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设计不同粗细和级配的机制砂,研究了机制砂细度模数和级配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细度模数在1.2~3.0时,随着机制砂细度模数的增大,湿拌砂浆单方用水量减小,保水性下降,和易性和抗压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干缩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机制砂公称粒径在0.315mm以上颗粒的分计筛余相同时,随着机制砂中小于0.315mm颗粒含量的增加,湿拌砂浆力学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干缩率先减小后增大。控制机制砂中小于0.315mm细颗粒含量为30%,机制砂中大于1.25mm颗粒含量超过30%时,湿拌砂浆拉伸黏结强度明显降低,干缩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2014,(7)
尾矿和天然河砂可以填补机制砂中细颗粒的不足并与机制砂组成级配良好的混合砂。本试验研究了河砂和铜尾矿取代机制砂制备混合砂的MB值、级配及不同水灰比下砂浆的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砂MB值随河砂取代量的增加而降低,随铜尾矿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河砂使混合砂中粉料含量降低、细度模数略有降低,而铜尾矿使混合砂粉料含量增加、细度模数降低;砂浆稠度随着河砂取代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随铜尾矿的增加而增大;河砂或铜尾矿掺入机制砂时,砂浆抗折抗压强度均有所提高;相同流动度下,掺入河砂砂浆的干缩率减低,而掺入铜尾矿则使其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岩质机制砂片状颗粒、水胶比、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以凝灰岩和石灰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水胶比、片状含量、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流动度、坍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片状颗粒使拌合物粘滞力增大,流变性能变差,坍落度降低;随着片状颗粒的增加,砂浆的抗折与抗压强度不断下...  相似文献   

4.
大理岩人工砂对大坝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理岩人工砂,考察其不同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对大坝混凝土力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对石粉的颗粒级配对砂浆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岩人工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整体上随人工砂细度模数的增大和石粉含量的减少而增大;极限拉伸值有随细度模数的增大和石粉含量的减小而减小的趋势;人工砂的石粉颗粒级配中,粗颗粒的含量较多时砂浆的流动性和强度均较高;随着人工砂细度模数增加和石粉含量降低,混凝土湿筛砂浆开裂风险降低。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可以减小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砖瓦》2017,(11)
南安石材加工废料可制成性能较好的人工砂,并可制备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利用石材废弃物制备人工砂,研究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人工砂细度模数的增大,人工砂混凝土坍落度增大,保水性、粘聚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性能变差,干缩率变大。细度模数为2.8和2.5的人工砂配制的混凝土性能较好。随着石粉含量的不断提高,人工砂混凝土坍落度逐渐减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干缩率逐渐变大。人工砂中具有一定的石粉含量有助于改善人工砂混凝土性能,但不宜过高,宜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废旧聚苯颗粒等体积取代水泥砂浆中的砂子,研究了废旧聚苯颗粒掺量对水泥砂浆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苯颗粒掺量增加,砂浆流动度先增加后下降,砂浆试样7d、28d抗折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3d抗折强度先增加后下降,抗压强度下降缓慢;砂浆试样3d、7d、28d抗压强度与密度存在线性关系,且线性关系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使用不同石粉含量(5%~28%)的人工砂制备了水泥砂浆,试验研究了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流动性、凝结时间、抗折、抗压强度、干缩及抗渗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从5%增加至28%,砂浆流动度、抗折、抗压强度等性能均呈先增后降的规律,凝结时间总体上随其增加而缩短,砂浆120 d干缩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小,而砂浆抗渗性受石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水泥砂浆中的石粉能够起到填充效应,完善骨料级配,增大(过量则减小)密实度,还能减小砂浆体系孔结构的平均半径,增大孔内液体收缩力。此外,石粉中的微颗粒(小于80μm)不仅能增大砂浆体系的需水量,还能充当辅助胶凝材料,降低砂浆体系水胶比,自身还能部分参与浆体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矿渣颗粒(KZP)以不同比例替代河砂时,对砂浆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矿渣替代河砂,砂浆的3d.7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28d抗压强度降低,但有一个先降低、后平缓增加的变化;而28d抗折强度变化不大。用矿渣颗粒替代河砂能较大程度地提高7d和28d的强度增进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要求日益提高,促进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砂胶比、水胶比、硅灰掺量、钢纤维掺量以及砂粒径范围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砂胶比的增大,高性能混凝土流动度减小,抗折、抗压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随水胶比的增大,流动度增大,抗折、抗压强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随硅灰掺量的增大,流动度及抗折、抗压强度都先增大后减小;随钢纤维掺量增大,流动度减小,抗折、抗压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变化不大;砂粒径范围对流动度影响明显,对高性能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废黏土砖颗粒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废黏土砖颗粒以不同比例替代河砂时砂浆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废砖颗粒替代河砂可以提高砂浆3 d、7 d、28 d的抗折强度和砂浆3 d、7 d的抗压强度。随着废砖颗粒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在废砖颗粒掺量为40%-60%时,其强度有最大值。废砖颗粒替代河砂降低了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28 d抗压强度随着废砖颗粒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废砖颗粒掺量〉40%时,抗压强度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废黏土砖颗粒以不同比例替代河砂时砂浆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废砖颗粒替代河砂可以提高砂浆3 d、7 d、28 d的抗折强度和砂浆3 d、7 d的抗压强度。随着废砖颗粒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在废砖颗粒掺量为40%~60%时,其强度有最大值。废砖颗粒替代河砂降低了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28 d抗压强度随着废砖颗粒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废砖颗粒掺量>40%时,抗压强度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SAC)掺量对硅酸盐水泥基无砂自流平材料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以及减水剂掺量和SAC掺量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无砂自流平材料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硅酸盐水泥基自流平材料,当SAC掺量由0增加到20%时,初始流动度基本保持稳定,30 min流动度持续降低,1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先降低后有所提高,3、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总体上不断降低;对于硫铝酸盐水泥基自流平材料,30 min流动度均为0,随着减水剂掺量从0.225%增加到0.300%,初始流动度先显著提高,后趋于稳定,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变化不大;当SAC掺量从200 g增加到280 g时,初始流动度有所增加,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湿拌砂浆的用水量、保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湿拌砂浆的用水量逐渐增加,保水率逐渐提高,但是凝结时间逐渐降低。同时,当石粉含量在0~14%时,7d和28d的抗折、抗压强度随着石粉含量的逐渐增加而提高,当石粉含量继续增加时,7d和28d的抗折、抗压强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石粉颗粒较小,在砂浆中起到填充的作用,使砂浆空隙率降低,有利于强度的提高,当石粉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破坏了砂浆中胶凝材料的密实堆积结构,不利于砂子和水泥石的粘接,导致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砂的种类、细度、用量,重钙粉用量及减水剂掺量对高流态砂浆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的种类和细度对高流态砂浆的流动性和强度影响较大;在相近的流动状态下,砂用量越大,用水量越小,7 d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当砂用量为54.1%时,7 d抗压强度最高;随重钙粉用量增大,砂浆的流动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7 d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重钙粉的最佳用量为14%左右;减水剂掺量为0.3%时,砂浆的流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机制砂砂浆和易性能,在花岗岩机制砂砂浆中掺入膨润土,并分别探讨了不同掺量的膨润土对砂浆流动度、稠度、分层度和强度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掺量的增加,砂浆需水量增大,流动度、稠度、分层度减小,膨润土可以很好的改善砂浆的保水性能;掺膨润土后砂浆强度提高,掺0.9%时,砂浆保水率最佳,抗折抗压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采用不同颗粒级配的砂所配制的自流平砂浆的初始流动度、流动度经时损失,以及硬化砂浆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砂的表面积越小,新拌砂浆的初始流动度越大,而具有最佳粒径分布的砂所配制砂浆的保水性最好,流动度经时损失最小,成型后可获得较高的密实度,硬化后砂浆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高,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率、养护龄期为变化参数,以再生微粉砂浆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韧性作为评判指标,探究了再生微粉砂浆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砂浆的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均随水泥取代率的增加而下降;韧性受水泥取代率的影响较小;养护龄期越长,抗折、抗压强度越大,韧性反而越小.  相似文献   

