝土标号; σ0——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历史统计水平。第4.6.6条规定,混凝土强度验收的评定标准(公式4.6.6-1)为:  相似文献   

9.
将未吸水的高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材料按胶凝材料质量的0.1%、0.2%、0.3%、0.4%、0.5%掺入混凝土中,测试了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SAP的加入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当SAP的掺入量过多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升反降.使用RapidAir457孔结构测定仪对28d龄期水胶比(W/C)为0.38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孔结构分析,混凝土的孔隙主要集中在0~500μm范围内,平均占总孔隙比例的97.17%,加入SAP使得混凝土材料中较小(<100μm)的孔洞占比减少,较大的(>100μm)的孔洞占比增加,平均孔径增加.压汞法试验结果表明SAP的加入使得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混凝土强度标号,有人提出了以下经验公式: R_(28)=R_7 B/Ц(R_4-R_1)(1)式中H_(28)——标养28天混凝土强度计算值; R_1、R_4、R_7——标养1天、4天和7天的标准试件的强度。根据式(1)预测是可靠的:计算值与混凝土实际强度及与试验确定的强度精度是吻合的。但是,得到预测值需要7天时间,而这么长的时间是满足不了现代化施工要求的。要提高式(1)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要求用混凝土7天强度的计算值代替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15、M10按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定义的砂浆在砌体设计规范中,没有提供参加设计的标准值。又根据 GB 50153-92(试行)当材料保证率为95%时,砌筑砂浆试配强度应为:f_(m,o)=f_(m,k)+1.645σ(保证率95%)式中:f_(m,o)——试配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一、混凝土强度公式概评1.水灰比定律公式由鲍罗米提出的水灰比定律公式:R_(28)=a((C/W+A)-0.5)在世界流行较广.但长期的实践检验表明,该式的误差大,没有充分体现出各地区及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特性.所以苏联、中国、日本等国家对此做了改进,并将体积比改为重量比,其模式如下:R_(28)=R_c(a·C/W+b)式中 R_(28)表示混凝土28天强度,R_c 表示水泥28天强度,C/W 表示灰水比;W 在水灰比定律公式中表示水用量,在孔隙率公式中表示孔隙率;A 表示空气含  相似文献   

13.
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对中细砂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真三向压缩应力状态下中细砂岩的强度准则问题,认为可用由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的修正式: 1/2(σ_1+σ_2)—βσ_3—γσ_1=c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言在混凝土材料的断裂试验中,常涉及该种材料的缺口敏感性问题。一般认为当有缺口试件的名义应力σ_n (按材料力学方法求得的缺口处净截面破坏应力) 小于无缺口试件的名义应力——材料极限强度σ_u (即σ_n/σ_u<1),则该试件的材料可认做是缺口敏感性材料。这是因为有缺口试件在缺口缝端将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单位立方体固体材料中包含一个摆线旋转体形孔隙的强度组合模型来代替T.C.Hansen的单位立方体中包含一个圆球孔隙的强度模型,导得多孔固体材料的强度理论公式为R=R_0(1—1.4V_р~(2/3)),并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此公式与Hansen公式和G.Wischer关于水泥石强度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公式比Hansen公式更符合于Wischer经验公式,因此,更适宜用来估计水泥石和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现浇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是评定或核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要正确评定混凝土强度,就必须掌握和理解现行有关规范或标准中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条文规定,选择正确评定方法,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将合格品误判为不合格品或将不合格品误判为合格品的情况。 1.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有关规范及标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3)《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在GBJ107—87中第2·0·3条及GB50204—92中第4·6·9条均规定:“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批项目应按现行国  相似文献   

17.
1引言贵刊2004年第23卷第24期刊登了题为“基于突变理论的深井巷道临界深度”的文章(以下简称为文[1]或原文)。由于研究方向相同,故仔细地阅读了文[1],提出一些问题与作者商榷。为便于比较,文中公式编号采用原文编号,而本文提出的公式则采用式(A),(B),(C),(D)等表示。2讨论(1)文[1]给出关系式:σcP=σc? Mo(ε1?ε c)(1)式中:ε1=εθ,εθ为切向应变,并称其中σ cP 为软化区强度。这样式(1)中εθ=ε c 时,软化区强度cσcP =σ。巷道围岩任一单元体受有三向应变εθ,εr ,εz(=0),不能只考虑切向应变εθ,而不考虑ε r ,εz(=0)及三者…  相似文献   

18.
加气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的数学关系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孔结构和孔隙率对硅酸盐建筑制品和水泥制品的强度影响是第一位的,而且对制品的其它性能如抗冻性、抗碳化性、钢筋锈蚀等也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孔隙率  相似文献   

19.
塔式起重机在作业时,如载荷变化波形起伏不大,可用静强度校核的办法进行分析。在常规的结构设计中,强度要求: σ_(max)≤[σ] (1)式中σ_(max)——最大静应力 [σ]——材料许用应力若测得塔吊某部分结构的最大静应力,就可以按(1)式校核。为了估计同类构件的最大应力,还应通过应变波形求出动载系  相似文献   

20.
一、新规范中σ0的两种取值方法新编《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第4.2.2条对施工单位混凝土标准差的历史统计水平σ0的取值问题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如具有30组以上混凝土试配强度的历史资料时,σ0可按下式求得:式中:R_i——第i组的试块强度; R_n——n组试块强度的平均值。 2.施工单位如无历史统计资料时,σ0可按表1取值: 新规范(GBJ204-83)业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颁发,从1984年7月1日正式实施。据了解,在实施过程中,有相当部分施工单位在确定σo值时都直接取方法2(以下简称表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