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VT资料结合生产动态表明哈拉哈塘油田新垦-热普中南部区块部分油井目前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油井脱气严重,单井产油量较低。利用已取得的饱和压力资料与气油比、原油密度和天然气密度的相互关系进行拟合,求取了区块饱和压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利用饱和压力数据结合生产动态和测压资料可以准确分析单井油藏压力变化情况,对于判断油藏是否进入溶解气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次对RPX1井实施了超前注水试验,结果表明该井受效较好,单井产油量得到明显恢复。超前注水的成功实施为本区块同类型的油井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镇246区块长8油藏为饱和压力高、原始气油比高的低渗透强非均质性油藏,该区在开发过程中允许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生产,但是低到什么程度能最大发挥油藏潜力,提高单井产能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流压模型,确定出油井日产油量和流压之间的关系,找出最大产油量对应的流压值确定为合理流压,并将确定的理论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最终得出流压调整的一些初步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区块油井供液能力差及部分油井人工执行间歇制度不符合理论制度影响间歇采油效果的问题,2015年11月在A油田新区块开展了抽油机井变节奏运行现场试验。以合理流压及各含水级别合理沉没压力理论为基础,依据产量递减情况对区块单井进行逐步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看实现了周期间低产抽油机井液面波动平稳,从长期看保证油井低耗电、高泵效平稳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LA区块致密油水平井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初期产量高、举升效率高,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生产状态不断发生变化,产量及举升效率大幅度下降,且部分井出现泡沫油现象,为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由于目前在致密油压裂水平井流压管理方面没有成形经验可借鉴,只能通过不断摸索和认识,指导生产管理。通过统计分析流压、产量、含水、液面、功图等大量数据变化情况,并结合泡沫油产生原因及分布规律研究成果,给出了致密油水平井在未出现泡沫油和出现泡沫油两种情况下的流压控制方法。在未出现泡沫油时,流压应控制在10.2MPa进行生产;在没有能量补充的情况下,出现泡沫油井的流压应努力控制在6.0MPa以上;当地层能量进一步降低,关井压力恢复速度低于0.1MPa/d,油井流压低于6MPa后,只有通过补充地层能量才能有效延缓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5.
如果油井套压控制不合理,会影响泵效、产量等,通过对油井正常生产时泵吸入口压力和气液比进行分析,及油井产量与流压、套压的关系,推导出产量最大时,合理套压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现场实验所得的经验公式拟合修正,总结出油井正常生产时的合理套压范围。对我作业区套管定压放气阀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验证,该方法为指导油井日常生产管理,使油井处在最佳经济运行状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龙虎泡高台子区块投入开发后,油田伴生气量大,套压普遍较高,油井产量受到较大影响,限制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水平。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油井产量与套压之间的关系,确定油井合理套压及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区块应用的低压测试仪器以及低压测试解释软件各不相同,不同测试仪器测试的资料解释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针对北部过渡带流压逐年增高的现象,开展了测试仪器、测试方式及解释方法三方面对比,通过测试资料对比分析,验证测试仪器的可靠性,并针对当前导致高流压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确保油井高流压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践表明,流压降到一定程度后,油井产量会下降,即存在合理流压。但随着地层压力下降,n值及合理流压发生变化。需根据合理流压的相关理论,对n值进行校正,确定出目前合理流压,本文通过假定Kro/(uoBo)与P为幂指数关系,推导出适合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流压及产量预测公式,给出了幂指数n值的矿场确定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公式的准确性。为实现油田供采协调,充分发挥油井产能,尽量降低举升系统能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前苏联克雷诺夫的油气垂直管流中的上升理论公式计算了雁木西不同气油比下不同含水阶段自喷流压下限。分析了地层压力、气油比以及温度对原油粘度的的影响;分析了储层中油气水三相渗流时的渗流阻力,研究表明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防止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造成地层原油粘度急剧增加,防止油层中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增大,避免高气油比对油井生产的影响;地层压力保持越高,油相流动能力越强,采油指数值越大,采油井生产能力越强。结合渗流阻力分析所得结论、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生产压差对脱气半径的影响以及保证采油井自喷产液量达到10方/天,确定了雁木西不同油气比下不同含水阶段保持油井自喷所需保持的地层压力水平,并计算了目前条件下要使采油井重新自喷并达到经济产量不同注采比下的恢复年限。  相似文献   

10.
