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矿废弃采空区建筑场地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荣  刘辉  季翔  徐桌 《建筑科学》2006,22(4):21-24,60
煤矿废弃采空区场地稳定性研究是决定能否进行建筑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研究了可能引起废弃采空区“活化”的地下水、煤柱失稳、地震作用、断裂构造、地表建筑等因素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还计算了地面新建建构筑物对地基的扰动深度,研究表明,废弃采空区不会“活化”,场地是稳定的,建厂可行。  相似文献   

2.
采空区场地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空区地表新建建筑物,关系到建筑物的长期安全性,应慎重对待。根据收集的地质资料,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了采空区现状条件下已经发生的沉降,并对采空区未来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残余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了老采空区"活化"的可能性,并对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作为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的煤矿采空区分类、地基处理设计等级、建筑基底压力要求,对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合理、安全利用采空区场地提供保障,为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采空区地表修建建筑,由于采空区覆岩已经遭到破坏,在新增荷载的作用下可能引起覆岩的进一步破坏,从而危及建筑物的安全。采用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地表新增荷载后地基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采空区地表新增荷载与采空区上方覆岩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开采前岩体应力基本随深度增加线性增大,开采后岩体内应力发生了重分布,地表新增荷载后的地基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通过以地表新增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相当于开采前地基中原岩应力的10%位置来确定地表荷载的影响深度,研究得到了开采前后不同大小地表荷载的影响深度,为采空区地表建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小煤窑采空区场地稳定性,以贵州某电厂新建灰场为例,根据煤矿开采方式、终采时间对场地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计算了巷道顶板自然平衡拱高度及不同堆载高度作用下荷载影响深度,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堆载作用下地基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拟建场地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在后续堆载作用下巷道分布区域局部发生坍塌的可能性较大,须根据巷道埋深、堆载高度采取相应的抗变形处理措施后拟建场地方适宜灰场建设,研究对类似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广西南宁市某拟建场地内存在采煤巷道、采空区等软弱地基土回填灌浆加固处理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采空区经回填灌浆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土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采空区上方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采空区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就成为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淮南某电厂具体实例,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基于对采空区现状的充分探查,确定了采空区影响边界、垮落断裂带高度及地面荷载的影响深度,预测了采空区二次沉降变形.并根据"分区治理"的原则,为采空区治理提出可靠的依据和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门头沟新城建设场地小窑采空区为研究区,在以地震勘探和高密度电阻率测试两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圈定采空区空间范围的同时,进一步采用钻探手段精准确定场地采空区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采空区沉陷变形计算理论和场地地基内力计算原理,对门头沟新城采空区场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场地东北角及西南角局部区域有诱发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其它区域由拟建建筑引起的附加应力,使该区域采空变形的可能性增加,但因采空区埋深相对较大,附加应力影响范围有限,诱发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工作及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经过煤矿采空区,需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对于老采空区地段,当采空区为埋深较浅、地质条件简单的小煤窑采空区时,可采用力平衡分析法,计算临界深度用于进行地基稳定评价;其他老采空区地段,可采用附加应力分析法,计算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与杆塔荷载影响深度,用于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对于重要工程和塔位,还应采用数值分析法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尹丽军  李伟  杨熙  郜领弟 《矿产勘查》2021,12(2):434-438
在老采空区场地修建建筑物时,为避免发生地面塌陷、建筑物沉降、开裂,甚至倾斜、倒塌等问题,需要对采空区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通过注浆法处理采空区地基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空区地基注浆施工工艺、施工控制要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采用压水试验、孔间CT等方法对注浆效果检验,注浆后钻孔压水试验稳定流量均小于50 L/min,地层岩体平均波速比注浆前提高了10%~20%,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南耀工业园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为例,特针对采空区地质环境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采空区地基处理中注浆法的工艺和效果,提出了采空区全充填注浆治理方案,从而起到对上覆岩层的支撑作用,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对贵州西部输电线路灾害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评价了小型采空区的稳定性,并对大中型采空区地表变形及影响范围的确定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估方案,为以后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康鹏远 《山西建筑》2014,(25):113-115
以山西省某煤矿采空区及其影响的村庄为例,通过任意形状、多工作面地表沉陷预计程序(ryxyj.exe)进行预计分析,得出了采空区地表变形值及曲线图,通过地表稳定性活化分析,得出该采空区采深小于65 m区域内,采空区上方修建地表建筑可能引起已稳定区域地表的重新移动与变形;而采深大于65 m区域内,采空区上方修建地表建筑物,已稳定区域地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地表不会产生不均匀的移动与变形。  相似文献   

14.
赵彬惠 《山西建筑》2010,36(28):72-73
结合国家《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通过某一办公楼,探讨了采空区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与构造措施,以积累特殊场地建筑物的设计经验,从而设计出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马晓艳  田宇  王寅冬 《山西建筑》2010,36(12):120-121
以长春市双阳区长岭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煤矿采空引发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内容及评估深度,并提出了较全面的矿区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矿井开采后防治地面塌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采空区上部岩体结构破坏特征、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上部建筑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吸收抵抗采空沉陷区地表不均匀沉降及建筑物结构抗变形的设计思路,简要阐述了采空区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协同工作,并且对上部结构的构造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空区矿柱–顶板体系流变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空区留矿柱采矿为背景,建立采空区矿柱–顶板体系流变力学模型,得出矿柱支撑下采空区顶板受流变作用位移控制方程,依此对采空区顶板破坏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考虑矿岩流变性的情况,采空区顶板岩层将随时间逐渐破坏直至坍塌。通过案例分析,所建立的考虑矿柱流变特性的采空区矿柱–顶板体系力学模型,可以对采空区稳定时间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8.
官妮  师瑜莹 《山西建筑》2007,33(24):117-118
对于门式刚架结构自重较轻、竖向作用力与水平力相比所占比重较小的结构,基底弯矩对基底面积起控制作用,特别是碰到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反而会出现基础埋深越深,底面积越大的情况,针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土的侧压力对基础底面积的影响,从而为类似工程情况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