18.
张春妮 《砖瓦》2023,(9):71-73
主要针对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做出分析,为了明确石粉含量对人工砂性能的影响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石粉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做出分析,得出具体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人工砂中粉末的含量增加越多,砂浆抗渗性就会降低,但是在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方面均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情况,凝结时间逐渐缩短,砂浆在三个月后的干缩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水泥砂浆中石粉可发挥出填充效果,可以完善骨料的配比,还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密实度,因此在减小砂浆体系后,整体结构平均半径发生变化,在液体收缩力方面也会增加。除此之外,石粉微颗粒的大小也会受到砂浆体系水量的影响,需要辅助胶凝材料对此类问题做出处理,最终降低砂浆体系,从而有效处理水体变化。  相似文献   

19.
砂是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简称专用砂浆)中用量最大的组分,其粗细程度(细度模数)对专用砂浆的性能、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在相同稠度条件下,随着砂的细度模数降低,专用砂浆的拌合用水量增加、浆体密度降低,浆体稳定性和使用性能越来越差,极易出现泌水现象,需考虑提高增稠保水外加剂掺量。砂变细还会引起专用砂浆抗压强度大幅度下降,需通过提高水泥用量加以补偿。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炉粒化矿渣和粉煤灰为原料,水玻璃和NaOH为激发剂,制备地聚物砂浆,并研究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原材料氧化物组成摩尔比n(CaO+MgO)∶n(SiO2+Al2O3)、胶砂比、水玻璃掺量、NaOH掺量对地聚物砂浆凝结时间、流动度、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物摩尔比n(CaO+MgO)∶n(SiO2+Al2O3)的增加,地聚物砂浆的凝结时间缩短,流动度降低,力学性能提高;随着胶砂比增加,地聚物砂浆的流动度和力学性能提升;随着水玻璃掺量增加,地聚物砂浆的凝结时间先缩短后增加,流动度逐渐降低,力学性能逐渐增加,在水玻璃掺量为40%时力学性能最佳;随着NaOH掺量增加,地聚物砂浆凝结时间缩短,流动度和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在NaOH掺量为8%时流动度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