原始未饱和油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井底流压wf P或将降至饱和压力b P以下,从而导致溶解气的析出,油藏中出现两相流动,IPR曲线将由直线变成曲线。由此形成前半段为直线后半段为曲线的组合型IPR曲线。针对此种情况,应用Vogel方法对油井进行生产动态预测时,须根据测试点井底流压所处区间选取正确的方法求取生产指数J。本文将以饱和压力b P为分界点,将井底流压分作前后两个区间,对Vogel方法在组合型IPR曲线预测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参数优化对策及现场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井生产参数优化主要依据现场经验的问题。研究油井流压和油井产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确定油井生产合理流压;现场数据统计研究沉没度和泵效之间的关系,确定油井合理沉没度。通过以合理流压和合理沉没度为指导,优化油井生产参数,提高油井生产效率。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科学指导油井参数优化,最大限度发挥油井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黄延忠  朱焱  徐松 《当代化工》2016,(9):2192-2194
大庆萨中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通过放大生产压差来满足体液稳产的需要,同时可以避免油井生产压差过大,对井底流压造成偏低,是的油层严重脱气,对单井和区块的产能有影响,因而通过研究区块和单井的合理流压界限,平衡采油速度、提高开发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研究萨中东区各油井生产动态基础上,通过地质统计学和油藏工程、渗流力学等方法,来确定该区块的合理流压界限,通过计算对比与实际应用发现效果良好,同时该技术的研究方法对同类油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流压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及确定聚合物驱各阶段合理流压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根据聚合物驱油的机理,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定性地研究了聚合物驱各阶段合理的流压,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定量地确定了聚合物驱各阶段合理的流压界限值。根据研究成果,对喇嘛甸油田目前聚合物驱所有区块的流压进行了分析,并对流压不合理的井给出了调整建议。研究成果对聚驱开发各阶段的油井参数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井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与油气藏的类型以及油藏的不同开发时间段都有密切关系。开发油田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油田的的生产潜能,这是开发油田的根本目的,而对油井生产产量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油井井底流压。合理井底流压对挖掘油田的生产能力,提高油田企业生产效益有着积极地作用,但是目前对该项目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研究出确定油井井底流压的方法,笔者通过取样分析的方法读该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研究出一种有效的确定井底流压的方式,为油井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某低渗透油田从渗流力学理论方面开展确定合理流压探讨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合某油田油井的流入动态方程,得到最低允许流压计算公式。再从抽油机本身工作状况出发,结合油井泵吸入口处压力,最终得到合理流压计算公式,定量地解释了某油田油井流压现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牛圈湖采油区块属于低压、低渗、低流度油藏,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对低产油井实行间开生产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合理确立油井间开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区块实际情况,利用油井静液面恢复快慢程度与其产能的密切关系,同时参考示功图变化情况,遵循油井问开与常开下产量相近的原则,针对不同井况类型,确立与之对应的工作制度,将其付诸于现场生产,达到了改善能耗、降低采油成本的目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油井油压偏低造成的一系列影响,通过曲线拟合提出了台105区块的合理流压,并且提出了解决现行流压偏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就是将流压和泵效相结合,体现油井供采协调关系,能直观地反映油井的生产状况,从而帮助机采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本文针对A油田M区块投产时间短,地层压力下降快的情况,重新确定合理流压,修正动态控制图,指导完成机采参数优化,提高区块供采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油井通过采取加深泵挂、调大参数、换大泵径及检泵等放大生产压差措施,降低油井流压和水井端注水压力,减小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挖掘油层潜力,提高可采储量,64口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0.7t,综合含水下降0.2个百分点,平均流压下降1.1MPa.并通过理论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对两个剖面影响的规律,为今后指导油水井降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韩城区块煤层气老井组生产进入中期,气井流压及产量逐步降低,井口套压已与采气管线压力持平,该区块地面集输工艺采用枝状管网集气、一级增压模式,气井产量波动大、集气站工艺设备运行达设计下限。针对老井组低套压生产,开展老井组低压集输工艺技术研究。对集输系统二次建模论证,低压集输工艺设计选型,建立起气井-管道-节点增压-集气站的二级集气增压生产模式,优化地面集输工艺,保障区块稳产上产,提高地面系统效率,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